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四章 地貌(B卷·提升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
1.该实验坡面部分主要模拟的地貌是( )
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沉积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风力沉积地貌
2.实验结束后,甲乙水槽中的泥沙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土质 C.植被 D.地形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模拟的现象是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该实验对比在相同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一个铺沙土,另一个铺草皮)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水槽中,比较水槽内泥沙量的大小,体现了流水对坡面土壤的侵蚀作用,因此该实验主要模拟的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故A正确,B、C、D错误。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水槽泥沙多于乙水槽,原因是甲坡面铺沙土,同样的降水条件下,水土流失较多,而乙坡面为草皮,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水土流失较轻。该实验是反映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
2020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下图示意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在( )
A.河谷中 B.V形谷中 C.冰斗中 D.U形谷中
4.能形成角峰、刃脊的现代冰川( )
A.只在北极地区大面积分布
B.在非洲没有分布
C.在中低纬地区没有分布
D.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答案】3.D 4.D
【解析】3.登山队成功登顶的山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冰川发育。因此由大本营到甲地沿途冰川地貌发育;图中地形为谷地,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中。故选D。
4.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比如南极大陆、北半球的格陵兰岛、阿尔卑斯山及喜马拉雅山等高山的山顶,D正确,A、C错误;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山顶有现代冰川发育,B错误。故选D。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
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D.d表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6.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地表缺水 C.咸潮危害 D.洪涝灾害
【答案】5.C 6.B
【分析】5.a是经过化学沉积形成石灰岩;b是经过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云贵高原;c和d都表示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6.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土层浅薄、裂隙发育,水分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故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表缺水。故选B。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研学时观察到如图所示景观,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图中虚线以内部分),呈上尖下圆的锥状,系山体碎石长期掉落后堆积而成。组内同学对这种独特的地貌十分感兴趣,带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地貌叫做“倒石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出于安全考虑,同学们未能到达倒石锥锥体观察其细节,有同学推测倒石锥的表面堆积物应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应为上细下粗的构造。其推测依据的差异指标最有可能是( )
A.碎石的质量 B.碎石的磨圆度
C.碎石的岩性 D.碎石掉落前的海拔
8.导致山坡上岩体逐渐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搬运
9.该地理兴趣小组沿途发现多处倒石锥,据图推测该兴趣小组研学旅行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攀登雪莲之乡 B.寻迹京杭大运河
C.探秘绿岛椰林 D.发现曾经的北大荒
【答案】7.A 8.B 9.A
【分析】7.据材料可知,倒立锥由山体上破碎的岩石坠落堆积而成。颗粒粗的岩石由于质量较重,惯性大,滚落的位置较远,故堆积在倒立锥边缘。颗粒细的岩石质量轻,惯性小,滚落的位置较近。因此推测的主要因素是碎石的质量,BCD关系不大。故选A。
8.据材料可知,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从而崩解剥离山体,是物理风化作用。故选B。
9.倒立锥分布广泛,一要植被覆盖少,坡面缺少植被的保护,二要昼夜温差大,这样才容易风化产生更多掉落的岩石。且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山体陡峭,缺少植被覆盖,该地应深居内陆。只有攀登雪莲之乡满足该条件。故选A。
1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回答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气候类型区是( )
A.温带大陆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雨林气候区 D.热带草原气候区
【答案】C
【详解】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日较差最大,温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温日较差较大。故C正确。
天然堤,又称“自然堤”,是指在河床位置变动不大的河段,由河流沉积物自然堆积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长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天然堤主要分布于( )
A.河流源头 B.河流上游 C.河流中下游 D.河流弯曲处
12.天然堤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
A.洪水和泥沙 B.河道的摆动 C.流量稳定 D.河岸下沉
13.随着河岸附近聚落增多,地方政府应( )
A.堤上建房 B.加固河堤 C.破堤开荒 D.围河造田
【答案】11.C 12.A 13.B
【分析】11.结合题中材料可知,天然堤应出现在地势平坦,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源头和上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故A、B错误。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不稳定,也不易形成天然堤。故D错误。中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C选项正确。
12.材料中天然堤河床稳定才能形成,洪水泛滥,河水溢出河谷,随着洪水流速降低,在河床两侧堆积大量泥沙,形成天然堤,故A项正确;河道的摆动,说明河床不稳定,B项错误;流量稳定,不会在河流沿岸沉积,C错误;河岸下沉,河床不稳定,D项错误。故选A。
1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堤上建房不安全,A项错误;加固河堤,有利于维持河流的安全,减小洪水的威胁,B项正确;破坏河堤会威胁河岸附近聚落的安全,C错误;围河造田对河流造成影响,D项错误。故选B。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型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15.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 C.海蚀柱 D.海蚀崖
【答案】14.A 15.C
【分析】14.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B、C、D错误。故选A。
15.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大河的河源 B.河流凹岸 C.河流凸岸 D.入海口
17.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是( )
A.化学溶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冰川搬运
【答案】16.C 17.B
【分析】16.砾石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大河的河源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凹岸以侵蚀为主,A、B排除;入海口由于流速慢,因此主要沉积的是细小的泥沙,D排除;在河流的凸岸,砾石容易沉积形成砾石滩,C正确。故选C。
17.砾石变圆是岩石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在外力地质作用下,经流水(河水、海水、湖水等)搬运、冲刷、相互碰撞、磨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B正确。故选B。
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和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18.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
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
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
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
19.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B.两种形式中,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
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
【答案】18.B 19.B
【分析】18.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19.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20.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地貌时,只观察坡度和坡向
B.根据相对高度也可以划分山地、平原、丘陵等地貌
C.根据东西方位判断阳坡和阴坡,根据南北方向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D.观察地貌时,应关注地形分布和地表特征
【答案】D
【详解】坡度和坡向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不是唯一内容,A错误。根据绝对高度划分山地、平原等地貌,B错误。根据南北方位判断阳坡和阴坡,C错误。观察地貌时,应关注地形分布和地表特征,D正确。故选D。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山及其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大桥 B.延安宝塔 C.右侧楼房 D.河堤
22.在最佳观察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答案】21.B 22.C
【分析】21.由所学知识可知,观察地貌时最佳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便于观察,B正确。大桥、右侧楼房、河堤地势较低,不利于地貌的观察,ACD错误。故选B。
22.由所学知识可知,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以黄土地貌为主,C正确。由图可知,图中有河流流经,但河流地貌并不是主要的地貌类型,A错误。该处风沙危害较小,风沙地貌并不是主要的地貌类型,B错误。该处纬度较低,冰川作用发育程度低,冰川地貌不是主要的地貌类型,D错误。故选C。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大高差可能为28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
C.长度约为3千米 D.穿越山脊地区
24.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图中的( )
A. B.
C. D.
2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3.C 24.A 25.D
【分析】23.根据题意,图中的公路建在张店和牛家村之间,最大高度应该在100-200米之间,最低高度应该在0-100米之间,则最大高度差应该为200米,A项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该公路的走向应该为西北-东南,B项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该公路长度应该 为1.5cm*2km=3km,C项正确。该条公路穿越的是鞍部,D项错误。故选C。
24.图中a-b的地形剖面图应该是从a处上升逐渐到山顶高度在700-800米之间,C项错误。过山顶后,高度逐渐下降,直到山谷处的200-300米之间,BD项错误。然后高度上升,海拔高度来到300米-400米之间,A项正确。故选A。
25.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海拔高度不同,瞭望的范围也有所差距。图中①处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间,②海拔高度在600-700米之间,③海拔高度在400-500米之间,④海拔在700-800米之间,④海拔最高、受遮挡的范围最小,④处视野范围更大,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地貌示意图和河流沉积与流速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流域甲、乙两地的地貌名称分别是____、____。(2分)
(2)据图2信息,比较图1中甲、乙两地地貌沉积物质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若①处岩石为石灰岩,推测该地有____地貌,该地貌在我国____地区分布较多,原因是____。(6分)
【答案】(1)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
(2)甲处沉积物质颗粒大于乙处,因为甲地比乙地坡度大流速快,沉积的颗粒物质更大
(3)喀斯特地貌西南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分析】(1)根据图中甲、乙两地所在河流的位置及地表形态信息判断即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位于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处,位于山麓地带,从地表形态可以判断甲地貌为冲积扇;乙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地势起伏比乙地大,甲地比乙地河流流速快,所以甲地沉积物的颗粒较大,乙地沉积物的颗粒较小。
(3)若①处岩石为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喀斯特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云贵高原地区。因为我国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降水丰富,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政区简图。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
黄土桥____;海蚀桥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风蚀桥____。(4分)
(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2分)
(3)图中所示四个地区中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2分)
(4)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____,其成因是____。(4分)
【答案】(1) 乙 丁 丙 甲
(2)风力侵蚀
(3)①
(4)三角洲 流水堆积
【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的“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对应乙;“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对应丁;“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是流水化学溶蚀的结果,对应丙;“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它的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对应甲。
(2)由第1题分析可知,风蚀桥所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现象也较少,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
(3)由第1题分析可知,图中四个地区中,图①所示黄土桥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地表植被较少,黄土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夏季多暴雨,人类活动不合理。故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
(4)图中戊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河流携带泥沙在此处堆积,形成了常见的三角洲地貌。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字母abcd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字母efg表示不同的地貌类型。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是:a____作用;b____作用;c____作用;d____作用。(4分)
(2)下列景观图中,与上图efg相对应的景观分别是(填代号):e____;f____;g____。(3分)
(3)近年来,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加大力度植树造林,受其影响,长江三角洲的成长速度将会____,理由是____。(5分)
【答案】(1)风力侵蚀 风力搬运 流水搬运 流水沉积/堆积
(2)乙 丙 甲 减
(3)慢 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从上游山区经流水侵蚀、搬运到河口地区的泥沙减少;流水沉积速度减慢。
【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a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了裸岩荒漠,图中的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有一段距离,所以之间的b是风力的搬运作用,实现了位移,将沙子带到了黄土高原。黄河将泥沙搬运到华北平原,沉积下来形成了华北平原,所以图中的c是黄河的搬运作用,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所以图中的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
(2)读上图结合分析可知,e为风力堆积地貌,对应景观乙(沙丘地貌为风力堆积形成),f为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地貌,对应景观图丙,g为流水堆积地貌,对应图甲(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3)长江中上游山区大力植树造林,减轻了水土流失,使得长江含沙量降低,搬运到河口地区的泥沙数量减少,从而减缓了三角洲地区泥沙沉积速度,长江三角洲的成长速度会减慢。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一所示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二中地貌类型界线以________(填方位),该区域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可能有________。(4分)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充分发育的地区之一,请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根据喀斯特地貌的特点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6分)
【答案】(1)东 地下河(溶洞)
(2)该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解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
(3)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是良好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影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形起伏大,地下溶洞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地表水下渗,地表水资源短缺;岩层不稳定,溶洞发育,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发展农业;保水性能差,易造成水土流失。
【分析】(1)图二中地貌界线以东形成众多闭合等高线,对应图一中的峰林、峰丛;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地下地貌类型有地下暗河和溶洞等。
(2)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水和二氧化碳等参与下,经过流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且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3)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评价。有利方面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方面从交通、水利建设、农业、水资源、水土保持等方面分析。不利于交通的建设;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土壤贫瘠,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不利于储水,水资源短缺;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优秀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单元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