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八年级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问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问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问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
手影
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5.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C.城区部分道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A.81.4g B.78.6g C.78.2g D.81.8g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10.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 )(已知ρ铜>ρ铁>ρ铝)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
11.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实际此时的时刻是(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12.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
A.质量变大 B.质量不变 C.密度变大 D.密度不变
13.航天员将地球上质量为50kg 的物体带到月球上,此时物体的质量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5.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来说它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鸟儿啼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
1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17.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状态.
18.打预防针前在皮肤上擦酒精,会有凉爽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填“吸”或“放”)
19.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 现象,后者是光的 现象,所看到的都是 (填“实像”或“虚像”)
20.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 m远;如果此人靠近镜面1m,则人和像的距离为 在他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 (选填 变大 变小或不变).
21.某人看近处物体时,戴了一个用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这个人不戴眼镜时看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在他的视网膜 ,这个人患了 眼(选填“远视”或“近视”).
三、作图题(共10分)
22.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
23.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4.(1)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2)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3)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2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 、光屏应该在 ,目的是
(3)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2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填变暗或变亮).
26.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中取用玻璃而不用镜子,是为了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与观察物和像的特点,若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
(3)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 (应该/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B点燃;
(4)实验的最后,小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27.张华和同学到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
2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9.“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问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故选C.
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3)声音即可以传播信息,又可以传播能量.
【解答】解:A、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小,即响度小;故B正确;
C、有声音一定有振动,当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时,就不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
D、声音即可以传播信息,又可以传播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
手影
【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然后进行分类.
【解答】解: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实际上是山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由于光玻璃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分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B.
5.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C.城区部分道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分析】A、空气中15℃时,声音的速度是340m/s.
B、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有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C、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A、一般情况下(15℃时),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合题意.
B、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
C、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故选D.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分析】(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生活中的含义是指声音大小还是高低;
(2)知道露的形成是液体现象;
(3)判断光源的依据是否发光;
(4)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
【解答】解:
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B错误;
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C错误;
D、孤帆相对于江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7.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
【解答】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
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综上分析,故选A.
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A.81.4g B.78.6g C.78.2g D.81.8g
【分析】准确把握天平的原理:天平是个等臂杠杆,所以天平平衡时,左右盘中的物体质量相等,且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所以应为m左=m右+m游,当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时,m物=m码+m游,而右盘放物体时,有m物=m码﹣m游.
【解答】解: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右边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如果放反了也可以测出质量此时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物体的质量,所以最终物体的质量应该是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 因为在称量过程中这位同学误将被测物放在天平右盘,左盘放砝码,
所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刻度,即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一游码刻度数
∵砝码质量m码=50g+20g+10g=80g,由图示得游码对应的刻度m游=1.4g.
∴物体的实际质量m物=m码﹣m游=80g﹣1.4g=78.6g.
故选B.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分析】(1)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物体的振幅越大,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越小,声音越响亮;
(2)防止噪声污染,可以控制噪音的产生,也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阻碍噪音的传播;
(3)通过音色可以“闻其声知其人”.
【解答】解: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说法正确;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目的是监测噪声的强弱,不是用来阻断噪声的传播,说法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不是用音调来判断说话者,说法错误;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阻断噪音的传播,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说法错误;
故选A.
10.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 )(已知ρ铜>ρ铁>ρ铝)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
【分析】密度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种特性.由ρ铜>ρ铁>ρ铝>ρ水,要想知道哪个球投入杯子溢出的水多,只需要看哪个球的体积大即可,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
【解答】解: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由ρ铜>ρ铁>ρ铝>ρ水,所以三个球都下沉到水底,铝球的体积最大,排除的水就最多.
故选C.
11.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实际此时的时刻是(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分析】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关于竖直的线对称,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时间.
【解答】解:∵是从镜子中看,
∴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
∵2的对称数字是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
∴这时的时刻应是10:51.
故选C.
12.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
A.质量变大 B.质量不变 C.密度变大 D.密度不变
【分析】①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个物体位置、状态的改变不会使质量发生变化.
②一定质量的矿泉水结冰,状态改变、体积改变,密度的变化用公式ρ=分析.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得V=即可知,质量一定时,冰与水相比密度变小,则冰的体积变大.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3.航天员将地球上质量为50kg 的物体带到月球上,此时物体的质量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把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是位置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仍是50kg.
故选:C.
14.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5.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来说它是 运动 的(填“运动”或“静止”).鸟儿啼声是通过 空气(或“介质”) 传播到人耳的.
【分析】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月落”指天将破晓,月亮落下山.以山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月亮是运动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鸟儿啼声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里.
故答案为:运动,空气(或“介质”).
1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响度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音色 不同.
【分析】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震耳欲聋”是说声音的振幅较大,声音的响度也会很大;
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音色判断乐器的种类;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17.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它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48 ℃,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5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
(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3)图中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结束,这段时间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
【解答】解:(1)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但温度不变,为晶体.
(2)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线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48℃,就是晶体的熔点,
(3)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5min=5min,且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故答案为:晶体;48;5;固液共存.
18.打预防针前在皮肤上擦酒精,会有凉爽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吸 热(填“吸”或“放”)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物质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
用酒精棉球在皮肤上消毒时,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所以会有凉爽的感觉.
故答案为:汽化;吸.
19.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 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 反射 现象,后者是光的 折射 现象,所看到的都是 虚像 (填“实像”或“虚像”)
【分析】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看到倒影和水中的鱼,倒影是光的反射,看到鱼是光的折射,所看到的像都为虚像.
【解答】解: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日食在物理学中,这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可知,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这些看到的都是虚像.故答案为: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虚像.
20.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 8 m远;如果此人靠近镜面1m,则人和像的距离为 6 在他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 不变 (选填 变大 变小或不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解答】解: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距平面镜4m,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4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4m+4m=8m;
此人靠近镜面1m,他与平面镜的距离变为3m,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3m+3m=6m,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8;6;不变.
21.某人看近处物体时,戴了一个用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这个人不戴眼镜时看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在他的视网膜 后方 ,这个人患了 远视 眼(选填“远视”或“近视”).
【分析】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因远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像会成在视网膜后,要使来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应提前会聚,所以用凸透镜矫正.故某人看近处物体时,戴了一个用凸透镜片做的眼镜,人不戴眼镜时看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在他的视网膜后方,这个人患了远视眼.
故答案为:后;远视.
三、作图题(共10分)
22.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1.60cm .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7.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7.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金属块的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60cm,金属块的长度为8.60cm﹣7.00cm=1.60cm.
故答案为:1.60cm.
23.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4.(1)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2)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3)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从发光点到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先作出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3)首先看清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②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③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解答】解:(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从反光点S到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光心O为1.5cm处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透镜的焦点;如下图所示.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2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10 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蜡烛、 凸透镜 、光屏应该在 同一高度 ,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2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缩小 的实像,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变暗 (填变暗或变亮).
【分析】(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其光心的距离为焦距;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3)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解答】解:(1)焦距指的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光斑即为焦点;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10cm;
(2)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完整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答案为:(1)10;(2)凸透镜;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缩小;照相机;(4)完整;变暗.
26.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中取用玻璃而不用镜子,是为了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与观察物和像的特点,若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 关系;
(3)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 不应该 (应该/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B点燃;
(4)实验的最后,小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本身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而若是点燃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的真实火焰,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本身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而若是点燃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的真实火焰,因此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B点燃;实验中他透过玻璃板看到是蜡烛B实际上是B的虚像;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2;(2)像与物的大小;(3)不应该;(4)不能;虚.
27.张华和同学到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
(2)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62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20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3.1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调节天平时,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遵循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
(2)零件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读出水的体积、水和零件的体积,则可求出零件的体积;
根据ρ=计算出零件的密度;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与体积大小无关.
【解答】解:(1)调节天平前,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由图甲知,指针偏左,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零件的质量m=50g+10g+2g=62g;
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零件的体积为80ml,所以零件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则ρ===3.1g/cm3.
(3)零件磨损,但其组成的物质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右;(2)62;20;3.1;(3)不变.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
2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就会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山路上与公路上的总路程除以山路上与公路上总时间即为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速度公式v=得:
s1=v1tl=8m/s×500s=4000m,
(2)s2=v2t2=20m/s×100s=2000m,
则s=s1+s2=4000m+2000m=6000m;
t=tl+t2=500s+100s=6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v===10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
29.“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分析】(1)已知溢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
(2)已知壶盖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壶盖的密度就是壶的材料密度;
(3)已知整个空茶壶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解答】解:(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V盖=V水===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
ρ壶=ρ盖===3.0g/cm3;
(3)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V壶===53cm3.
答:(1)壶盖的体积为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为3.0g/cm3;
(3)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c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并说明理由,填空题,作图题,实际应用,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