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设计
展开概述人体非特异性免疫。
1.解释皮肤、黏膜及胃酸等物质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联系生活,解释皮肤发炎的机理,分析发热对抵抗病原体的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一、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1.物理屏障
(1)皮肤(角质细胞)。
(2)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2.化学防御
(1)皮脂腺分泌的油脂。
(2)唾液中的溶菌酶、胃液中的胃酸。
(3)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
1.皮肤及其分泌的油脂、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摆动属于人体的物理屏障,还是化学防御?
提示:皮肤及其分泌的油脂,属于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摆动,属于物理屏障。
2.因火灾某人皮肤受损严重,容易发生感染,原因是什么?
提示:皮肤等体表屏障因烧伤被破坏,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
二、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1.炎症反应
(1)痛觉产生原因: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作为报警信号,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
(2)红肿原因: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3)效果: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
(1)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2)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称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可将吞噬的微生物消化。
3.脓液
(1)脓液的形成:指机体克服感染时,一些死亡的白细胞与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黄色黏稠的液体。
(2)脓液出现的意义: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4.干扰素
(1)干扰素的本质:蛋白质。
(2)干扰素的种类及功能。
1.吞噬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病原体吗?
提示:可以。
2.干扰素是在对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分α、β、γ三种,它们都是由白细胞产生的吗?
提示:α、β干扰素由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产生,γ干扰素由白细胞
产生。
[自主学习检测]——教材基础熟记于心
1.体表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都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
2.某些白细胞能参与人体第二道防线。( √ )
3.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属于物理屏障。( × )
提示: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属于化学防御。
4.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最适温度高于人体正常体温。( √ )
5.脓液只包含病原微生物,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 )
提示:脓液是由一些死的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任务 非特异性反应
[任务突破1]
比较第一、第二道防线
(1)第一、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反应,不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2)第二道防线中,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小于巨噬细胞。前者吞噬几个细菌,后者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3)脓液(死的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黄色黏稠的液体)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4)由于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的,所以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属于第一道防线。
[即时应用]
[典例1-1] 下列关于人体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基本不起免疫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C.第二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就是指抗体
D.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均可能有溶菌酶发挥作用
解析: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机体起屏障作用;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抗体在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典例1-2] 如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菌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的范畴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形成吞噬体,可以防止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解析:由题图可知,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需要消耗能量;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的范畴;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形成吞噬体,可防止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任务突破2]
构建流程图理解炎症反应发生的机理及表现
[即时应用]
[典例1-3] 人体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D )
A.局部出现肿胀、温度升高
B.毛细血管舒张、皮肤变红
C.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病菌
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产生痛觉
解析:发生炎症反应时,由于免疫细胞的代谢加快,因此局部出现肿胀、温度升高;毛细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加快,皮肤变红;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炎症反应时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区,产生感觉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
[典例1-4] 皮肤破损后,受损的毛细血管和细胞释放血管舒缓激肽,该物质可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同时还刺激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造成受损部位出现红肿和局部温度升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血管舒缓激肽能刺激神经,在受损部位产生痛觉
C.组织胺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皮肤局部红肿
D.受损部位温度升高后,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解析: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组织胺可以加大毛细血管通透性,蛋白质外渗,组织液增多,皮肤局部红肿;受损部位温度升高,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即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干扰素
种类
产生细胞
功能
α
由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产生
不直接杀死病毒,作为信号刺激周围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
β
γ
由白细胞产生
对抗感染并抗击肿瘤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导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学案,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