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分层优化测试(部编版) 试卷 8 次下载
- 〖06〗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分层优化测试(部编版) 试卷 11 次下载
- 〖10〗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分层优化测试(部编版) 试卷 9 次下载
- 〖11〗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分层优化测试(部编版) 试卷 12 次下载
- 〖12〗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单元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分层优化测试(部编版) 试卷 12 次下载
〖07〗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分层优化测试(部编版)
展开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单元综合检测)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我国宪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都对公民遵守社会秩序作出了规定。下列行为符合维护社会秩序要求的是 ( )
A.在机场硬闯登机口导致飞机延误 B.开车不闯红灯,斑马线礼让行人
C.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吐痰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插队上下
2.(2022广西田东期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我国广大居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严格遵守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文明用餐、注意咳嗽礼仪等防疫基本准则,以使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由此可见 ( )
①我国每个公民都是品德高尚的人 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③维护秩序靠规则 ④公民的自由不应该受规则的约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22内蒙古化德三中期末)2021年10月23日,北京野生动物园一游客突然自行下车,非法闯入白虎展区。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全力施救下,闯入者幸免于难,后被警方带走。这类事件启示我们 (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维护秩序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④社会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四川乐山市中区期末)下面图片主要反映的是 ( )
三孩生育政策来啦!
A.凡是规则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一对夫妇必须生育三个孩子
C.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D.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5.(2022独家原创)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这是因为 ( )
①尊重自己比尊重他人更重要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③尊重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④尊重是相互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1湖北武汉梅苑学校期中)城市交通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一条斑马线承载着城市交通的安全与规范礼让,斑马线“让”的不仅仅是几秒钟的时间,更是“让”出一份安全,“让”出一份文明。自觉做到文明有礼是因为 ( )
A.文明有礼是社会关系的基石
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
C.司机的文明行为决定着国家的尊严
D.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7.(2021河北邢台开元中学第一次月考)东汉人杨震调任东莱太守。他去上任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推举过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为报答当年提携之情,晚上准备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很惭愧。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 ( )
①严于自律,不受诱惑 ②坚守诚信,内诚于心
③公正严明,不通人情 ④坚持原则,铁面无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21福建龙岩漳平期中)王某因质量问题将某装修公司起诉于人民法院,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在诉讼期间,装修公司负责人赵某在法院高声辱骂工作人员,摆放侮辱性的牌子,因此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上述行为分别属于 ( )
A.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9.(2021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期中)某超市为了提高利润,将从市场上买来的饲料猪肉,贴上“高山绿色生态猪肉”的标签售卖给广大消费者。该超市的行为主要违背了民法典的 (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公平原则 D.自愿原则
10.(2021安徽淮北五校联考第三次月考)趁店家不注意,黄某偷偷将某商家的收款二维码换成自己的收款二维码,非法获利9600元。因构成盗窃罪,黄某最终获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对此,下面认识正确的有 ( )
①黄某被判刑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②获刑6个月指的是主刑
③黄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 ④黄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2云南耿马期末)周某因与儿子发生争执,为泄愤连续将水杯、碗筷等从12楼扔下,把正在行走的路人李某砸伤。基于以上事实,你认为李某正确的做法是 ( )
①私下找人报复周某 ②到法院起诉周某
③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④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2022新疆塔城一中期中)2021年5月11日,备受瞩目的江苏南通15岁少年制止校园欺凌被殴致死一案依法宣判。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告人之一蔡某(19岁)被判处无期徒刑,另一名被告人范某(14岁)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当我们遭遇校园欺凌的侵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①及时告诉老师、父母和其他监护人 ②加入势力比较强大的团伙,积极寻求保护
③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不能硬拼和蛮干 ④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以暴制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22安徽安庆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慧见闻一】周末,小慧出游,她记录了一些标语。公交站台:“文明乘车,自觉排队”。公园:“有序参观,爱护环境”。电影院:“对号入座,请勿喧哗”。去这些地方十分顺畅,玩得也轻松愉悦!
(1)联系所学知识,小慧的见闻说明了什么?:(至少答三点,6分)
【小慧见闻二】上学、上班高峰时,小慧看到:在红灯亮着时行人有下面漫画中的现象。红灯!
(2)请你用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对行人提出劝告。(至少答三点,6分)
14.(2022陕西榆林十二中期中)我们在学校、社会生活中通常会遇到各种事情或问题。阅读下列三个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 期末考试,你发现小明同学把复印缩小的材料带入考场准备偷看。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小明的行为。(8分)
情境二 放学的时候,小张和小王同学骑车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并且说粗话脏话,被交警及时阻拦,并批评教育。
(2)小张和小王的言行违背了社会生活中的哪一道德?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交警该如何批评教育他们?(6分)
情境三 班里的一些男生给同学取难听的绰号,取笑同学。
(3)当你看到这一现象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6分)
15.(2022广东北江实验学校期中)为了提高学生守法和用法的自觉性,积极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以“违法与犯罪”为主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对此,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未成年人犯罪人群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类型及其所占比例
不良行为类型 | 逃学 | 旷课 | 吸烟 | 光顾酗酒 | 与不良青少年交往 |
比例 | 86.7 | 87.8 | 80.6 | 76.5 | 83.7 |
材料二 未成年人主要犯罪类型及其所占比例
犯罪类型 | 抢劫 | 敲诈勒索 | 盗窃 | 其他犯罪 |
比例% | 54.4 | 23.8 | 10.5 | 11.3 |
材料三 中学生陈某的父母工作忙,对陈某疏于管教。陈某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经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去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他由偷父母的钱发展到偷同学的财物,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某天,他因与“朋友”小张拦路抢劫小学生,并把小学生打成重伤,被公安机关抓获。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说说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2)结合材料三中陈某的案例,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8分)
(3)材料警示我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刻不容缓,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B 在机场硬闯登机口,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插队上下,都不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A、C、D三项不能选。开车不闯红灯,斑马线礼让行人,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故选B。
2.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秩序靠规则”。题干材料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可见,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太绝对。自由与规则不可分,④说法错误。
3.A 从社会规则的意义来看,这类事件启示我们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维护秩序;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来看,这类事件启示我们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可见,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④与材料不符。
4.D 图片中提供的信息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说明“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故选D。
5.C 尊重即尊敬、重视。通过审题不难发现,①说法错误,③与题意不符。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尊重是相互的。可见,②④符合题意。
6.D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A项认识错误;本题考查自觉做到文明有礼的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项夸大了司机文明行为的意义。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价值和意义,它能提高个人修养,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故选D。
7.B 依据题文描述,东汉人杨震面对他曾经提携过的王密在深夜时送来的十斤金子,不为所动,选择拒绝。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人要严于自律,不受诱惑;要坚守诚信,内诚于心;要坚持原则,铁面无私。可见,①②④符合题意。杨震的做法不是不通人情的表现,③评价错误,应当排除。故选B。
8.C 因质量问题,王某将某装修公司起诉于人民法院,某装修公司的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在法院,赵某高声辱骂工作人员,摆放侮辱性的牌子,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赵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选C。
9.B 为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能选。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某超市为了提高利润,将从市场上买来的饲料猪肉,贴上“高山绿色生态猪肉”的标签售卖给广大消费者,该超市的行为违背了民法典的诚信原则。故选B。
10.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了解罪与罚”。黄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这说明其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黄某被判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这说明其承担的是刑事责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这说明获刑6个月属于主刑。可见,②③④认识正确,①认识错误。故选D。
11.D 遇到非法侵害,应该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见,②④是李某正确的做法。①③做法错误,不能选。
12.B 遭遇校园欺凌的侵害,我们应该及时告诉老师、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该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不能硬拼和蛮干;应该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以暴制暴;等等。可见,①③④做法正确。②做法错误,应当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等等。(符合题意、三点即可,6分)
(2)①闯红灯是不珍爱生命的行为,是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我们应珍爱生命,文明、安全出行。②闯红灯是法治观念淡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维护社会秩序。等等。(符合题意、三点即可,6分)
【解析】第(1)问属于说明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秩序”。小慧看到的标语说明,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回归课本,答出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作用即可。第(2)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对漫画中的行人提出劝告。学生可以从维护秩序、遵守规则、珍爱生命、法不可违等角度对他们提出劝告。
14.【答案】
(1)①小明复印缩小的材料带入考场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诚信的表现。(2分)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6分)
(2)①以礼待人或文明有礼。(2分)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用语文明,举止端庄。(两点即可,4分)
(3)①做法:阻止他们给同学取难听的绰号。(2分)②理由: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从我做起,要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等等。(两点即可,4分)
【解析】第(1)问要求评析小明的行为。小明把复印缩小的材料带入考场准备偷看,这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运用所学知识,答出诚信的重要性和践行诚信的要求即可。第(2)问考查的知识点是“以礼待人”。骑车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并且说粗话脏话,这说明小张和小王没有做到“以礼待人”。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答出文明有礼的意义和要求即可。第(3)问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他人”。班里的一些男生给同学取难听的绰号,取笑同学,这是没有尊重他人的表现。看到这一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加以阻止。然后,根据所学知识,答出尊重他人的意义和要求即可。
15.【答案】
(1)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一般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4分)
(2)①家庭原因:监护人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和教育保护的义务。②学校原因: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等。③社会原因: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④个人原因: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法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交友不慎。(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角度作答,一个角度2分,共8分)
(3)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②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③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④谨慎交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⑤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答出4点即可,共8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材料一列举了不良行为的类型及其所占比例,材料二列举了犯罪行为的类型及其所占比例。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这说明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根据题目要求,答出这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可。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自己的经验,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属于做法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预防犯罪”。回归课本,运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