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微项目 设计载人航天器用化学电池与氧气再生方案——化学反应中能量及物质的转化利用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内能变化 达标测试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吸收的热量
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
答案:B
解析:物质三态变化也伴有能量变化,故A错误;化学反应总伴随能量变化,B正确;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不可能同时吸热和放热,故C错误;化学反应中吸收的热也是反应热,D错误。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须任何条件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
C.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放热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条件,如加热等,A项错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有关,B项错误;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项正确;H2SO4与NaOH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
3.下列关于内能和内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能是体系内物质所含的能量总和
B.内能只与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聚集状态有关
C.反应吸收能量则反应物的内能大于反应产物的内能
D.内能变化就是反应热
答案:A
解析:B项内能大小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聚集状态有关外,还与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故错误; C项反应吸收能量则反应产物的内能大于反应物的内能,故错误;D项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时,反应热才能与内能的变化,故错误。
4.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 )
A.28 g CO所具有的内能一定高于44 g CO2所具有的内能
B.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内能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内能
C.32 g O2所具有的总内能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内能
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与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答案:B
解析: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内能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内能。由于CCO放热,COCO2放热,所以CCO2比CCO放出的热量要多,故D不正确。反应2CO(s)+O2(g)2CO2(g)中,CO并不是反应物的全部,所以28 g CO所具有的内能不一定高于44 g CO2所具有的内能,故A项不正确,同理C不正确。
5. 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
答案:B
解析:由能量变化可知,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并不是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当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时,要吸收41 kJ热量。
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和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答案:C
解析:注意知识的积累,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B、C属于吸热反应,再从化合价变化角度来分析,知答案为C。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反应物的内能高于生成物的内能时,发生释放能量
D.反应物的内能低于生成物的内能时,发生吸收能量
答案:B
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放出;U(反应物)>U(反应产物),反应释放能量,U(反应物)<U(反应产物),反应吸收能量。
8.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答案:D
解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9.已知H++OH-===H2O生成1 mol H2O(l)放出热量57.3 kJ,下列反应中能放出57.3 kJ热量的是( )
A.1 mo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 mol H2O
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
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水
答案:C
解析:A放出热量应为2 mol×57.3 kJ·mol-1;B放出热量应略小于57.3 kJ,因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故多数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小于57.3 kJ;酸与碱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中和热数值会偏大,故D错。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和热的概念,关键是记清楚有关中和热的问题。中和热是指稀酸、稀碱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故C正确;H2SO4和Ba(OH)2反应时,除生成水外,还有BaSO4沉淀生成,所以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D错误。
11.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滴入5 mL稀盐酸,试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有晶体析出 (2)镁与盐酸反应放出H2,是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3)Mg+2H+====Mg2++H2↑ Ca2++2OH-====Ca(OH)2↓ (4)小于
解析:(1)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使烧杯内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有晶体Ca(OH)2析出。(4)由镁和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变化规律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加上放出的能量应等于Mg和盐酸的总能量,故MgCl2和H2总能量小于Mg和盐酸的总能量。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1)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加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已略去)
(2)乙方案:将盛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加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
(3)丙方案:用胶头滴管向盛有生石灰且带支管的试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导管中放有适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试管中固体变成乳状,同时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
(2)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左边水柱下降,右边水柱上升
(3)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使水蒸发,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解析:(1)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小试管内有水蒸气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2)由于CaO与H2O反应放热,使小试管内温度升高,接①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接②时,U形管左侧水柱下降,右侧水柱上升。(3)CaO与H2O反应放热,使小试管内水分蒸发,无水CuSO4吸水后生成蓝色的CuSO4·5H2O。
13.(2020·淄博高二检测)磷在氧气中燃烧,可看成P与O2先生成P2O3,若O2过量,再生成P2O5,现将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X kJ的热量。
(1)反应后生成物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若3.1 g磷在3.6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共放出Z kJ的热量,则X______(填“<”“>”或“=”)Z。
(3)磷的两种氧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
答案:(1)P2O3、P2O5 (2)< (3)P2O5
解析:(1)4P + 3O22P2O3
0.1 mol 0.075 mol
O2过量,所以还有P2O5生成。
(2)氧气的量增多,则生成P2O5的量增多,又因为生成P2O5放出热量,所以Z>X。
(3)放出热量越多越稳定,所以P2O5稳定。
14.如图所示,在800 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 mL 0.50 mol·L-1盐酸的100 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环形玻璃搅拌棒和一支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迅速往盐酸中加入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盖好盖子,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有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
(1)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若不盖泡沫塑料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次实验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NaOH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①2.3 ℃,②2.4 ℃,③2.5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
答案:(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多次计算求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 (5)2.4
解析: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分析实验装置和操作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量”的问题;二是尽量减少实验误差。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精练: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精练,共5页。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反应热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反应热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课堂检测,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