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4章 第3节 免疫失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C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该实验中,给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某种动物提取液若干天后,并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实验组小鼠再次注射少量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这种动物提取液中含有小鼠的过敏原。第一次注射后小鼠的免疫系统已通过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已免疫的机体中过敏原和抗体结合后,经过—系列反应小鼠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C项合理。
2.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C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机体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这一类疾病是由于机体内部物质被当作抗原引起,不是外来病原体的作用,不具有传染性,C正确。
3.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只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该病毒由RNA和衣壳蛋白质等组成,呈长丝状;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临床研究表明埃博拉出血热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基本没有什么作用。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该病毒的衣壳蛋白质体现了抗原性,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
B.由于埃博拉病毒为烈性病毒,故埃博拉出血热康复者血清中缺乏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C.埃博拉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将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病毒核酸检测可运用分子杂交技术,其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析:埃博拉病毒的衣壳蛋白质具有抗原性,能够被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A正确;埃博拉病毒为烈性病毒,故埃博拉出血热康复者血清中含有大量的埃博拉病毒的抗体,B错误;埃博拉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寄生于人体的活细胞中,将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正确;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可运用分子杂交技术,其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析:HIV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HIV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5.下列有关HIV(艾滋病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HIV的遗传物质是DNA
B.HIV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C.HIV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B细胞
D.艾滋病是机体免疫过弱引发的免疫失调病
解析: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HI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等途径传播,不会随空气传播,B错误;HIV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C错误;艾滋病是机体免疫过弱引发的免疫失调病,D正确。
6.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6个月后,因母源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该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疗
C.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生来就有的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A正确;该病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即使注射抗原,也不能产生浆细胞和抗体,B错误;艾滋病只是免疫缺陷病的一种,C错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不是生来就有的,D错误。
7.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加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 ( C )
A.能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B.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
C.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D.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解析:从题意可知,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能增强T细胞的功能,因此,不能口服,不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不能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可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8.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霾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
C.过敏反应大多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D.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增多是其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
解析: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过敏反应大多有明显的遗传倾向,C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其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9.关于HIV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D )
A.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对其他细胞也有亲和力,引起相关组织的破坏
B.当HIV侵入人体后,会被浆细胞识别,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
C.HIV病毒的核酸逆转录后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D.HIV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可用培养液培养HIV
解析:HIV主要通过攻击辅助性T细胞来破坏人体免疫能力,同时对其他细胞也具有亲和力,由此引起相关组织的破坏,A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HIV侵入初期潜伏在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进行复制增殖,免疫系统能够识别HIV,但由于HIV具有较长潜伏期,免疫系统摧毁病毒的速度较慢,C正确;病毒只能生存于宿主活细胞中,不可用培养液培养HIV,D错误。
10.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 ABD )
选项 |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5的研究结果 | 推论 |
A | 损害呼吸道黏膜 |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
B | 改变T细胞数目 | 影响特异性免疫 |
C |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 影响细胞免疫 |
D |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 影响体液免疫 |
解析: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
1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C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就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错误;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B正确;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12.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异常引起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
A.细胞甲是在胸腺中成熟的
B.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C.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
D.激素乙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解析:细胞甲可以产生抗体,为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的分化,而B细胞成熟于骨髓,A错误;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的受体引起的,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的受体被抗体占据,所以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C正确;激素乙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D正确。
三、非选择题(共26分)
13.(10分)凋亡功能的失常或凋亡细胞清除缺陷可诱发多种疾病,研究发现,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会诱导胰岛B细胞的凋亡,若凋亡的胰岛B细胞未及时清除,其凋亡小体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该抗体破坏其他的胰岛B细胞,引起高血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角度分析,凋亡小体属于抗原,胰岛B细胞被抗体破坏导致的高血糖症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过程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高血糖会诱导胰岛B细胞的凋亡,从而进一步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这种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调节。
(3)免疫调节过程中,T细胞会分泌能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表面由于缺乏受体,而不会凋亡。试分析高血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原因可能是高血糖作用诱导了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或高血糖作用诱导了胰岛B细胞中CD95L受体的合成)。
解析:(1)根据题意,凋亡小体属于抗原,胰岛B细胞被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破坏导致的高血糖症属于自身免疫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该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高血糖会诱导胰岛B细胞的凋亡,导致血糖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这种调节机制为正反馈调节。(3)免疫调节过程中,T细胞会分泌能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表面由于缺乏受体,而不会凋亡;而高血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推测很可能是高血糖作用诱导了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的表达。
14.(6分)右图表示动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是抗体,则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它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的。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④⑤③①(填结构序号)。
(3)若该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②表示的是细胞因子。
15.(10分)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甲状腺和肾上腺。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免疫导致的。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调节。(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分泌的激素分别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和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上。(4)Ⅰ型糖尿病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这说明Ⅰ型糖尿病是由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第3节 免疫失调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生物第3节 免疫失调课后作业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