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提优测评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A卷)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程提优测评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A卷)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程提优测评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A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程提优测评卷人教版解析版doc、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A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程提优测评卷人教版考试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基础过关测评(A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块状固体要粉碎 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3.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C.比煤的密度小 D.纸比煤着火点低4.向80℃的热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白磷不是可燃物 B.水的温度太低,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C.白磷的着火点升高了 D.白磷没能与氧气接触5.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B.将煤球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如图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碎片不燃烧—滤纸碎片不是可燃物D.森林灭火,在火势蔓延的前方砍岀隔离带—清除可燃物7.下列各物质全部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石油、大理石、木材、硫磺 B.火药、汽油、白磷、酒精C.煤气、天然气、氧气、爆竹 D.食盐、氢气、煤气、二氧化碳8.(2021·江苏·南闸实验学校九年级月考)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9.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用汽车引擎失火时,立刻打开车前盖B.冬季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通风C.误食重金属盐后,应立即喝牛奶、蛋清并送医院就医D.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0.下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放出热量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C.使用电池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11.将煤加工成“蜂窝煤”后,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提高了氧气的浓度B.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升高了煤的着火点12.“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力发电 D.燃煤发电13.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14.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15.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空气 B.液化气和空气C.二氧化碳和氧气 D.天然气和空气16.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 B.风能 C.天然气 D.石油17.我国部分省已开始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用玉米、薯类等发酵可以制得可再生能源乙醇D.用石油可炼制汽油18.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Zn+H2SO4(稀)=ZnSO4+H2↑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H2+COC.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D.电解水:2H2O2H2↑+O2↑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6分)二、填空题:包括第19题~第22题4个大题,共24分。19.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既有CO2,又有CO。可先将气体先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___________,证明有CO2存在;再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有CO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最后,还要将尾气点燃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20.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益阳市区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材料一: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丙烯(C3H6)和丁烯(C4H8)等。材料二:为了防止燃气泄露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家中使用不同燃料情况,报警器安装位置有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种情况。(1)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装在______(填“甲”或“乙”)图位置;(2)试写出丁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感受日常用品中的化学原理。疫情期间自热食品备受欢迎,不同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不同。(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填序号)。A作干燥剂 B制氢氧化钙 C加热食物(2)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①补全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 + ______。②计算:4.8 g镁完全反应,理论上至少需要水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2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如下两个方案并进行实验(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方案一)步骤如下:①连接好如图一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③推动注射器,向瓶内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至白磷露出水面;④停止推人空气,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注: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现象与结论)(1)步骤______(填序号)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2)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③,可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若把80℃的水换成20℃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_____。(3)步骤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与c处的正中间,当b处白磷燃烧时,a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分析与讨论)(4)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A.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B.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C.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图一与图二装置比较,哪个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应用)(5)灭火毯是由玻璃纤维等材料经特殊处理编织而成。遇到火灾时将灭火毯迅速盖住火焰从而灭火。下列与灭火毯灭火原理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A.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釜底抽薪 C.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四、计算题:共10分。24.某发电厂改用燃烧清洁燃料发电,不仅一年节约燃煤320万吨,还大大减少了污染物SO2的排放。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1%,假设煤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每年可减少排放SO2多少万吨?提示: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过程可表示为:S+O2SO2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