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卷36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37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38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39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14 次下载
- 卷41 期末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12 次下载
卷40 第五、六、七单元热门考点聚焦--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展开第五~七单元 热门考点聚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S B.SO2 C.Ag2S D.SO3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将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m等于4.0 B.X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1
考点0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4.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5.2019年5月16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在深海的冷泉周围收集到可燃冰。在深海潜水器或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来除去动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提供呼吸所需的气体,且生成另一种物质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该反应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0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7.钛(Ti)被誉为21世纪的“明星金属”,我国深海探测器“蛟龙”号的耐压球壳由钛合金制造,工业上生产钛的化学方程式为4Na+TiCl4Ti+4NaCl,现消耗46t钠,可生产钛的质量为多少?
8.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2g该样品与足量水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2Na2O2+2H2=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 _g
(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01 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1.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有可燃性 B.都有导电性 C.都是黑色固体 D.都有滑腻感
2.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3.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的结
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
考点0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4.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5.图中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________,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
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03 二氧化碳的制取
6.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选用________(填字母,下同)装置,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能用E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导管口出现______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气体。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01 燃烧与灭火
1.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2.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0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他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们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5. 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考点03 化石燃料的利用
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7.燃料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写出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请你列举几种常见的其他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3种以上)。
8.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太阳能 B.风能 C.石油
(2)乙醇汽油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二甲醚(CH3OCH3)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型燃料,二甲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单元
1.C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所以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
2.[解析]在化学变化中,五个“不变”:从宏观上看,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上看,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一定不会改变。两个“一定变”: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3.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X的质量为3.9g+9.6g-6.6g-2.7g=4.2g反应前各元素的质量3.9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9g××100%=3.6g,氢元素的质量为3.9g-3.6g=0.3g,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6g;反应后各元素的质量:6.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6g××100%=1.8g,氧元素的质量为6.6g-1.8g=4.8g,2.7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7g××100%=0.3g,氧元素的质量为2.7g-0.3g=2.4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大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大于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和,苯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因此判断X中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由计算可知,表中m的值为4.2;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因为苯中的氢元素和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质量相等,所以X中不含氢元素,物质X由碳、氧元素组成。
4.B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H2O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反应前没有气体,反应后生成气体。
5.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结合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物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钠与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正确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1)碳原子和氧原子(或C和O原子) 不改变 (2)2CO+O22CO2
解析:(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
(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2
7.解:设生成的钛的质量为x
4Na+TiCl4Ti+4NaCl
92 48
46t x
= x=24t
答:消耗46t钠,可生产钛的质量为24t
[解析]根据题中所示的化学方程式,找出钠与钛的质量关系。
8.(1)0.32
(2)解:设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H2O=4NaOH+O2↑
156 32
x 0.32g
= x=1.56g
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78%
答: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
[解析]结合题中图像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0.32g;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
1.A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是深灰色固体;石墨有滑腻感,金刚石没有滑腻感。
2.B 石墨烯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石墨烯是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
3.c 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A说法正确;金刚石、石墨、C60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B说法正确;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氧气与臭氧化学性质不同,C说法错误;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说法正确。
4.C [解析]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没有毒,不会污染环境;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和+4价;CO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5.(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红 不可燃,也不助燃
解析:(1)标有字母a的仪器是长颈漏斗。
(2)甲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及二氧化碳气体。
(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红,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可燃,也不助燃。
6.A 解析: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A说法不正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选B中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B说法正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说法正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说法正确。
7.(1)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D 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 (3)CO2+H2O=H2CO3. (4)A 难溶于水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
解析:(1)结合实验装置图可知①是集气瓶。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条件是加热,应选用A做发生装置;能用E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为了防止收集到的甲烷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第七单元
1.D [解析]电器着火,不可以用水浇灭,以防触电;用嘴吹灭蜡烛,可以使蜡烛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是利用降温至油的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从而灭火。
2.C [解析]木材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塔尖部分的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
3.(1)C (2)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1)A中的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B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C中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会燃烧。
(2)对比实验A与C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4.A [解析]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A.错误;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们所用,造福人类,故B正确;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发燃烧甚至引起爆炸,故C正确;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发火灾,故D正确。
5.A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大量可燃性物质,所以要严禁烟火;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6.C [解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
7.CH4+2O2CO2+2H2O 太阳能、电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太阳能、电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
8.(1)CO、SO2 C
(2)乙醇充分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或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石油资源等)
(3)CH3OCH3+3O22CO2+3H2O
解析:(1)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含硫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CO、SO2等;太阳能、风能属于新能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
(2)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燃烧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节约石油资源等。
(3)二甲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卷41 期末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41 期末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10页。
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23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二)--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23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二)--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