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和计算题,实验题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
    1.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单位物理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心得,请你将它展示出来,与老师、父母、同学们一起分享吧!现在请拿起钢笔或圆珠笔来答题,关于在答题过程中钢笔或圆珠笔中墨水的四个物理量①长度②质量③密度④体积,其中保持不变的是   (填序号),中考物理化学合卷考试,时间共为160min,合为   s.
    2.2015年10月8日,江西武宁现“海市蜃楼”,如图所示,时间近半小时,“海市蜃楼”是由光的   形成的,站在地面上的人观看“海市蜃楼“时,还发现水中有楼房的影子,这个“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发生了   .

    3.国庆假期,小雯同学一家去国家4A级景区游玩,游玩时看到“森林防火十不准”的警示牌(如图所示),其中有条“不准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相当于   ,烈日出来后,可能引发火灾,小雯步行5400m,用时1.5h,她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m/s.

    4.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如图),主用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的成像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人应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5.如图所示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时钟的实际时间是   时正,如果小赵同学拿着时钟远离平面镜,则时钟成的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三个音阶,则能吹出“3(Mi)”、“1(Do)”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分别是   和   .

    7.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   ,②   .

    8.当前由于学生用眼不当及电脑、手机的普及,造成学生戴“眼镜”现象比较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除了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用眼,也应注意矫正,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及自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   图.

    9.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以判断,该木块做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的路程为   m.

    10.如图所示为市场上的某品牌食用调和油的部分标签,根据油桶标签上的数据能算出油的质量为   kg(ρ油=0.9×103kg/m3);将油倒出一半后,剩余的油的密度为   g/cm3.

     
    二、选择题
    11.2016年1月20日,宁都县迎来冬天最冷的一个时段,全县范围出现降雪,局部地区出现暴雪,为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县教育局下达紧急通知全县小学、幼儿园和初中提前放寒假,这样做的目的是主要防止路上的雨水发生①,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这种物体变化过程中②热量.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熔化②吸热 B.①液化②吸热 C.①凝固②放热 D.①凝华②放热
    12.下列对一个初二学生的相关估测正确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体温约为37℃
    C.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D.质量约为6×106mg
    13.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14.在2016年中考体育50m考试中,老师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宁同学跑步的情景,得到下列图中几张照片,其中表示他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
    A. B.
    C. D.
    15.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16.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1:2 D.2:1
    17.下列图象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A.晶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液体沸腾前后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8.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A. B.
    C. D.
    1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噪声的(  )
    A.高速公路旁设置隔音屏障
    B.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C.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20.2016年9月10日,我县庆祝第32个教师节大型文艺晚会在“翠微剧院”举行,“歌喉王子”春晖学校李彤老师的倾情演唱,获得无数喝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老师观众的耳朵
    B.现场老师喝彩的声音比李彤老师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吴秋敏等四位主持人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
    D.现场老师根据音调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三、简答和计算题
    21.(5分)2016年暑假,我县持续高温,炎炎夏日同学们都喜欢喝冷饮,小军同学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当瓶内水完全结冰时拿出,发现塑料瓶底明显向外凸起,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举一个生活中因水结冰带来危害的例子.
    22.(6分)2016年江西高速路全面实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现象得到一定遏制,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车在某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15km,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23.(7分)2016年4月10日,河南郑州一立交桥突然垮塌,经调查是由于桥上行驶的一辆大货车超载所致,按国家公路标准设计规范,公路及桥梁的承重标准为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已知大货车自重约15吨,所装载的瓷土密度为2g/cm2.
    (1)如果不超载,该辆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瓷土?
    (2)该事故中车厢装满了瓷土,车厢容积约为30m3,该车超载了多少吨?
    (3)针对此次事故,请写出一条警示标语立在路口入处,以提醒司机.
    24.(8分)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测定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AB所示,则:
    (1)量杯的质量是多少g?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
    (3)如果在这只杯子里装10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是多少kg?
    (4)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杯子的容积是多少cm3?

     
    四、实验题和探究题
    25.(6分)亲爱的同学,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你会使用下面的基本仪器吗?

    (1)在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游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宁泽涛以47秒84夺得冠军并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电子码表,请你将宁泽涛的比赛成绩填入甲图方框中正确位置;如图乙是机械手表,它的分度值是   ,它所示的时刻是   .
    (2)温度计是测量   的工具,根据如图丙所示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操作情况,请提出使用温度计时两点注意事项:
    ①   ;②   .
    26.(6分)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填固态、液体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填继续或停止).
    (3)由图d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在此次实验中,水的内能变化是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的.
    27.(6分)如图甲所示:为小伟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   ;
    (2)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3)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确定像的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
    (4)小伟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应该连接像与物体的对应点,使用   ,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的数据,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像与物两点   (填是或否)重合.
    28.(6分)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衡量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 ,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4)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单位物理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心得,请你将它展示出来,与老师、父母、同学们一起分享吧!现在请拿起钢笔或圆珠笔来答题,关于在答题过程中钢笔或圆珠笔中墨水的四个物理量①长度②质量③密度④体积,其中保持不变的是 ③ (填序号),中考物理化学合卷考试,时间共为160min,合为 9.6×103 s.
    【考点】22:质量及其特性;28:密度及其特性;62:时间的测量;63:长度的估测.
    【分析】(1)根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即可解答此题.
    (2)1min=60s.
    【解答】解:在答题的过程中,笔中墨水的体积在不断减少,质量也随之减小,从而其重力也在不断减小,而墨水这种物质没变,所以其密度没变,所以只有选项③正确.
    160min=160×60s=9.6×103.
    故答案为:③;9.6×103.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密度的本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与它的体积、质量、位置等无关.
     
    2.2015年10月8日,江西武宁现“海市蜃楼”,如图所示,时间近半小时,“海市蜃楼”是由光的 折射 形成的,站在地面上的人观看“海市蜃楼“时,还发现水中有楼房的影子,这个“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 .

    【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A6:光的反射.
    【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
    海市蜃楼指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水中的“影子”就是我们说的水中“倒影”,它是光经过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国庆假期,小雯同学一家去国家4A级景区游玩,游玩时看到“森林防火十不准”的警示牌(如图所示),其中有条“不准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相当于 凸透镜 ,烈日出来后,可能引发火灾,小雯步行5400m,用时1.5h,她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1 m/s.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BE: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1)丢弃的饮料瓶(装水后)类似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从而使局部的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火灾;
    (2)运用速度的公式:v=,代入题目中的信息,可求速度
    【解答】解:
    (1)装水的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
    (2)t=1.5h=54000s;s=5400m故速度为:v=;
    故答案为:凸透镜;1
    【点评】此题考查了紫外线的应用和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紫外线、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4.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如图),主用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的成像与 照相机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人应离镜头 近 (填远或近)些.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人靠近镜头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同时像变大.
    故答案为:照相机;近.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5.如图所示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时钟的实际时间是 9 时正,如果小赵同学拿着时钟远离平面镜,则时钟成的像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AI: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因此当时的时间为9点整.如图所示: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故当他走近平面镜,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9;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总结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由于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左右相反.
     
    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三个音阶,则能吹出“3(Mi)”、“1(Do)”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分别是 甲 和 丙 .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因为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由图可知,空气柱由长到短的排列是:丙、乙、甲,
    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因此甲对应的是“3(Mi)”、丙对应的是“1(Do)”.
    故答案为:甲;丙.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
     
    7.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 响度 ,② 频率 .

    【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通常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同时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解答】解: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由图可知,①应该为响度;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②应为频率.
    故答案为:响度;频率.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识图,然后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牢记影响声音三特性的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8.当前由于学生用眼不当及电脑、手机的普及,造成学生戴“眼镜”现象比较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除了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用眼,也应注意矫正,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及自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甲 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 丁 图.

    【考点】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丙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因此丁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答案为:甲;丁.
    【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以判断,该木块做 匀速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的路程为 0.054 m.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进行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进行变速运动.
    (2)刻度尺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的读数.在读出准确数字之后,还要读出估计数字,当物体的末端正对刻度尺的刻度时,也要读出估计数字0.
    【解答】解:(1)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木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4时,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8.00cm﹣2.60cm=5.40cm=0.054m,
    故答案为:匀速;0.054.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关键是能从图中读出通过的距离.
     
    10.如图所示为市场上的某品牌食用调和油的部分标签,根据油桶标签上的数据能算出油的质量为 4.5 kg(ρ油=0.9×103kg/m3);将油倒出一半后,剩余的油的密度为 0.9 g/cm3.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由标签可知调和油的体积,又知道调和油的密度,根据m=ρV求出油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由标签可知调和油的体积:
    V=5L=5dm3=0.005m3,
    由ρ=可得,油的质量:
    m=ρV=0.9×103kg/m3×0.005m3=4.5kg,
    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将油倒出一半后,剩余的油的密度仍为0.9×103kg/m3=0.9g/cm3不变.
    故答案为:4.5;0.9.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特性,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二、选择题
    11.2016年1月20日,宁都县迎来冬天最冷的一个时段,全县范围出现降雪,局部地区出现暴雪,为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县教育局下达紧急通知全县小学、幼儿园和初中提前放寒假,这样做的目的是主要防止路上的雨水发生①,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这种物体变化过程中②热量.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熔化②吸热 B.①液化②吸热 C.①凝固②放热 D.①凝华②放热
    【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水结冰是典型的凝固过程.
    【解答】解:较冷的冬天,地上的雨水会凝固结冰,同时放出热量,使地面变得非常滑,人容易摔倒,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从校园的实际生活入手,考查了我们身边的凝固现象,与生活联系密切,难度不大.
     
    12.下列对一个初二学生的相关估测正确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体温约为37℃
    C.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D.质量约为6×106mg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13:温度;23:质量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身高在1.6m左右,即16dm;故A错误;
    B、人的体温在36.5℃左右;故B正确;
    C、1m/s=3.6km/h,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即4km/h左右;故C错误;
    D、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即5×107m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3.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放热.此选项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放热.此选项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此选项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及其吸放热的判断,是中考热学基本题型的考查,掌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4.在2016年中考体育50m考试中,老师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宁同学跑步的情景,得到下列图中几张照片,其中表示他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
    A. B.
    C. D.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加速运动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据此对照各图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他在加速起跑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对照各图可知,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和物体运动,关键是理解加速运动的含义,并掌握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15.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考点】26:天平的使用.
    【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
     
    16.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1:2 D.2:1
    【考点】29:密度的大小比较.
    【分析】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整理得ρ甲:ρ乙=2:1.
    故选D.
    【点评】根据质量相同,利用方程法可将两侧的质量表示出来,因为体积V均相同,可顺利约去,这样简单整理后即可得出密度之比.
     
    17.下列图象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A.晶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液体沸腾前后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28:密度及其特性;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先思考图象中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是怎样的,再看图象中所反应的这两个物理量的关系与这个关系是否吻合.
    【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晶体在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所以晶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是正确,故A正确;
    B、液体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而图中表示温度降低、不变、降低,故B错误;
    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D、物质的质量m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物体的m﹣V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乙图象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关系相符,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m﹣﹣V图象、晶体的熔化图象、s﹣﹣t图象的分析,关键是搞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8.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凸透镜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定要熟练掌握.
     
    1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噪声的(  )
    A.高速公路旁设置隔音屏障
    B.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C.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多种方面进行,例如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等等.从防治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
    A、高速公路旁设置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是为了减小空气的污染,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种防治噪声做法的了解,同时要判断出保护空气的做法与防治噪声的做法是不同的.
     
    20.2016年9月10日,我县庆祝第32个教师节大型文艺晚会在“翠微剧院”举行,“歌喉王子”春晖学校李彤老师的倾情演唱,获得无数喝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老师观众的耳朵
    B.现场老师喝彩的声音比李彤老师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吴秋敏等四位主持人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
    D.现场老师根据音调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3:声速;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2)在同样的环境下,同种介质里,声速是相同的;
    (3)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解答】解:A、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
    B、在同样的环境下,老师的声音与李彤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主持人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现场老师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音调,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度、音调与响度、音色的区分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三、简答和计算题
    21.2016年暑假,我县持续高温,炎炎夏日同学们都喜欢喝冷饮,小军同学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当瓶内水完全结冰时拿出,发现塑料瓶底明显向外凸起,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举一个生活中因水结冰带来危害的例子.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据此解答此题.
    【解答】答:瓶内的水结冰时,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公式V=可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所以塑料瓶向外凸出.
    实例:冬天自来水管因水结冰而破裂.
    【点评】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解决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和物质密度大小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2.2016年江西高速路全面实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现象得到一定遏制,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车在某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15km,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判断该车是否超速,先利用v=算该车的行驶速度,再与限制速度比较即可知道;
    (2)根据已知知道车的速度,根据v=变形公式求出时间.
    【解答】解:
    (1)由“区间测速”图可得,
    t=10.41min﹣10.31min=10min=h,
    车平均速度:
    v===90km/h,
    因90km/h>120km/h,故该轿车不会被判超速;
    (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
    由v=变形可得:
    t===0.15h=9min.
    答:(1)该车平均速度为90km/h,不会被判超速;
    (2)货车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是9min.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注意:解题过程要体现比较过程,才知道是否超速;要认识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以即公式变形的使用.
     
    23.2016年4月10日,河南郑州一立交桥突然垮塌,经调查是由于桥上行驶的一辆大货车超载所致,按国家公路标准设计规范,公路及桥梁的承重标准为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已知大货车自重约15吨,所装载的瓷土密度为2g/cm2.
    (1)如果不超载,该辆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瓷土?
    (2)该事故中车厢装满了瓷土,车厢容积约为30m3,该车超载了多少吨?
    (3)针对此次事故,请写出一条警示标语立在路口入处,以提醒司机.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知道公路及桥梁承重的标准车货最大总重和大货车的自重,两者的差值即为所载瓷土的质量,根据V=求出该辆车最多能装瓷土的体积;
    (2)根据m=ρV求出车厢都装满了瓷土时瓷土的质量,然后减去大货车标准载重即为超载的质量;
    (3)从超载角度写出警示标语.
    【解答】解:
    (1)不超载时,一辆货车能装载瓷土的最大质量:
    m土=m总﹣m车=55t﹣15t=40t=4×104kg,
    由ρ=可得,这些瓷土的体积:
    V土===20m3;
    (2)车厢装满瓷土后,瓷土的质量:
    m土′=ρ土V=2×103kg/m3×30m3=6×104kg,
    超载的瓷土质量:
    m超=m土′﹣m土=6×104kg﹣4×104kg=2×104kg=20t,
    (3)警示标语:路桥承重有限度,货车装载应知足等.
    答:(1)如果不超载,每辆车最多能装20m3;
    (2)该车超载了20t;
    (3)警示标语:路桥承重有限度,货车装载应知足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交通标识语的理解,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24.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测定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AB所示,则:
    (1)量杯的质量是多少g?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
    (3)如果在这只杯子里装10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是多少kg?
    (4)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杯子的容积是多少cm3?

    【考点】2A:密度的计算;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杯子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数值;
    (2)由图可知50cm3时的总质量,然后减去杯子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根据ρ=求出液体的密度;
    (3)根据m=ρV求出100cm3这种液体的质量,然后加上杯子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4)知道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利用ρ=求水的体积,即杯子的容积.
    【解答】解:
    (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为40g,则量杯的质量m0=40g;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50cm3时,液体质量为100g﹣40g=60g,
    则液体的密度:
    ρ===1.2g/cm3;
    (3)当液体的体积为100cm3时,液体的质量:
    m′=ρV′=1.2g/cm3×100cm3=120g,
    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
    m总=m′+m0=120g+40g=160g=0.16kg;
    (4)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m总′=m水+m0=240g,
    水的质量:
    m水=m总′﹣m0=240g﹣40g=200g,
    由ρ=得水的体积:
    V水===200cm3,
    即杯子的容积是200cm3.
    答:(1)量杯的质量是40g;
    (2)该液体的密度是1.2g/cm3;
    (3)如果在这只杯子里装10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是0.16kg;
    (4)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杯子的容积是200cm3.
    【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四、实验题和探究题
    25.亲爱的同学,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你会使用下面的基本仪器吗?

    (1)在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游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宁泽涛以47秒84夺得冠军并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电子码表,请你将宁泽涛的比赛成绩填入甲图方框中正确位置;如图乙是机械手表,它的分度值是 1s ,它所示的时刻是 10:09:35 .
    (2)温度计是测量 温度 的工具,根据如图丙所示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操作情况,请提出使用温度计时两点注意事项:
    ①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 ;②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考点】62:时间的测量;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1)①要明确电子码表的数字含义.②读取手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分针、时针、秒针,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2)温度计能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1)第一个数字表示分钟,中间的两个数表示秒,最后两位表示秒的下一位数字.所以宁泽涛的比赛成绩在电子码表中显示如图:

    机械手表的分度值为1s,的时间为10:09:35;
    (2)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温度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读取温度计温度时,要注意: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如果离开,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读出的数据不准确.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仰视或俯视时读出的数据会不准确.
    故答案为:
    (1)如图;1s;10:09:35;
    (2)温度;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表和机械表、温度计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26.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小红的水的初温较低 .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态 (填固态、液体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停止 (填继续或停止).
    (3)由图d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在此次实验中,水的内能变化是 减少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的.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图象,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分析沸腾时的特点并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解答】解:(1)水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由图象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说明水的沸点为99℃,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为96℃;小红小组水的初温为93℃,所以小红的水的初温较低.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不能继续吸热,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3)由图d可知,海波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8℃;
    由图d可知,水的温度不断降低,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1)低于;小红的水的初温较低;(2)固液共存态;停止;(3)48℃;减少.
    【点评】考查了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从图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熔点、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27.如图甲所示:为小伟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和大小 ;
    (2)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3)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确定像的 位置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4)小伟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应该连接像与物体的对应点,使用 刻度尺 ,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的数据,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像与物两点 是 (填是或否)重合.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根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物像大小关系;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在探究活动中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应该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纸面没有垂直;
    (3)根据实验要求,蜡烛A'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位置,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因此应该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的数据,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因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如果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像与物两点重合.
    故答案为:
    (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和大小;
    (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位置;相等;
    (4)刻度尺;是.
    【点评】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A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衡量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27 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 10 cm3 ,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2.7 g/cm3
    (4)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2E: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用天平测量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步骤:
    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量水的体积;
    把固体浸没在水中,测量水和固体的总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的密度;
    (2)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3)鹅卵石的质量由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各读出;鹅卵石的体积由量筒中水的体积和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算出,最后算鹅卵石的密度;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据此结合密度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经分析得,测量鹅卵石的密度的骤为: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鹅卵石的密度ρ;
    故选A;
    (2)托盘天平使用时,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横梁平衡前,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在图示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游码仍在标尺的中间,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3)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砝码的质量为20g、5g,游砝所对的刻度值为2g,则鹅卵石的质量:m=20g+5g+2g=27g,
    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cm3,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为20cm3,则石子的体积:V=25cm3﹣15cm3=10cm3,
    则鹅卵石的密度:ρ===2.7g/cm3;
    (4)量筒读数,视线与液面底部相平,若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小;根据ρ=可知,m不变.V偏小,则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偏大.
    故答案为:(1)A;(2)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3)27;10;2.7;(4)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等,掌握原理,学习中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相关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浙江省衢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浙江省衢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与计算题,探究题,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