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意
1.(2分)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2.(2分)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3.(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B.空气中的氧气能燃烧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D.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化工原料
4.(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浓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5.(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放置洗净的试管 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过滤
6.(2分)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改变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7.(2分)如图“是小凡的OK手势,竖直手指上标识的物质燃烧可生成水(如图中的CH4、H2),则物质X是( )
A.CO B.C2H5OH C.H2CO3 D.C
8.(2分)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间有间隙
B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原子体积变大
C
氢气燃烧生成水
分子种类改变
D
花的香味鼻子闻得到眼睛却看不见
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且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9.(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10.(2分)化学概念间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11.(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C.冬季用煤取暖,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经常开窗通风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2.(2分)二氧化氮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X,X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2O3 D.N2O5
13.(2分)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5 C.+7 D.﹣1
14.(2分)如表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木炭在盛有氧气
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2分)
15.(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化学式或微粒的符号)填空:
(1)两个钠原子 ;
(2)氯化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 ;
(3)两个氮分子 ;
(4)标出氧化钙(CaO)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
16.(8分)结构性质用途。对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物质
金刚石
石墨
炭黑
木炭
结构
碳原子
④
(填中文)
性质
①
滑腻感
③
吸附性
用途
钻头
②
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可长期保存
吸附剂
(2)大气层中的臭氧(O3)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灼伤,下面这个漫画里讲述了大气层中臭氧形成的过程。
①从物质组成上给臭氧(O3)分类它属于 。(填写字母编号)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②写出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③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
17.(5分)“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1、2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1)①中过滤棉的作用是 (填字母,下同),推测④中超滤膜的作用可能是 。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 方法。
(3)如图3所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 其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其离子符号是 。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3)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19.(4分)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1)设备4中经过 操作,将水和石膏固体进行分离.
(2)设备1的作用是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20.(6分)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五种物质木炭、镁、水、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一戊的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氧化物和黑色单质:乙一戊反应只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丙一戊的反应生成沉淀,查阅资料: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能发生反应,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丁 。
(2)甲一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丙一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乙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5分)
21.(4分)用以下装置进行H2、C、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产物(已知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甲进行实验,从安全的角度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的原因是 。
(2)装置乙中C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Ⅰ.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的现象,并能成功检验产物
Ⅱ.甲乙丙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Cu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Ⅲ.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
22.(13分)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A至E中的 (填标号):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 端通入。
(3)若只用图1中提供的仪器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启普发生器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2中的甲和乙,丙装置原理与其类似)。由荷兰科学家启普发明,特点:符合“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原则;能节约药品,拉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液体药品。适用条件:①块状体与液体在常温反应制取气体;②不能用于强烈的放热反应和剧烈放出气体的反应;③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信息二CO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
CO2。
请回答:
①如图2所示,甲和乙中正在产生气体的是 (填“甲”和“乙”)。
②甲和乙装置理论上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理由是 ,实际上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理由是 。
③启普发生器最适合实验室制取的气体是 。
A.O2 B.CO2 C.H2
23.(8分)在一次清洁厨房卫生时,小明发现厨房里某一铜制品表面出现了绿色,小明心里产生了疑问:是不是铜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这种绿色的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为此,小明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空气中含有N2、O2、CO2、水蒸气等气体,在潮湿环境下,水蒸气的含量更多。
②这种绿色物质不含氮元素,加热会分解,能和盐酸反应,反应所得溶液因含有Cu2+而呈蓝绿色。
【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含氧元素②可能含氢元素③可能含有 元素④一定含有铜元素
【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铜器中取少量绿色物质于试管中,往试管里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到 的现象。
证明猜想①和③都成立。
观察到试管内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绿色的现象
证明猜想 成立。
2
从铜器中另取少量干燥的绿色物质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口。
观察到试管口处有 的现象。
能同时证明猜想①和②都成立。
【解释与结论】铜器表面的绿色物质俗称铜绿,是由 元素组成。
【拓展与交流】①铜器表面要形成铜绿,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反应。
②上述实验2中加热后的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后经证实是CuO,CuO和二氧化锰一样,能够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设计验证实验时,除了要验证CuO是否改变了H2O2分解反应速率,还要验证反应前后CuO的 和 是否改变。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24.(5分)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氯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1)α﹣丙氨酸中含有 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 。
(2)α﹣丙氨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3)α﹣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4)89g α﹣丙氨酸中含氨元素质量为 克。
25.(10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粉末共33.2g加热制取氧气,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 ;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g。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请在如图2所示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4时段变化示意图。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意
1.【解答】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抱薪救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解答】解: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
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
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
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故选:D。
3.【解答】解:A、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因此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错误,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能燃烧错误,因为氧气没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化工原料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浓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试管清洗干净防止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故管口向下,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即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装置没有封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有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故正确;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C﹣12、C﹣13、C﹣14故错误;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索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没有水生成,故选项错误。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燃烧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C、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生成水,但不是燃烧可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D、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没有水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A、将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由于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所以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原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花的香味鼻子闻得到眼睛却看不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且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易造成水污染,故错误;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D、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居世界第六,人均占有量少,居世界第109位,故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错误,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错误,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冬季用煤取暖,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前有3个N原子、7个O原子、2个H原子,反应后有2个N原子、6个O原子、2个H原子,故X中含有1个N原子、1个O原子,化学式为:NO。
故选:B。
13.【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故选:B。
14.【解答】解:A、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置中,瞬间由于温度升高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随着红磷的燃烧,被消耗的氧气的也随之增加,从而使瓶中压强降低,至氧气被消耗尽并且装置冷却后装置中的压强不再改变,分析题中的曲线可以知道与我们的分析不一致,故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故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的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从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错误。
D、由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2O2CO2+2H2O可知,甲烷燃烧前后分子个数不会变化,分析与图象不符,故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2分)
15.【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原子表示为:2Na。
(2)氯化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4)氧化钙(CaO)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CaO)中钙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O。
故答案为:
(1)2Na;
(2)Fe2+;
(3)2N2;
(4)O。
16.【解答】解:(1)
物质
金刚石
石墨
炭黑
木炭
结构
碳原子
④疏松多孔
性质
①硬度大
滑腻感
③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吸附性
用途
钻头
②润滑剂
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可长期保存
吸附剂
;故填:硬度大;润滑剂;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疏松多孔;
(2)①由臭氧(O3)化学式可知,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C;
②氧气转化为臭氧(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故填:3O22O3;
③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所以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17.【解答】解:
(1)①中过滤棉的作用是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超滤膜的作用是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2)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煮沸方法。
(3)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中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
答案:
(1)C; A;
(2)煮沸;
(3)2H2O 2H2↑+O2↑。
18.【解答】解: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7=2+8+x,解得x=7;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其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其离子符号是Cl﹣;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
(1)原子;
(2)①7;得到;Cl﹣;
②最外层电子数;
(3)质子数。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19.【解答】解:(1)将液体与难溶性的固体分离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故填:过滤;
(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填:SO2+H2O=H2SO3;
(3)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20.【解答】解:(1)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五种物质木炭、镁、水、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一戊的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氧化物和黑色单质,乙一戊反应只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丙一戊的反应生成沉淀,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戊是二氧化碳,甲是镁,乙是碳,丙是氢氧化钙,丁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丁是H2O;
(2)甲一戊的反应是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丙一戊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乙物质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
故答案为:(1)H2O;
(2)2Mg+CO22MgO+C,CO2+Ca(OH)2=CaCO3↓+H2O。
(3)冶炼金属。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5分)
21.【解答】解:(1)装置甲进行实验,从安全的角度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的原因是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2)C和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3)Ⅰ.H2、C、CO均具有还原性,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并能成功检验产物。
Ⅱ.H2、C、CO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反应前后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但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Ⅲ.甲乙三个实验的加热仪器作用相同,丙中除了加热外还能点燃尾气,故Ⅲ错误,
Ⅳ.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
(1)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2)C+2CuO2Cu+CO2↑;
(3)Ⅱ。
22.【解答】解:(1)仪器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来制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所以选择仪器ACE来组装气体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F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CE;a;
(3)图1中提供的仪器只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故填:2H2O22H2O+O2↑;
(4)①图2的乙中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接触,反应正在进行;故填:乙;
②因为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来制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理论上可以用此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CO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所以实际上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故填:能;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不能;CO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
③A.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因为在常温下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制氧气,所以不适合用启普发生器;
B.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也不适合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二氧化碳;
C.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来制取氢气,且氢气难溶于水,所以不适合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氢气。
故选:C。
23.【解答】解:【猜想与假设】由于空气中含有N2、O2、CO2、水蒸气等气体,在潮湿环境下,水蒸气的含量更多,因此铜锈中:①可能含氧元素,②可能含氢元素,③可能含有碳元素,④一定含有铜元素;
【实验与事实】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从铜器中取少量绿色物质于试管中,往试管里滴加稀盐酸。
观察到产生气泡。
证明猜想①和③都成立。
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蓝绿色的现象。
证明猜想④成立。
2
从铜器中另取少量干燥的绿色物质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口或者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
观察到试管口处出现水珠,或者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
能同时证明猜想①和②都成立
【解释与结论】由以上实验可知,铜器表面的绿色物质俗称铜绿,是由铜、碳、氢、氧元素组成;
【拓展与交流】①铜绿是由铜、碳、氢、氧元素组成,因此铜器表面要形成铜绿,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②设计实验时,除了要探究CuO是否改变了H2O2分解反应速率,还要探究CuO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碳;
【实验与事实】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从铜器中取少量绿色物质于试管中,往试管里滴加稀盐酸。
观察到产生气泡。
证明猜想①和③都成立。
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蓝绿色的现象。
证明猜想④成立。
2
从铜器中另取少量干燥的绿色物质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口或者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
观察到试管口处出现水珠,或者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
能同时证明猜想①和②都成立
【解释与结论】铜、碳、氢、氧;
【拓展与交流】①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
②质量,化学性质。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24.【解答】解:根据图可知,α﹣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O2。
(1)α﹣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 含有 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7+14+16×2=89。
(2)α﹣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3):(16×2)=9:8。
(3)α﹣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5.7%。
(4)89gα﹣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中含氨元素质量为89g××100%=7g。
故答案为:
(1)4或者四; 89。
(2)9:8。
(3)15.7%。
(4)7。
25.【解答】解:
(1)t0→t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 没有达到分解温度;t3→t4时段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3.2g﹣9.6g=23.6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
x=24.5g
(3)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3.2g﹣24.5g=8.7g,其中锰元素的质量为8.7g××100%=5.5g。在t0→t4时锰元素一直不变,为5.5g。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4时 为
故答案为:
(1 没有达到分解温度; 23.6。
(2)24.5g。
(3)
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高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福建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a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2018-2019学年福建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a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