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 北京市和平区北路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北京市和平区北路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4.在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
A.B.C.D.
5.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B.船和岸C.山和船D.风和岸
6.《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7.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
A.一定是固体B.一定是液体
C.一定是固液并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8.下列速度单位换算关系书写正确的是( )
A.45千米/时=45千米/时÷3.6=12.5米/秒
B.45千米/时=45×3.6米/秒=162米/秒
C.45千米/时=45×5/18米/秒=12.5米/秒
D.45千米/时=45千米×5/18米/秒=12.5米/秒
9.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船相对于楼房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向右运动,乙船一定静止
B.甲船向左运动,乙船一定运动
C.甲船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D.甲船向左运动,乙船可能运动
10.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一分钟内、第二分钟内、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距离都是300m.在这三分钟内物体做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运动C.变速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
1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B.C.D.
13.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14.洛溪桥全长约1916m,正桥长为480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 )
A.172.4sB.47.9sC.43.2sD.12s
二、多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12分)
15.声音的三要素有( )
A.音色B.响度C.音频D.音调
16.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 )
A.单位B.量程C.材质D.分度值
17.在研究固体的熔化规律时,下列哪些仪器是需要的?( )
A.石棉网B.滴管C.烧瓶D.酒精灯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
D.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
三、填空题(共6个小题,共12分)
19.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20.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下降.
21.一列火车正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正好竖直下落到地面,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刮的是 风.
22.一列长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m/s.
2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中降低噪声的.
2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的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8个小题,共38分)
25.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的高度是80 ;人步行速度约为1.2 .
26.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
(2)两物体都做 运动.
2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3条)
(1)
(2)
(3) .
28.在用小车和斜面、停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A、应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目的是 ;B、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
2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C=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30.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则由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从开始加热到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
(3)请在图表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1.如图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
(1)如图1所示,是小华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甲”或“乙”),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 (“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读数如图3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实验中小明实际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4)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
32.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可以传声.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分析与结论: .
五、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10分)
3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34.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0cm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6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
2015-2016学年北京市和平区北路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
【解答】解:A、温度计接触了容器底,错误;
B、错误,温度计接触了容器壁
C、正确;
D、错误,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
故选C.
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故选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
②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③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解答】解:A、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故本选项错误;
B、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故本选项错误;
C、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外,还有电荷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等,故本选项错误;
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即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4.在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
A.B.C.D.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上的区别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个水平线段,该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测没有水平线段.
【解答】解:海波是晶体,其熔化过程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
A、图中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上升,但是温度在不断地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下降,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变,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而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5.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B.船和岸C.山和船D.风和岸
【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来源:Z#xx#k.Cm]
【解答】解: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是运动的;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故选B.
6.《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答】解:(1)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2)在兔子睡觉之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乌龟跑的快;
(3)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
故选D.
7.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
A.一定是固体B.一定是液体
C.一定是固液并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固体,(2)固液共存,(3)液体.
【解答】解:萘是晶体,在熔点80℃时,萘有三种存在的可能:
(1)尚未熔化,全部是固体;(2)已经开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此时为固液共存;(3)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液体;
故选D.
8.下列速度单位换算关系书写正确的是( )
A.45千米/时=45千米/时÷3.6=12.5米/秒
B.45千米/时=45×3.6米/秒=162米/秒
C.45千米/时=45×5/18米/秒=12.5米/秒
D.45千米/时=45千米×5/18米/秒=12.5米/秒
【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解:A、“45千米/时÷3.6”得到的单位不是米/秒.此过程错误
B、“45×3.6米/秒”进率不正确.此过程错误;
C、“45×5/18米/秒”过程及进率正确.此过程正确;
D、“45千米×5/18米/秒”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过程错误.
故选C.
9.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船相对于楼房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向右运动,乙船一定静止
B.甲船向左运动,乙船一定运动
C.甲船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D.甲船向左运动,乙船可能运动
【分析】根据房子做参照物,首先判断风向,再根据小旗子在风和船速的共同作用下,判断船运动情况.
【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右飘,所以风是向右吹
所以乙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左运动;2、静止;3、向右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甲车旗向左飘,所以甲车只能向右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C.
10.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故选D.
1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一分钟内、第二分钟内、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距离都是300m.在这三分钟内物体做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运动C.变速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
【分析】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虽然三个一分钟通过的路程都为300米,但并不能说明一分钟内的速度没有变化,所以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虽然三个一分钟通过的路程都为300米,但并不能说明一分钟内的速度没有变化,所以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D.
1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B.C.D.
【分析】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这些酒精会蒸发,蒸发吸热会导致玻璃泡的温度降低.
【解答】解: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排除选项D;
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排除选项A;
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排除选项B.
故选:C.
13.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自行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自行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v1==2.5m/s,故AB错误;
自行车在3s内的平均速度v2==3m/s,故C正确;
自行车在后2s内的平均速度v3==3.5m/s,故D错误;
故选C.
14.洛溪桥全长约1916m,正桥长为480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 )
A.172.4sB.47.9sC.43.2sD.12s
【分析】已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和正桥长,根据公式t=可求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由速度表可知汽车的平均速度V=40km/h,[来源:学.科.网]
正桥长S=480m=0.48km,
所以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t===0.012h=43.2s.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12分)
15.声音的三要素有( )
A.音色B.响度C.音频D.音调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发声体.
音调受频率的影响;响度受振幅的影响;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所决定的.
【解答】解:声音有三大特性,称为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故选ABD.
16.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 )
A.单位B.量程C.材质D.分度值
【分析】在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先进行观察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然后才能测量.
【解答】解:在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先观察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这样才能尽快、准确进行读数.
故选BD.
17.在研究固体的熔化规律时,下列哪些仪器是需要的?( )
A.石棉网B.滴管C.烧瓶D.酒精灯
【分析】依据固体熔化规律实验装置分析说明.
【解答】解:由于探究固体熔化规律实验中,要使得物质受热均匀,一般采用水浴加热,故需要酒精灯、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和秒表等.
故AD正确.
故选:A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
D.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
【分析】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B、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态、气体可以作为传声介质.
C、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D、根据晶体和非晶体分子结构的不同来分析.
【解答】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因为组成晶体的物质分子排列整齐、有规律,要使其熔化,就必须打破这种整齐、有规律的分子结构,所以晶体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就用来打破这种结构被消耗掉了,而物质的温度却不会上升.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组成非晶体的分子排列杂乱无章,熔化时不需要在这方面消耗能量.所以随着加热,非晶体边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所以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6个小题,共12分)
19.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与甲车做方向相反的运动 .(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的运动状态和路旁的树木相同.首先我们可以判断出:乙车和树木相对静止,即乙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可知:如果乙车可能和甲车运动的方向相反,甲车上的乘客也可能看到乙车向后退.
故答案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与甲车做方向相反的运动.
20.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蒸发吸热 ,使水温下降.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
【解答】解:
对着水杯吹气,开水变凉,是因为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使水的蒸发速度加快,而蒸发吸热,所以水温下降.
故答案为:蒸发吸热.
21.一列火车正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正好竖直下落到地面,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刮的是 北 风.
【分析】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正在向北行驶,乘客看到的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是以列车为参照物的,这说明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运动快慢与方向都相同,根据以上分析判断风向及风速.
【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正在由北向南行驶;
以列车为参照物雨竖直下落,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风向南刮;风速与车速相同.
故答案为:北.
22.一列长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20 m/s.
【分析】火车通过大桥时火车需要通过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大桥长,根据v=求出速度.
【解答】解:火车通过的路程s=s车+s桥=200m+1800m=2000m,
火车的速度v===20m/s.
故答案为:20.
2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传播过程 中降低噪声的.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的.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
2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的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15:8 .
【分析】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v=可得:t甲:t乙=: =×=×=15:8.
故答案为:15:8.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8个小题,共38分)
25.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的高度是80 cm ;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s .
【分析】长度的单位有km、m、dm、cm、mm、μm、nm.速度的单位有km/h、m/s,根据生活经验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1)课桌的高度是80cm.如果是80m,太高了,如果是80mm太矮了,只有80cm最合适.
(2)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s.如果是km/h,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m; m/s.
26.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大 ;
(2)两物体都做 匀速直线 运动.
【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解:(1)图象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该图象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是15m/s,乙的速度是10m/s,所以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大;
(2)甲和乙的速度﹣时间图象都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这说明了它们的速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它们的速度都是一定的,所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大;(2)匀速直线.
2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3条)
(1) 小车在前2s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0m/s
(3) 小车在2s~5s内处于静止状态 .
【分析】(1)物体的s﹣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根据图象读出0s~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0s~2s内速度;根据图象读出5s~7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5s~7s内速度;
(3)根据图象读出0s~7s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可以得到的信息:
(1)由图知,小车在前2s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时间为2s,则前2s内的速度:v1===10m/s;
(3)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在2s~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4)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在5s~7s内通过的路程s=60m﹣20m=40m,时间为2s,则在5s~7s内的速度:v2===20m/s;
(5)由图象可知,小车在0s~7s通过的路程为60m,全程的平均速度:v==≈8.6m/s.
故答案为:(1)小车在前2s做匀速直线运动;(2)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0m/s;(3)小车在2s~5s内处于静止状态.
28.在用小车和斜面、停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A、应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目的是 便于时间的测量 ;B、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是:v1 < v2.
【分析】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坡度小小车运动时间长;
比较出小车前、后半程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比较前、后半程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
A、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小,小车滑下的时间越长,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时间的测量;
B、小车前、后半程运动的路程相等,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越滑越快,所以小车下半程所用时间小于上半程时间,由v=可知,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
故答案为:便于时间的测量;<.
2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5 cm,tBC= 1 s,vAC= 3.33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小”).
【分析】(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测量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
(4)过了A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解答】解:(1)利用速度公式V=.
(2)要想时间长些,坡度应该变小.
(3)由图中知SAB=5cm,tBC=1s,SAC=10cm,tAC=3s,VAC=SAC÷TAC=10cm÷3s=3.33cm/s.
(4)时间偏小时,速度偏大.
答:(1)v=; (2)小; (3)5,1,3.33; (4)大
30.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则由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晶体 .(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80 ℃,从开始加热到10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3)请在图表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分析】要区别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需要判断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是否发生变化.若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则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即熔点.
【解答】解: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在第10分钟,此物质仍处于熔化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晶体,(2)固液共存态.
(3)
31.如图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
(1)如图1所示,是小华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中的 乙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甲”或“乙”),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 保持不变 (“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读数如图3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98 ℃.
(3)实验中小明实际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① 水不纯净 .② 外界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
(4)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太大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减少水量 .
【分析】(1)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区别: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小;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
(2)确定出温度计的分度值后,可读出图中所示的水温;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加热时间过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的初温、水量多少等.
【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且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由图知,甲气泡开始上升,但体积随即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乙气泡大量的上升,且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说明水已经沸腾,且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因此所示的水温为98℃;
(3)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是水不纯净或外界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4)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乙;保持不变;(2)98;(3)①水不纯净;②外界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4)水的质量太大;减少水量.
32.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可以传声.
实验器材: 课桌
实验过程: 一位同学轻轻敲打桌子的一端,保证周围同学听不到敲击声.同时另一位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根据能否听到声音得出结论.
分析与结论: 固体可以传声 .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解答】解:实验器材:课桌;
实验过程:一位同学轻轻敲打桌子的一端,保证周围同学听不到敲击声.同时另一位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根据能否听到声音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固体可以传声.
故答案为:课桌;一位同学轻轻敲打桌子的一端,保证周围同学听不到敲击声,同时另一位同学用耳朵紧贴桌面,根据能否听到声音得出结论;固体可以传声.
五、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10分)
3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分析】已知海水的深度,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式就可算出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然后可知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
【解答】解:已知s=6000m,
∵v=,
∴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
则收到回声的时间为2t=2×4s=8s.
答:经过8s能收到回声.
34.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0cm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6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
【分析】首先求出燃烧完90cm长的引火线需要的时间,由速度公式求出在此时间内人的路程,根据人的路程大小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速度公式:v=可知,
引火线燃烧的时间:t===150s,
人的路程:s=vt=5m/s×150s=750m>700m,
人能够到达安全区;
答: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论述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论述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四川省雅安中学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