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
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问题探讨”联系生活经历,引发对免疫调节的探究兴趣
利用“问题探讨”中描述的情况,从生活经验到医学证据再到科学结论等方面对扁桃体肿大的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从机体稳态的角度上进一步探索扁桃体肿大的问题,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归纳概括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认识人体稳态维持的重要方式
利用教材图4-1 免疫系统组成图解进行概念图教学,完成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知识建构,让学生初步理解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或存在的具体位置、功能和关系等,完善知识网络。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就像部队的大本营和训练基地;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也是它们“作战”的战场。
利用教材图4-2详细介绍人体内的免疫器官位置及功能。
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PPT展示几种免疫细胞示意图,对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进行描述。
对抗原进行介绍: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并说明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以及细胞上,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抗原呈递细胞,它们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介绍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进一步了解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对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有所认识后,基于事实建构免疫系统的功能。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扁桃体发炎肿大的现象,这往往是由链球菌或者葡萄球菌等细菌及其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的。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正常情况下,即使口腔内有不少细菌,但为什么我们的扁桃体却没有异样,它是怎么将病原体抵御在外的?当葡萄球菌侵人扁桃体后,为什么它会红肿发炎?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在起作用?它们是如何吞噬消灭病菌的?对机体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 基于经验讨论,解释唾液杀菌以及身体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方式。
引导学生归纳第一、第二道防线内涵并概括其共同点。
提出问题:如果依靠前两道防线仍不能清除葡萄球菌,该怎么办?机体如何特异性识别该细菌并常常通过哪种物质攻击它?这种物质是怎样只攻击葡萄球菌的?
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问题。说出第三道防线的定义和特点。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三道防线说明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影响人体健康,破坏内环境稳态而使人致病的危险因素除来自外界的病原体外,还可能有哪些?免疫系统是如何应对、处理的?这体现了免疫系统还有哪些功能?
通过事例让学生讨论说出除病原体外,体内衰老、破损和癌变细胞也可能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再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三道防线内容进行免疫系统功能的介绍,总结出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借助图4-5(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示意图),通过类比和举例的方式,对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进行分析。
三、用“拓展应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内化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
利用课后“拓展应用”中所提供的真实问题和有关扁桃体红肿机理、肿瘤细胞与肿瘤发病率,帮助学生从众多的事例中抽象概括,帮助他们初步领会免疫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同人体免疫力,形成健康生活、积极锻炼的意识。
四、归纳梳理,构建知识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公开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