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能选择,我能填空,我能实验探究,我能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一、我能选择(“四选一”,每题2分,共32分)
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胆矾研碎 C.葡萄酿酒 D.铁水铸成锅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粉笔用于写字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3.(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2分)2016年4月22日,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政府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引领绿色发展的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5.(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6.(2分)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7.(2分)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8.(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9.(2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10.(2分)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11.(2分)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12.(2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13.(2分)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14.(2分)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
A.175 B.114 C.61 D.289
15.(2分)根据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CH4 B.CH4O C.C2H6O D.NH3
16.(2分)托盘天平室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0.5g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二、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7.(2分)写出下列粒子的化学符号。
三个氢离子 ;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
18.(6分)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硫在空气中燃烧 ;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19.(2分)有下列物质:①氦气;②石灰水;③二氧化锰;④空气;⑤氯酸钾;⑥食盐水;⑦四氧化三铁.(填写序号)
(l)属于混合物的有 ;
(2)属于纯净物的有 .
20.(3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的试管是氧气的是 (填“1”或“2”)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1869年, (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
22.(3分)有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是:
(1)A、B、C、D、E、F中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 种.
(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符号为 .
(3)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三、我能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1分)
23.(3分)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 、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24.(8分)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有关性质。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何检验B中氧气是否集满,操作是 。
(3)小明同学要制取纯净的氧气来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该用法收集气体,他在铁丝末端系一根小木棍,其目的是 ,在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其目的是 ,如果仍然没有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则原因可能是 。
四、我能计算(共7分)
25.(7分)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10.7g固体物质。求:
(1)计算制得氧气的质量。
(2)10.7g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2019-2020学年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我能选择(“四选一”,每题2分,共32分)
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胆矾研碎 C.葡萄酿酒 D.铁水铸成锅
【分析】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胆矾研碎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水铸成锅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粉笔用于写字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粉笔用于写字利用粉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生铁铸造铁锅利用铁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铜用于制造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氧气、生铁、粉笔、铜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2分)2016年4月22日,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政府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引领绿色发展的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分析】A、根据焚烧小麦秸秆会污染空气分析;
B、根据垃圾分类回收可消除污染和资源回收分析;
C、根据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可节约能源分析;
D、根据太阳能是无污染的新能源分析。
【解答】解:A、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A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拒绝一次性筷子不仅节省能源,而且避免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
5.(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要严格按照基本操作进行实验,否则会造成误差和危险。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发生火灾,故A错;
B、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与试管接触,故B错;
C、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要预热,故C错;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胶头滴管的用法,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量筒的读数方法。
6.(2分)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错误;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错误;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正确;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离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微粒的性质进行.
7.(2分)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分析】根据草酸钙的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解答】解:草酸钙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2)+x×2+(﹣2)×4=0,解得x=+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能训练学生知识迁移使用的能力。
8.(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解答。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多。
【解答】解: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所以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
故选:A。
【点评】记住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9.(2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分析】分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大小没有改变,A错误;
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之间去了,不是因为分子很小,B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C正确;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受压时变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能利用分子的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变化。
10.(2分)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分析】根据题意,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B、农作物采用大水浸灌,浪费的大量的水资源,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B。
【点评】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和利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了解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2分)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时氧气几乎不会减小并且还可以润湿,对病人有好处;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解答】解: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说法错误;
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故B说法正确;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的装置作用主要是输送氧气,并对氧气润湿,与化学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进气的方向,与洗气是相同的,长管进气,短管排出。
12.(2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分析】物质在瓶内燃烧后,瓶内压强降低,说明该物质燃烧消耗了氧气,同时没有生成新的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解答】解:符合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不生成气体的物质是红磷,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蜡烛、木炭和硫磺燃烧后会生成气体,不能使瓶内压强变小。
故选:B。
【点评】理解瓶内气压减小的原因,根据物质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进行判断,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产生.
13.(2分)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分析】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错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错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错误;
D、酒精灯碰翻洒出酒精着火了可以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故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防止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火灾等不安全事故。
14.(2分)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
A.175 B.114 C.61 D.289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本题,并要结合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这些关系要灵活运用.
【解答】解: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是289﹣114=175.由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推出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就是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175﹣114=61。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5.(2分)根据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CH4 B.CH4O C.C2H6O D.NH3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6、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6O。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2分)托盘天平室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0.5g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当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时,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仅用20g的砝码称取19.5g的食盐,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将20g砝码放在左盘;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故选:D。
【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二、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7.(2分)写出下列粒子的化学符号。
三个氢离子 3H+ ;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O2 。
【分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氢离子可表示为:3H+。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CO2。
故答案为:
3H+;CO2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6分)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硫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 2KClO32KCl+3O2↑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1)(4)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2)(3)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1)(4)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最后根据反应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S+O2SO2;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2KClO32KCl+3O2↑;
(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填:3Fe+2O2Fe3O4;
(1)(4)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3)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1)(4)还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故答案为:(1)(4);(2)(3);(1)(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9.(2分)有下列物质:①氦气;②石灰水;③二氧化锰;④空气;⑤氯酸钾;⑥食盐水;⑦四氧化三铁.(填写序号)
(l)属于混合物的有 ②④⑥ ;
(2)属于纯净物的有 ①③⑤⑦ .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①氦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③二氧化锰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④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⑤氯酸钾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⑥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⑦四氧化三铁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l)②④⑥(2)①③⑤⑦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0.(3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的试管是氧气的是 2 (填“1”或“2”)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1:2;
(2)①根据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解答;②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答】解:(1)由电解水装置示意图可知,2试管里的气体是电源上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改变;
②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溶剂减少,溶质不变,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答案:(1)2;(2)①A,B;②变大.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分子在两种变化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只有理解了分子的性质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1.(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1869年, B (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NaF 。
【分析】(1)根据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解答;
(2)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编制的;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相对原子质量19.00,及元素符号、名称,进行判断;
(4)根据氟原子的结构特点解答。
【解答】解:(1)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氟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氟的原子序数是9;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 NaF。
故答案为:(1)A;(2)B;(3)B;(4)得到;NaF。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最简单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2.(3分)有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是:
(1)A、B、C、D、E、F中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 4 种.
(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填序号),符号为 Mg2+ .
(3)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粒子是 C (填序号).
【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
(1)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属于原子;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属于原子;F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属于原子;
(2)E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符号为Mg2+;
(3)C中核内质子数=10,为氖原子,属于有气体元素的粒子.
答案:
(1)4;
(2)E;Mg2+;
(3)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三、我能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1分)
23.(3分)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分析】(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据此判断石蜡与水的密度大小.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答案:
(1)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8分)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有关性质。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如何检验B中氧气是否集满,操作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 。
(3)小明同学要制取纯净的氧气来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该用法收集气体,他在铁丝末端系一根小木棍,其目的是 引燃铁丝 ,在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其目的是 防止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如果仍然没有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则原因可能是 铁丝生锈 。
【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解答】解:(1)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故填:试管;集气瓶。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检验B中氧气是否集满,操作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
(3)在铁丝末端系一根小木棍,其目的是引燃铁丝,在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其目的是防止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如果仍然没有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则原因可能是铁丝生锈。
故填:引燃铁丝;防止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铁丝生锈。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我能计算(共7分)
25.(7分)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10.7g固体物质。求:
(1)计算制得氧气的质量。
(2)10.7g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
根据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氯化钾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答】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5g﹣10.7g=4.8g,
答:制得4.8g氧气。
(2)解: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4.8g
,
x=7.45g,
10.7g固体物质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7g﹣7.45g=3.25g,
答:10.7g固体物质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质量分别是7.45g、3.25g。
【点评】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初级中学九上化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b卷)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培英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