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
一、单选题
1.某地区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湿润 D.高温干燥
2.环境具有自净能力,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生产功能 B.消费功能 C.分解功能 D.稳定功能
3.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
A.森林破坏 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 D.冰雪覆盖增大
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6.内蒙古地区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挖发菜,严重破坏了草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 )
A.西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 B.华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天气多发
C.南方地区变得干旱 D.天山冰川大量融化
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警告,2019 年上半年厄尔尼诺概率达到80%,受其影响,印度洋至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变弱,且冷空气影响小。进入5月,云南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下图为地表系统各圈层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各圈层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圈层之间独立存在,互不干扰
②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③此次事件中,大气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
④此次事件中,水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
⑤此次事件中,生物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⑤
8.今年5月以来云南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影响弱,降水少 B.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C.东北季风影响时间较长 D.云南森林覆盖率较高
读藏羚羊生存环境与数量变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字母a、b、c、d表示的内容为上升或增加的是( )
A.a、b B.c、d
C.a、c D.b、d
10.藏羚羊的数量波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改造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为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4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覆盖率上升 B.年降水量增加
C.河流流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③经济林面积增大 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柽柳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主根往往伸到地下水层,最深可达10余米,根株萌发力强,即使沙埋后仍然可于根茎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形成柽柳沙堆。艾比湖周围多柽柳沙堆,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的边缘地带及河流沿岸。艾比湖7 000多年前湖面面积达3 000多平方千米,且为淡水,如今湖面面积已经萎缩至500平方千米左右。如图为“艾比湖位置及湖区面积演变图”和“柽柳沙堆示意图”。
(1)推测7000多年前艾比湖曾为淡水湖的原因。
(2)分析艾比湖周边柽柳沙堆形成的原因。
(3)简述艾比湖周边柽柳沙堆的生态意义。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这些植物特点是植物为了储存更多的水分或减少水分蒸发,可耐高温,适应干燥的环境,该地区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地气候炎热干燥,故D正确。如果是湿润多雨的环境,植被一般具在宽阔的叶片,故AC两项与题意不符。如果是寒冷干燥的环境,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的特点是针状,以抗寒抗旱,故B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D。
2.D
【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主要有: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和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环境具有自净能力,这说明环境能够自我调节,消除不良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故A错,D正确;BC两项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
3.C
【详解】
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河流的含沙量变小,这是水文特征的表现,C正确;水库蓄水后,能增加库区周边地区的降水几率,调节周边地区的温度;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上升,会加剧土壤盐渍化;水库蓄水后,改变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不仅限于库区原有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影响水库下游河段水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而改变生物的多样性,故ABD与题意无关。本题选C。
4.A
5.C
【分析】
4.
根据题干提示: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吸收二氧化碳少,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所以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A正确。人口数量增多、冰雪覆盖增大,不会导致士壤肥力下降,C、D错。气候变化,是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不是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B错。故选A。
5.
图示反应的是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素甚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对。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不能体现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A、B、D错。所以选C。
【点睛】
整体性的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6.B
【详解】
内蒙古土质疏松,大量挖发菜,使得土壤更为疏松,在春季多风的季节,导致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多发,B对,A错 ;南方地区变得干旱与其无关,C错;天山冰川大量融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D错。
7.C
8.A
【分析】
该题组立足厄尔尼洛现象,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原理。
7.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各圈层的关系。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故①错②对;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事件中涉及到的主要是厄尔尼洛现象造成地区间的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导致的气候异常,故起主导影响的是大气圈,③对,④、⑤错,正确项目为②③,答案选C。
8.A.根据材料可知,云南持续高温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影响弱,暖湿气流不易凝结导致降水减少,A对;
B.材料中未体现云南省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降水与海拔没有必然联系,B排除;
C.材料中未体现东北季风对云南省的影响,C排除;
D.材料中未体现云南森林覆盖率较高,且一般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由于蒸腾作用较强,空气中的水汽较多,降水也较多,D排除;
正确答案为A。
【点睛】
厄尔尼洛发生时,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沃克环流)减弱,容易使我国出现(1)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少雨干旱;(2)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3)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4)全国大部冬暖夏凉;(5)登陆我国台风偏少……等现象。
9.A
10.B
【分析】
9.
当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时,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上升、数量增加,即a上升、b增加,A正确;之后对环境的影响加大,可能导致环境退化,在退化后的较差环境条件下,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下降,导致其数量减少,即c下降、d减少,BCD错误。故选A。
10.
藏羚羊的存活率和数量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的平衡和稳定,是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平衡功能,B正确;生产功能是自然界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A错误;消费、改造功能不是自然环境的功能,CD错误。故选B。
【点睛】
自然环境因子包含气候、下垫面、土壤、植被、河湖等,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区域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11.A
12.B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11.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该河流的含沙量下降,洪峰减小且出现时间推迟,可能是由于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A正确,D错;年降水量变化不大,B错;河流的流量变化不大,C错。所以选A。
12.该河流的含沙量下降,洪峰减小且出现时间推迟,可能是由于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或者流域水库面积增加,使得土壤侵蚀减少或泥沙在库区沉积,同时植被或水库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加强使得洪峰下降且出现时间滞后,B正确;耕地面积增加或灌溉面积增加,会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大,①④错误。所以选B。
13.(1)周围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周围山地冰川积雪量大,冰雪融水量大;艾比湖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河流汇入量大;湖面广阔,湖水较深,温度较低,蒸发量小(受湖水调节作用影响,湖区降水较多)。
(2)艾比湖处于内陆干旱区,风力强劲,为柽柳沙堆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在洪积—冲积扇的边缘地带及河流沿岸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垦伐土地,地下水位下降,河床裸露,绿洲退缩,提供了沙源;洪积—冲积扇的边缘地带及河流沿岸水分条件较好,有利于柽柳生长;风力使地面产生风沙流,受柽柳灌丛的阻挡,沙粒在灌丛周围堆积,形成柽柳沙堆。
(3)柽柳沙堆具有防风作用,可以使风速降低;抑制就地起沙并促进沙尘沉积,阻止风沙前进;灌木丛能提供枯枝落叶,慢慢恢复周围的土壤肥力。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荒漠化的成因和植被对防治风沙的作用。
【详解】
(1)湖水盐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及有无淡水注入。结合图文材料可从湖面的面积及地形条件推测,从河水注入量、湖水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气候、降水及冰川融水等方面分析回答。(2)柽柳沙堆的形成本质是土地荒漠化的结果,结合当地气候、风力、水资源、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回答。(3)由材料可知,柽柳根系发达,可结合植被的作用,从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