![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静电场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三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4723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静电场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三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4723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静电场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三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4723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必修 第三册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精品学案设计
展开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量,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及三种起电方式。
2.[科学思维]理解三种起电方式的原理,能解决静电感应的相关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的实验,探究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4.[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人类探索电的过程,养成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良好习惯,树立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解释
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常用Q或q表示,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1 μC=10-6 C 1 nC=10-9 C。
3.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1.6×10-19 C,它是电荷的最小单元,称为元电荷,记作e=1.6×10-19 C。
实验发现,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4.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电荷总量与电子所带电荷总量相等,因此物体通常对外不显电性。
5.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内部正电荷的总量大于负电荷的总量,显示出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内部正电荷的总量小于负电荷的总量,显示出带负电。
说明: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也就是说,在任何自然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是守恒的。
说明:电荷守恒定律现在的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静电感应
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重新分布,使导体出现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与带电体电性相反的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的现象。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3.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使用:当验电器带电时,金属箔片由于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而张开,当箔片合拢时,表示验电器不带电。
注意:三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个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互为斥力,两个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
(2)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
(3)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
(4)元电荷就是质子或电子。 (×)
2.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
A.6.2×10-19 C B.6.4×10-19 C
C.6.6×10-19 C D.6.8×10-19 C
B [电荷量必须是元电荷e=1.60×10-19 C的整数倍,6.4×10-19 C是e的4倍,故看不清的关键数字可能是B项,B正确。]
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中性的绝缘导体M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
B.M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
C.M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
D.M两端的感应电荷的电荷量相等
B [M向P靠得越近,M中的自由电子受到P的排斥力越大,两端的感应电荷越多,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两端将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B错误。]
对感应起电的理解 |
图甲是古老的摩擦起电机,图乙是感应起电机。结合图片,思考:
甲 乙
(1)两个绝缘体发生摩擦为什么会带上电荷?
(2)感应起电能发生在绝缘体上吗?原因是什么?
提示:(1)两个绝缘体摩擦时,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分别带上了正、负电荷。(2)感应起电不会发生在绝缘体上,因为绝缘体中的电子不能自由移动。
1.过程及现象
(1)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它们下面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如图甲所示。
(2)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这表示A、B上都带了电荷,如图乙所示。
(3)如果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图丙所示。
(4)让A、B接触,金属箔就不再张开,表明它们不再带电了。这说明A、B所带的电荷是等量的,互相接触时,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了中和。
甲 乙 丙
感应起电
2.感应起电的本质
在导体C上的电荷作用下,导体A、B上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由B端移至A端,从而引起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此时若将A、B分离,导体A、B则成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例1】 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的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将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B>QA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思路点拨:(1)由于静电感应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2)因为是原先不带电的导体,所以电荷守恒,总有QA与QB之和恒定。
D [静电感应使得A部分带正电,B部分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缺少了电子而带正电。A部分失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电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总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导体的带电荷量的值是不同的。故D正确。]
分析感应起电问题时的三点提醒
(1)明确带电体与感应起电的导体。
(2)弄清楚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和远离带电体的另一端,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
(3)注意拿走物体的顺序,若保持带电体不动,先分开导体的靠近端和远离端,再移走带电体,则靠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端带同种电荷。若先移走带电体,则导体上的电荷会立即中和,不再带电。
1.(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箔片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
AB [验电器的箔片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了正电荷。张开的角度取决于带电荷量的多少。张角减小,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减少,A球与B球无接触,肯定发生的是静电感应。A球不带电时,由于静电感应A球靠近B球的一端带负电荷,同理,A球反过来感应B球,使B球上的正电荷增多,箔片上的正电荷减少,从而张角减小;若A球带负电,可达到同样的效果;若A球带正电,则正好相反,使张角增大,所以A、B正确。]
电荷守恒定律 |
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
①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②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③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④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提示:正确的观点为③④,因电荷不会消失,电荷在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
1.对元电荷的理解
(1)元电荷e又称“基本电荷量”,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小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是物理学的基本常量之一,e=1.60×10-19 C。
(2)元电荷只是一个电荷量的单位,不是某种电荷,也没有正负,更不是物质。不能说电子或质子是元电荷,因为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虽然其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一个元电荷)。
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1)电荷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宏观过程(电子的转移),也适用于微观过程(核反应和粒子的转化过程)。
(2)起电过程的实质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或转移。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电荷的总量是指电荷的代数和。
(4)电荷的中和是指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0。
【例2】 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荷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 C的正电荷
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
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
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
思路点拨:(1)没有第三者参与时,甲、乙两物体的总电荷量不变。
(2)物体的带电荷量为物体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电荷量。
B [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1.6×10-15 C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1.6×10-15 C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104个电子,乙得到了104个电子,所以B正确。]
1同一物体与不同物体摩擦是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取决于相互摩擦的两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的相对强弱。
2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训练角度1:对元电荷的认识
2.(多选)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CD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而不是带电粒子,带电体的电荷量均为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故C、D正确。]
训练角度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3.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守恒的
B.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荷量总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即使同时消失,也并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D.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A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单个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可以改变的,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荷量总是守恒的,若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同时消失,并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故A错误,B、C、D正确。]
1.物理观念:两种电荷即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量、静电感应。
2.科学思维:三种起电方式即: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3.科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等。
1.两个物体分别带有电荷 ( )
A.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B.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斥力
C.如果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D.如果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D [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如果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D正确。]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C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故A、B错误;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D错误。]
3.如图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原理是( )
甲 乙 丙 丁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B [导电平板靠近带电的绝缘板并接地时,导电平板由于静电感应,使导电平板带上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
4.(多选)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2.72×10-9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2.72×10-9 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7×1010个电子
BCD [在摩擦前,物体内部存在着等量的异种电荷,对外不显电性,A错;M失去电子带正电,N得到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子是从M转移到N,B对;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得失电子数目是相等的,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带正电荷2.72×10-9 C,则N一定带负电荷2.72×10-9 C,C对;M失去的电子数为n==个=1.7×1010个,D对。]
5.情境: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C的电荷。
问题:若电子质量me=9.1×10-31kg,电子电荷量e=-1.6×10-19C。则:
(1)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10-5C?
(2)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剩余电子?
(3)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
[解析] (1)每个电子电荷量为e=-1.6×10-19 C,
则-3.2×10-5C的电荷量需要的电子为
n==2×1014个。
(2)此人身上有电子为
n′==3×1014个。
(3)电子质量me=9.1×10-31 kg,
所以他的质量增加m=3×1014×9.1×10-31 kg=2.73×10-16 kg。
[答案] (1)2×1014个 (2)3×1014个 (3)2.73×10-16 kg
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静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静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优质导学案,共8页。
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7 静电的利用和防护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7 静电的利用和防护精品学案,共8页。
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静电场3 静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一章 静电场3 静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优秀导学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