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7677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7677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7677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767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767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4767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2020-2021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0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当今世界能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
①沿海高,内陆低 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 ④东部高,中西部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②③正确,所以该题选B。
2.读图M地位于四川,四川省有丰富的天然气和水能资源,且经济相对落后,能源的消费量小,所以其能源保障水平较高,③④正确;该地煤炭和石油储量较低,故该题选D。
(2021·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21年1月7日19时15分,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成为全国冬季用电负荷最高的省份。读图下图“江苏部分城市分布图”及“江苏省2017年电力生产及消费情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电力占全国比重 | 本省电力生产构成 | |||||
生产量 | 消费量 | 火电 | 太阳能发电 | 风电 | 水电 | 核电 |
7.5% | 9.2% | 82.2% | 7.9% | 5.7% | 2.3% | 1.8% |
3.下列关于江苏省2017年电力生产及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燃料丰富,核电潜力巨大 B.能源消费结构多样,较为合理
C.电力消费量已居全国前列 D.水系众多,宜大力发展水电
4.下列关于今年年初,江苏成为全国用电量最高省份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发达,电力需求旺盛 B.没有暖气,只能用电取暖
C.遭遇寒潮天气,大幅降温 D.电力生产量大,无法储存
5.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城濒临黄海,冬季风能资源更丰富 B.连云港长期担负晋煤外运的主要任务
C.南京为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第一级城市 D.徐州地处淮北,冬季有条件集中供暖
【答案】3.C 4.D 5.D
【解析】3.该省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消费量大,占全国9.2%,居前列,C正确;该省因电力需求大,经济发达,沿海,有核电发展条件,并非因当地核燃料丰富,A错;该省电力生产以火电为主,清洁能源生产及消费占比较少,排除B;该省地势低平,水能开发条件差,排除D。故选C。
4.江苏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秦淮线以南,不在国家集中供暖区,冬季广大居民只能用电取暖;今年初遭遇寒潮天气,大幅降温,用电量大增;江苏工业发达,电力生产量大,需求大也大,排除A、B、C;江苏省以火电为主,不存在因电力生产量大,无法储存,所以要大量消耗。D符合要求。故选D。
5.盐城濒临黄海,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能资源更丰富,A错;连云港并非晋煤外运的主要港口,B错;上海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第一级城市,C错;徐州地处淮北,为冬季集中供暖区,煤炭资源丰富,有条件供暖,D正确。故选D。
(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一中高三月考)2019年6月29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宣告,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四川增添了一条出川“水上高速公路”,嘉陵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江渠化的河流。全江渠化是通过修坝建堤,对河道进行控制提高河流水位,维持通航连续性的开发模式。下图为嘉陵江16级梯级水利工程纵剖面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嘉陵江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河流水位预防洪灾 B.充分开发河流的水运资源
C.利用库区发展水产养殖 D.改造沿岸景观发展旅游业
7.嘉陵江全江河渠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加大 ②影响鱼类洄游繁殖
③河流水位提高,水质变差 ④河流曲流发育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亭子口枢纽是嘉陵江16个梯级水利工程里最大的水电站,投产第一年机组24小时满负荷运转,如今发电量大幅度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库区水位提高 B.河流流速减缓 C.水电价格上涨 D.水电供应过剩
【答案】6.B 7.B 8.D
【解析】6.有材料可知,通过梯级开发,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四川增添了一条出川“水上高速公路”,嘉陵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江渠化的河流,维持了通航的连续性,由此可以判断嘉陵江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开发河流的水运资源,发展航运,B正确。
7.河流渠化的有利影响主要有河流由曲变直,流速加快可减轻洪涝灾害;缩短航程可提高航运能力。但河流渠化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水面减少,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等;影响鱼类洄游繁殖等。②③正确,选B。
8.据材料得知亭子口枢纽具备较强的发电能力,其发电量减少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嘉陵江16个梯级水电站,总发电量较大,使整个四川省水电供应过剩,会导致水电站出现弃电现象,D正确。
(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完成了对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分组 | 能源类型 | ||||||||
电力 | 瓶装液化气 | 管道天然气 | 薪柴 | 太阳能 | 管道煤气 | 太阳能电加热 | 煤炭 | 总占比 | |
内陆平原 | 60.75 | 9.77 | 18.46 | 7.26 | 0.31 | 1.46 | 1.44 | 0.55 | 100 |
山区 | 52.72 | 11.38 | 16.48 | 10.69 | 1.01 | 0.97 | 0.26 | 6.49 | 100 |
沿海 | 54.03 | 13.78 | 21.97 | 2.77 | 3.12 | 0.69 | 0.21 | 0.43 | 100 |
海岛 | 61.44 | 14.18 | 12.21 | 10.01 | 0.74 | 0.53 | 0.82 | 0.07 | 100 |
9.由表中数据可知( )
A.煤炭比重最大 B.沿海能源结构更合理
C.海岛用电最多 D.山区能源以薪柴为主
10.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下列地理图表,其中最准确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9.B 10.D
【解析】9.由表中数据可知,煤炭所占比重很低,A错;海岛电力所占比重更高,并不意味着用电量大,C错;山区能源以电力为主,D错;沿海地区新能源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区域,新柴、煤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区域,能源结构更加合理,故答案选B。
10.表格数据为不同能源类型所占比重,而不是具体的能源数量,故A、C错;B项折线图横坐标缺少能源类型,错误。而D项柱状图较为完整,很好地体现了海岛地区的能源结构,故答案选D。
(2021·河南三门峡市·高三一模)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资源禀赋和用电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图示意黄河上游各省级行政区与黄河全流域不同类型发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黄河上游省级行政区水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数呈正相关的是( )
A.人口数量 B.交通条件 C.捕捞水产品 D.游客观光
12.与黄河中、下游相比,黄河上游发电结构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
A.太阳能资源较匮乏 B.火电依赖度较高
C.风电技术水平偏弱 D.水电利用率偏低
【答案】11.C 12.B
【解析】11.与黄河上游省级行政区水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数呈正相关的是捕捞水产品,因为发电小时数多,说明降水多,水库面积大,捕捞农产品多,呈正相关,C正确。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游客观光跟发电小时数没有关系,ABD错误。故选C。
12.与下游相比,上游地区海拔更高,大气更稀,太阳辐射应该更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故排除A。火电现在仍然是我国发电技术的重点,故火电依赖度高,B正确。风能属于清洁能源,黄河上游地区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应积极发展风力发电,而读图可知这四地的风能发电水平都低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故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C错。上游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且读图可知水电利用率相对较高,D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0·河北石家庄市·石家庄二中高三期中)2019年7月,新西兰国有输电网运营商发表的一份报告发现显示,随着分布式电池储能的广泛使用,电池技术的进步,未来屋顶光伏发电的比重还会增加。虽然光伏发电暂时还未列入可再生能源电力统计中,但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仍超过了90%。下图示意新西兰风力及水力发电设施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新西兰主要的能源资源有( )
A.石油、水力、风力 B.水力、风力、地热
C.煤炭、水力、风力 D.太阳能、石油、风力
14.新西兰南岛发电厂(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更强劲 B.人口分布多
C.降水量更大 D.光照更充足
15.分布式电池储能的广泛使用,电池技术的进步,其积极意义在于( )
A.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B.制造更加清洁的能源
C.保障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降低风力、水力发电的比重
【答案】13.B 14.B 15.A
【解析】13.结合图例中的风电厂和水电站可判断出,新西兰主要能源资源有风力、水力。该地火山众多,说明地热能丰富,B正确。从图中无法判断该地石油和煤炭资源丰富,A、C错。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太阳能不丰富,D错。
14.结合图例可看出,新西兰南岛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可判断出东部人口多,对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大,发电厂主要分布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东部人口分布多,B正确。新西兰位于盛行西风带,东部风力较弱,降水量较少,A、C错。东部主要为风力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光照影响不大,D错。
15.风能不稳定,分布式电池储能的广泛使用,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A正确。分布式电池主要功能是储能,不会制造能源,对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没有影响,B、C错。分布式电池储能的广泛使用可增加风力、水力发电的比重,D错。
(2020·四川成都市·成都七中高三期中)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如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藏浅、分布广。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该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C.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17.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气温 D.交通
18.与铜矿冶炼相比,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
③减少环境治理费用④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6.C 17.B 18.C
【解析】16.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铜矿资源丰富,且岩浆侵入接近地表,使得铜矿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C正确。故选C。
17.甲区域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且受寒流影响,降水少,河流较少;乙区域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降水较多,河流多。开采铜矿需大量水,因此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B正确。故选B。
18.该国出口铜矿石,铜矿冶炼工厂会减少,同时就业机会也会减少,①错误。铜矿石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②正确。铜矿石冶炼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出口铜矿石可减少大气污染治理的费用,③正确。出口铜矿石会增加该国初级产品的比重,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④错误。C正确。故选C。
(2021·陕西咸阳市·高三一模)读“2012~2019年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读中国能源生产情况图可知( )
A.2012~2019年我国能源产量持续增长 B.2018~2019年我国能源产量增幅最大
C.2012~2019年非化石能源产量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化石能源产量持续减少
20.2012~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 )
A.化石能源比重减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B.能源运输量减少,能源消费价格降低
C.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抑制全球温室效应 D.能源进口量减少,保障能源消费安全
【答案】19.C 20.A
【解析】19.2012-2019年我国能源产量没有持续增长,2016年能源产量减少,A错误。2018-2019年我国能源产量增幅不是最大,B错误。2012~2019年非化石能源产量增幅最大,C正确。2012~2019年化石能源产量没有持续减少,D错误。故选C。
20.2012~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化石能源比重减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A正确。材料中信息无法反映出能源运输量和能源进口量,B、D错误。图中煤炭资源减少,但是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依然会产生温室气体,C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21.(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均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为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群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包头市白云鄂博拥有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属于稀土与铁共生矿床。
材料二图1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2为“稀土矿采选流程示意图”。
(1)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阶段,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
(2)说明白云鄂博稀土矿在采、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答案】(1)工业化;西部地区
(2)采矿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地退化(荒漠化);选矿产生的废水,造成水污染;排放的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尾矿大量堆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中的稀土资源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加剧资源短缺。
(3)问题:工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工业部门相似度高。措施: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优势工业;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轻工业;加强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
【解析】(1)根据材料“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均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可知,目前,内蒙古二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西部地区。
(2)读图可知,矿体为露天开采,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加之内蒙古气候干旱,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在选矿过程中,易产生废水、废气等,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同时,读图,铁精矿含稀土,稀土废弃,含稀土的尾矿废弃,既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也导致稀土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稀土资源的短缺。
(3)注意分析工业结构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注意材料信息“城市群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包头市白云鄂博拥有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属于稀土与铁共生矿床”。在工业结构方面,呼包榆城市群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单一。重工业为主以及工业结构单一的特点,使得城市群内各工业部门的相似度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发展。措施:针对工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轻工业等;针对趋同发展问题,应充分结合区域内各城市的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工业,实现错位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区域内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城市协调发展。
22.(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火电、水电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来源。我国人口有一条“胡焕庸线”,能源分布也有一条“电能胡焕庸线”,但和人口分布刚好相反,能源生产主要在胡线以西以北,而能源消费主要在胡线以东和以南。如何满足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破解“电能胡焕庸线”,风能开发或许是个选择。材料二风能区划的主要指标是风能密度与利用小时数、风能季节变化、极限风速。在据此划分的6个风能丰富区中,有三个位于沿海地区。下图为中国风能及风电利用状况示意图。
(1)简述青藏高原形成风能丰富中心的原因。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上海附近海上风电场多的原因。
(3)推测风电开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4)风能开发能不能满足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破解“电能胡焕庸线”?请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高.和周边同海拔的大气相比.温度变化大.气压差异明显.同时由于摩擦力小,所以风能丰富。
(2)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大;海上风电建设难度大.上海经济技术力量雄厚;人多地少,土地有限,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国家政策的支持。
(3)施工中会改变原有地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风机运转会产生噪声污染;风机位于鸟类迁徒路线或栖息地.影响鸟类生存。
(4)能:东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沿海滩涂面积广;经济技术力量雄厚;人们的节约意识在增强,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缓解。不能:风能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稳定性差;风能发电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宜大力发展风电:风能发电投入多,技术要求高。
【解析】(1)简述青藏高原形成风能丰富中心的原因,主要从大风天数、下垫面状况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和周边同海拔的大气相比,温度变化大,气压差异明显,大风天数多;地面植被少,摩擦力小,风力强,风能丰富。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上海附近海上风电场多的原因,主要从技术、资金、市场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能源紧张,能源市场需求大;海上风电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上海经济技术力量雄厚;人多地少,土地有限,临近海洋,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
(3)推测风电开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植被、鸟类迁徙和噪音污染分析。施工中修路、风机安装等会破坏原有植被、地形等,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风机高度大,运转会产生噪声污染;风机位于鸟类迁徒路线或栖息地,干扰鸟类迁徙、生存等。
(4)分析风能开发能不能满足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可以选取不同的观点分析,做肯定分析,主要从风能分布、科技、环保意识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东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沿海滩涂面积广,适宜大规模风电开发;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力量雄厚,开发效率高;随着人们的能源节约意识增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能源供需矛盾需矛盾有所缓解等。做否定分析主要从风能的稳定程度、生态环境影响和成本进行分析。风能受天气变化境影响大,稳定性差;风能开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开发密度不易过大;风能发电投入多,技术要求高,能源成本高等。
23.(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迄今为止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九位。原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8%,占国家总收入的83%,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为改变本国经济对原油过度依赖的局面,尼日利亚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中国某国有石化公司。该公司在哈科特港投资140亿美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工厂。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区域。
(1)指出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的有利条件。
(2)分析该中国公司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明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为我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1)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临近尼日尔河,水源充足;位于海港,并与铁路连接,水陆交通便利等。
(2)当地气候湿热,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当地一些传染疾病,如疟疾等,可能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当地语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3)利用尼日利亚石油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石化工业,可以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加强国际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加强我国和尼日利亚经贸往来,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等。
【解析】(1)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原料、水源、交通等角度分析。读尼日利亚区域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尼日尔河的入海口,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由图例看出,该地区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该地区位于石油产地,原料充足。
(2)由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从气候、文化差异(语言、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传染病等方面来回答。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哈科特港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都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交流沟通不畅;当地一些传染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3)由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可从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地位等方面来回答。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中国在此建设石化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在尼日利亚建厂,可以加强与尼日利亚的贸易往来,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增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021学年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 国际合作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 国际合作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14国际合作解析版docx、14国际合作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精品课后测评,文件包含13国家战略与政策解析版docx、13国家战略与政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12走向生态文明解析版docx、12走向生态文明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