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巩固练习
展开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本活动
P83:认识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P85: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P83
答案:
1.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的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2.
| 当地的气候特点 | 民居的建筑特点 |
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 | 终年严寒 | 就地取材、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 气候干燥 | 就地取材、黄土凿成、利于保温 |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 炎热多雨,潮湿 | 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散热 |
P85
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水源,不大声喧哗,不攀折花木,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
培优第一阶——填图考点
1.聚落的分类聚落分为 聚落和 聚落两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 ,土壤 ,水源 ,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③交通 (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2)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 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 。(3)聚落的形态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有的聚落沿着 、山麓、 等分布呈条带状。(4)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 沿岸,意大利的 ,我国山西省的 、云南省的 、安徽省的 皖南古村落、澳门 等。
答案:
1.乡村 城市 2.平坦 肥沃 充足 便利 沿海 密集 聚落 团块状 河流 谷地 3.塞纳河 威尼斯城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历史城区
培优第二阶——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下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小桥流水人家”景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四种民居的形态,与宿迁民居最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C
【解析】1.①是蒙古包在西北地区,A不符合题意;②是陕西窑洞,B不符合题意;③是北方院落,C不符合题意;④屋顶坡度大、在河边建筑房屋,出行方式是依靠船,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宿迁位于淮河以北,我国北方地区,最为相似的民居是③是北方院落,C符合题意;①是蒙古包,在西北地区,A不符合题意;②是陕西窑洞,B不符合题意;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下列民居(图),具有通风、防潮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窑洞适合在气候较干旱的地方,不是防潮,排除A;蒙古包主要是为了适应游牧民族的迁徙生活,有防寒的特点,排除B;竹楼多以竹、木为材料,通风散热,所在地区降水较多,二楼住人,为了防潮,C正确;北极的冰屋主要是为了御寒,排除D,故选C。
据我国南方某地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建筑上半部分用青砖,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山地的黄石,以砖木结构造就。这种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体现出当地( )
①盛产黄石②冰雪融水丰富③地势低洼④气候寒冷,建筑用厚重的砖石主要为了防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根据图文中透露的信息可推测,当地( )
A.处在内流河的汛期,形成内涝 B.年降水量丰沛,水网密布
C.水源充足,畜牧业发达 D.河流经过,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4.C 5.B
【解析】4.“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体现出江苏常州市焦溪镇盛产黄石,位于南方地区,地势低洼,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
5.读图可知,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处在外流区年降水量丰沛,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种植业发达,经过的河流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并没有水土流失的问题存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阅读甲、乙两幅聚落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6.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7.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A.居民点集中 B.交通交件要好 C.环境状况要好 D.人口密度要大
【答案】6.A 7.C
【解析】6.聚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故选A。
7.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居民点分散,交通条件差,环境状况要好,人口密度要小;城市聚落以工商业为主,居民点集中,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密度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气候湿热的东南亚地区旅游,我们能看到的房屋是( )
A.竹楼或木楼 B.四合院 C.窑洞 D.碉堡屋
【答案】A
【解析】东南亚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因此民居以材料轻薄、能够通风散热、防潮的竹楼或者木楼为主,A正确;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碉堡屋常见于我国青藏地区,排除BCD,故选A。
9.下图中的居民家里饲养了很多牛羊,对该地区的聚落形式及理由判断正确的是(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④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聚落主要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一般规模较小,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农业生产,如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图中的居民家里饲养了很多牛羊可知为乡村聚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②③正确。故选B。
10.《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城市,这里“阡陌交通” B.乡村,这里“屋舍俨然”
C.乡村,这里“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城市,这里“土地平旷”
【答案】C
【解析】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由题目可知,“桃花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说明人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描述的聚落类型是乡村,结合题意,故选C。
11.下列不属于亚洲古代文明发源地的是(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B.印度河谷地
C.尼罗河三角洲 D.黄河一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C
【解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源地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的古印度文明、黄河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国文明,ABD不符合题意;尼罗河三角洲位于非洲,是古埃及文明,C符合题意;故选C。
12.为实现有效保护,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应( )
A.配套修建现代建筑 B.控制工业污染
C.配套修建工厂 D.拆掉重建
【答案】B
【解析】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应得到保护,应避免工业、建筑、旅游活动对它的破坏。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应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工厂,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不能拆掉重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岳麓书院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D
【解析】要做好规划和保护,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A做法正确。要控制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酸雨等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B做法正确。要保护原始风貌,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例如故宫,C做法正确。在文化遗产里面如岳麓书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会加剧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程度,D做法错误。根据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做法不正确的选项,答案选D。
14.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15.该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C.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D.位于沿海,海运便利
【答案】14.B 15.A
【解析】14.聚落有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二者主要的区别是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以非农业生产为主。由题可知,这里有“田野”、”“冬麦”、“高粱”、“荷塘”、“果香”,因此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判断该地为乡村聚落,排除ACD,故选B。
15.由题可知,“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边流淌”,说明该聚落位于河流沿岸,有丰富的灌溉水源,水运便利,其余的题中均未提到,故排除BCD,故选A。
二、填空题
16.世界的聚落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态。
【答案】 乡村 城市
【解析】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聚居地统称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乡村与城市两大类。(1)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2)城市:一般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我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被称为船形屋。该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D.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民居的材料是竹木,竹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分两层,下层不住人,是为了防潮,放映了该地区和潮湿,茅草覆盖,说明当地气温高。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我国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是热带草原气候,我国也没有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列不能体现乡村与城市差异的是( )
A.生产方式 B.景观特色 C.规模大小 D.气候条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一般分为乡村与城市两大类:乡村一般规模较小,城市一般规模较大,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ABC正确。气候条件不能体现乡村与城市差异,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2022·辽宁铁岭·中考真题)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这首诗描写的场景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B.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
C.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答案】3.B 4.C
【解析】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二月份就有草长莺飞,有杨柳,说明是我国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气温回升快的南方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气温较高,墙体较薄,A错误。南方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二熟到三熟,B错误。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多河流, 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正确。南方地区冬季河流没有结冰现象,D错误。故选C。
(2022·吉林·中考真题)吉林省集安高句丽古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在地图中找到高句丽古城的位置,最适合查阅( )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C.吉林省政区图 D.吉林省古代遗迹分布图
6.下列关于高句丽古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承民族文化 B.彻底改变古城风貌
C.禁止游客参观 D.加大商业开发力度
【答案】5.D 6.A
【解析】5.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要在地图上查找高句丽古城的位置,因该遗产位于吉林省,最适合查阅的是吉林省古代遗迹分布图;中国地形图适合查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图适合查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吉林省政区图适合查找吉林省各区域位置,都不适合查找古城遗址,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6.高句丽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要学会合理地保护,要传承民族文化;彻底改变古城风貌和加大商业开发都会破坏遗产原有价值,禁止游客参观也不利于传统民族文化,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7.(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对于需要保护的传统建筑,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B.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C.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D.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答案】C
【解析】传统建筑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人在文明的结晶,对于传统建筑,应该精心修缮、日常维护,保留其原有价值,故C正确。而全部拆除、任其发展和大量仿建都破坏了传统建筑的原有功能和价值,不可取,故AB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8.(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民居与其所在地自然环境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炎热干燥,黄土广布 B.②—气候严寒,冰雪广布
C.③—温和湿润,稀树高草 D.④—气候湿热,草原广阔
【答案】B
【解析】①为中东地区碉堡房 ,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当地不是黄土,A错误。②是北极地区气温寒冷修建的冰屋,两极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广布,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B正确。③是热带草原地区的茅草屋,当地终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草类茂盛,故修建了茅草屋,C错误。④图所示民居为蒙古包,位于我国内蒙古牧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适合发展畜牧业,蒙古包拆卸与安装方便,适应当地传统的游牧生活,D错误。故选B。
(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10.邮票所示民居的优点是( )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11.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答案】9.A 10.B 11.C
【解析】9.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图中所示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即窑洞,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B正确。窑洞光线不够明亮,抗震性能较差,不利通风,ACD错误。故选B。
11.图中所示的传统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该地区的民俗活动有打腰鼓、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等,C正确。赛龙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俗活动,A错误。赛马是内蒙古草原的民俗活动 ,B错误。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和"藏式拔河",在西藏已有百年的历史。在四川藏区,类似的活动称为"贲牛",D错误。故选C。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品习题,文件包含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培优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培优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解析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培优练商务星球版docx、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原卷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培优练商务星球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