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精品巩固练习
展开第四章 地貌(A卷·基础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开展了“黄土·黄河自然之美”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首先来到了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图①),放眼望去,宽广辽阔的黄土塬,连绵延伸的黄土墚,浑圆的黄土峁,深切的沟壑让人感到震撼。两天后,他们到达晋陕大峡谷(图③),这里拥有连续壮观的深切河曲景观。顺流而下,不远便是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图②),巨大的黄色瀑布水珠飞溅,声势浩大。最后,研学小组直奔东营,黄河来沙造就了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图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①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2.壶口瀑布(图②)的形成主要受河流的( )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堆积
3.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A 3.D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图①景观为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所以选C。
2.瀑布的成因是受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选A。
3.图示①为流水侵蚀,②为溯源侵蚀,③为河流侧蚀和堆积作用,④为河流堆积作用,所以选D。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多分布在( )
A.石灰岩分布区 B.海洋深处 C.火山周围 D.板块交界处
5.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 C.安徽黄山 D.东北平原
6.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A.风化和堆积作用 B.溶蚀和淀积作用
C.搬运和堆积作用 D.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答案】4.A 5.B 6.B
【分析】4.图中明确显示有石钟乳、石笋、石柱,这些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区。故本题选A。
5.我国四大高原中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最广,也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高原,故本题选B。
6.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长期沉积而形成的,故本题选B。
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8.该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B.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C.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D.外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9.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项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
A.沉积岩层 B.花岗岩层 C.玄武岩层 D.变质岩层
【答案】7.D 8.C 9.A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峡谷为流水冲蚀地面,岩层产生裂隙,而后久经侵蚀冲刷而成;在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中,峡谷由狭窄到宽阔。如图依次为乙、丙、甲,故选D。
8.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属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峡谷因流水冲蚀而成,属流水侵蚀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图示信息,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阿尔卑斯山脉及附近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示意图和该地区两幅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11.图中乙地貌为( )
A.三角洲 B.河漫滩 C.冲积扇 D.海蚀崖
12.图乙四地中颗粒物平均直径最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A 11.C 12.B
【分析】10.甲地貌分布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山峰,是典型的角峰,受冰川侵蚀作用明显,A正确。风力侵蚀多形成风蚀柱、风是沟谷、风蚀城堡等地貌;流水侵蚀多形成沟谷或一些喀斯特地貌;风化作用使物体崩解破碎。
11.乙地貌位于山前地区,属于冲积扇。三角洲位于出海口,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海蚀崖位于海边,因此C对。
12.①②③④四地地处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按照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分布规律,越往上游颗粒物的平均直径越粗,②地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带,在四地中颗粒物的平均直径最粗。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三角洲前缘河流搬运能力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4.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13.D 14.B
【分析】13.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①错误、③正确。三角洲前缘,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流搬运能力弱,沉积物颗粒较小,②正确、④错误。故选D。
14.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前缘,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多次改道。辩状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上游河流,流量受上游河流影响,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流量情况。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上叠阶地是一种河流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度较前期阶地下切深度小,河谷底部仍保留有一定厚度的早期堆积物,因此较新阶地的组成物质叠置于较老阶地的组成物质之上,形成新的阶地。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上叠阶地形成描述正确的是( )
A.只侵蚀无堆积 B.只堆积无侵蚀 C.堆积大于侵蚀 D.侵蚀大于堆积
16.形成图中上叠阶地的主要条件是( )
A.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少,含沙量相对增多
B.地壳连续性上升,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减弱
C.气候变湿,河流水量大,含沙量相对减少
D.地壳连续性下沉,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增强
【答案】15.C 16.A
【分析】15.根据上叠阶地的成因描述结合剖面图可知,上叠阶地总体以堆积地貌为主,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沉积层形成时期,沉积量较大且稳定;每一沉积过程中,间有侵蚀作用呈现,形成谷地。故选C。
16.结合上题分析,上叠阶地形成过程总体上堆积大于侵蚀。当流域内出现寒旱特征时,流域内径流总量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含沙量增大。在这种环境下,河流沉积量明显增大,表现为持续沉积,C错误,A正确。地壳连续性上升,往往导致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增强;河流连续性下沉,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减弱,B、D错误。故选A。
江苏省有大片未开垦的滩涂资源,这里是重要的鱼虾贝类的产区,有众多的资源供开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江苏沿岸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 )
A.基岩海岸 B.淤泥质海岸 C.红树林海岸 D.砂质海岸
18.形成该种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侵蚀作用 B.搬动作用 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
【答案】17.B 18.C
【解析】17.基岩海岸又称山地,丘陵,海岸,这些海岸与濒海的山地丘陵相连,海岸线曲折多弯,水深湾大;淤泥质海岸是指在河流、海流和波浪等动力下,由颗粒细小的淤泥质冲积物组成,与滨海平原紧密相连,地势平坦,海岸线平直,海滩宽广;砂质海岸是由粗颗粒物质组成,在发育过程中以海浪动力占优势;读图可知,江苏沿岸的海岸平坦与滨海平原相连,可判断为淤泥质海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淤泥质海岸一般是由颗粒细小的淤泥质冲积物组成,在河流、海流和波浪的作用下沉积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20.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答案】19.A 20.A
【分析】19.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A正确;与山顶相比,在深谷、山坡、陡崖下部观察山地地貌时,视线受阻,视野较小,BCD错误。故选A。
20.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选A。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
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
22.观察图中地貌时( )
A.陡崖处可看到区域全貌 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
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 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
23.与乙地相比,甲地( )
①海拔高②坡度大③海拔低④坡度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1.A 22.D 23.B
【分析】21.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区域大多在500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m以上,BD错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图中没有盆地,C错误。故选A。
22.由所学知识可知,从陡崖处,看不到区域的西侧,A错误。在②地进行观察,看不到陡崖,B错误。观察图中地貌时,应先观察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其弯曲方向以确定地貌类型,C错误。丙、丁两虚线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都为山谷,D正确。故选D。
23.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300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200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确,B正确。②、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二战时欧洲西部某次战役使用的等高线作战图。主阵地负责伏击敌军,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用无线电向指挥部汇报位置,开战后需安全地撤回主阵地协同作战。指挥部负责指挥全局,为前后方通讯信息枢纽,且有一定后勤、医疗功能。完成下面小题。
24.最佳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部位置分别是( )
A.①地和⑤地 B.②地和⑥地 C.③地和⑦地 D.④地和⑥地
25.伏击主阵地的布置主要考虑( )
①公路拐弯,车速较慢②陡坡凸坡,易守难攻⑧坡度平缓,易于出击④森林较密,利于隐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4.B 25.C
【分析】24.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应位于视线良好,不被地形阻挡,利于观察的地方,由敌军车队行进方向可知,②地可以在整个敌军行进线路上快速发现敌军,适合设置观察哨,②地符合;⑥位于主阵地西侧,在敌军行进路线的后方,较为安全,B正确。①和⑤在开战之后都无法安全撤回主阵地,A错误。③距离敌军不够近,不适合做观察哨,C错误。④地是最晚发现敌军的地方,D错误。故本题选B。
25.公路拐角,车速会变慢,有利于防止敌军加速逃跑,①正确。该地是陡坡凹坡,②错误。主阵地等高线密集度,坡度较陡,③错误。当地森林较多,利于隐蔽伏击,④正确。故本题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下图中四幅地貌景观,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千沟万壑”描述的是____图,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该地貌区特色民居为____。(3分)
(2)四种地貌中位于我国湿润地区的是____、____,位于干旱地区的是____。(3分)
(3)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是____,下图正确反映峡谷剖面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4分)
【答案】(1)乙-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 窑洞
(2)甲 丁 丙
(3)河流侵蚀(河流冲积) D
【分析】(1)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读图可知,乙图为黄土高原,由于黄土的直立性较好,形成主要的特色民居为窑洞。
(2)读图可知,甲地为广东丹霞山,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丙地为敦煌雅丹地貌,丁地为长江三峡。甲和丁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湿润地区,丙地位于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地区。
(3)长江三峡是由于河水常年累月的流水侵蚀、河床不断下切形成的,由于其位于长江上游,河流侵蚀以下切作用为主,易形成V形谷,能正确反映峡谷剖面的是D。
2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图,该图属于____地貌,该地貌的表现形式还有____。
(2)学生乙说道:“我是在我国最炎热的地方,冒着高温绘制的这幅图。”你认为____图、____图是学生乙绘制的,他们对应的成因分别是____、____。
(3)五幅地貌景观图中,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图____,该地貌区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答案】(1)B 海岸 海蚀拱桥
(2)A E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3)D 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呈三角形
【分析】(1)做此题首先要判断出图中的地貌名称,它们分别是:A图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蘑菇石; B图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 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 D图为河流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E为风力沉积形成的月牙形沙丘。学生甲的考察地点是在老家三亚进行,三亚临海,海蚀地貌广布,所以学生甲绘制的最有可能是B图,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海蚀崖,该地貌的表现形式还有海蚀拱桥。
(2)学生乙所在考察地的典型特点是高温,根据素描图可知,A图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蘑菇石,E图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月牙形沙丘,满足学生乙所说的气候特点,所以A和E是乙绘制的。他们对应的成因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3)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和海蚀崖(海水侵蚀地貌)、冰斗和角峰(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D位于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业的发展,适合人类的生存。其特点是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呈三角形。
28.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图,回答问题。(22分)
(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________。(4分)
(2)计算A到B的坡度________,由坡度推断这里________(能、不能)发展种植业。解释原因________(4分)
(3)乙处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为了缓解农业用水紧张,当地政府拟建一座水库,甲、乙两地中最适宜建坝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6分)
(4)当地政府拟在D到李庄修建一条公路,现有①②两条设计方案,你认为可行的那一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4分)
(5)要观察李庄的全貌,C与E中最合适的地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4分)
【答案】(1)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西北为丘陵,东南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起伏小
(2)5%(或1/20,约3°) 能 坡度小于15°,发展种植业,不易水土流失
(3)由北向南 甲地 甲处为河流流出洼地的谷口处,肚大口小,建设工程量小。乙处建坝,水位上涨会淹没村庄(赵庄)
(4)① 山区道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和缓,且①线路连接居民点多。(②,线路短,建设成本低,虽翻越山头,但坡度和缓,无影响)
(5)E点 C点看李庄有山脊阻挡视线
【分析】(1)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等方面描述。从图中看,北部等高线弯曲密集,海拔500米以下,为丘陵;南部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小。
(2)图中A海拔300米,B海拔150米,两地高差为150米;跟据比例尺可算出两地的距离为3000米;根据坡度计算公式:坡度 =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可算出为5%,约3°;坡度小于15°的不易水土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因此该地可以发展种植业。
(3)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读出,乙河流自北向南流。从图中看,甲处河流上游有一小盆地,有利于蓄水,更适宜建坝,且不会淹没村庄;乙处建坝会淹没赵庄。
(4)从图中看,两线路各有优点和缺点,①线的优点是在山区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和缓,连接居民点多,缺点是路较长。②线路的优点是线路短,建设成本低,缺点是翻越山头,但坡度和缓,影响小。①②都可以,理由只答优点。
(5)从图中看,E点海拔高,距李庄近,可看到李庄;C点与李庄之间有一组向低处弯曲的等高线,为山脊,有山脊阻挡看不到。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甲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二乙图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4分)
(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4分)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有“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的河流的下蚀作用明显,形成“V”型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分析】(1)根据材料,挪威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地势较洼,利于河流发育,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2)自河流上游到下游,由于流水的冲刷及流水携带物质不断打磨,其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自河流上游到下游,随着流水速度的减缓,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加强,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