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树木涂白后,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练习解析版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2.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解析】 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3.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答案】 B【解析】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4题。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答案】 C【解析】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据此完成6~7题。6.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  D.防止冬春火灾【答案】 B 【解析】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7.树木涂白后(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答案】 C【解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和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昼夜温差减小,减轻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所以选C。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8~9题。8.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      D.城市绿地面积大【答案】 C【解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故答案选C。9.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  )A.5~6 km  B.12~13 kmC.16~18 km  D.100~150 km【答案】 C【解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故答案选C。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0~11题。10.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答案】 A【解析】读图,M、N海拔相同,数值较低,应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可判断,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A项正确。11.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答案】 A【解析】 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④地有稳定风向。据此回答12~13题。12.图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A【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等压线最密集,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则风力最大。13.下列对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和③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B.四地风向的变化与地转偏向力无关C.②地和③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D.摩擦力不能改变风力大小【答案】 A【解析】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对风向变化有影响;②地和③地风向不同,则摩擦力方向也不同(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摩擦力可以改变风力大小。则A项正确。14.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答案】 A【解析】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B、D两项错误。C项近地面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错误。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风能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__(时段)。(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甲、乙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答案】(1)8~16时 (2)变小 (3)见下图:【解析】 第(1)题,材料二中近地面,海洋一侧等压面向上凸,表示为高压,而陆地一侧等压面向下凹,表示为低压,故判断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第(2)题,风力变小,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故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变小。第(3)题,根据图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乙处气压较甲处高,故近地面的水平气流由乙流向甲,进而完成热力环流。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树木涂白后,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达标测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