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最新版】 新教材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同步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习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习题课件ppt,文件包含§31习题课轨迹问题pptx、§31习题课轨迹问题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利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熟练地运用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等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轨迹的影子.例如:人生的轨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轨迹,美丽的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的轨迹.
问题1 回顾圆、椭圆的定义,圆、椭圆上的点分别满足什么条件?
提示 圆上的点满足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椭圆上的点满足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一动圆过定点A(2,0),且与定圆x2+4x+y2-32=0内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将定圆的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为(x+2)2+y2=62,这时,已知圆的圆心坐标为B(-2,0),半径为6,如图,设动圆圆心M的坐标为(x,y),由于动圆与已知圆相内切,设切点为C.∴已知圆(大圆)半径与动圆(小圆)半径之差等于两圆心的距离,即|BC|-|MC|=|BM|,而|BC|=6,∴|BM|+|CM|=6,又|CM|=|AM|,∴|BM|+|AM|=6,
根据椭圆的定义知M的轨迹是以点B(-2,0)和点A(2,0)为焦点,线段AB的中点O(0,0)为中心的椭圆.
观察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质得到动点轨迹的几何属性,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得到动点轨迹的方程.注意要检验是否有要删除的点.
已知△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0),C为动点,且满足sin B+sin A= sin C,求点C的轨迹.
即|AC|+|BC|=10,满足椭圆的定义.
则a′=5,c′=4⇒b′=3,
相关点(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设点Q是椭圆 =1上异于与x轴交点的任意一点,F1,F2为两焦
点,动点P满足 =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设P(x,y),Q(x0,y0)(x0≠±6),
相关点(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所求动点的坐标为(x,y),其相关动点的坐标为(x0,y0).(2)找出(x,y)与(x0,y0)之间的等量关系,用x,y表示x0,y0.(3)将x0,y0代入其所在的曲线方程.(4)化简方程得所求方程.
如图,设P是圆x2+y2=25上的动点,点D是P在x轴上的射影,M是线段PD上一点,且|MD|= |PD|.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动点M的轨
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设M(x,y),P(x1,y1),
因为P(x1,y1)在圆x2+y2=25上,
问题2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提示 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检验.
已知△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5,0),(5,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 ,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求轨迹方程时,没有坐标系时要先建立坐标系,设轨迹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轨迹方程就是x,y之间的等式,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然后用x,y表示.
已知A(2,1),B(2,-1),O为坐标原点,动点P(x,y)满足 ,其中m,n∈R,且m2+n2= ,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
∴(x,y)=(2m+2n,m-n),∴x=2m+2n,y=m-n,
1.知识清单: (1)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2)相关点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3)直接法求轨迹方程.2.方法归纳:数形结合.3.常见误区: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易忽略检查是否有要删除(增加)的点.
1.在△ABC中,B(-2,0),C(2,0),|AB|+|AC|=6,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在△ABC中,B(-2,0),C(2,0),|AB|+|AC|=6>|BC|=4,
设点M的坐标为(x,y),点P的坐标为(x0,y0),则点D的坐标为(x0,0),
∵点P在圆x2+y2=4上,
3.到A(2,-3)和B(4,-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由点P满足|PA|=|PB|,可知点P的轨迹为点A(2,-3)和B(4,-1)的垂直平分线.
∴其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1.∴点P的轨迹方程是y+2=-(x-3),即x+y-1=0.
故曲线C的轨迹是椭圆.
平面内一点M到两定点F1(0,-3),F2(0,3)的距离之和为10>6,所以M的轨迹满足椭圆的定义,是椭圆,且a=5,c=3,则b=4,
∵△ABC的周长为12,顶点B(0,-2),C(0,2),∴|BC|=4,|AB|+|AC|=12-4=8,∴点A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又8>4,∴点A的轨迹是椭圆,且a=4,c=2,∴b2=12,
∴点P的轨迹是以F1(-1,0),F2(1,0)为焦点的椭圆.
设椭圆的右焦点为F2,
又|MF1|+|MF2|=2a,所以|PO|+|PF1|=a>|F1O|=c,故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点P的轨迹是椭圆.
设交点为P(x,y),A1(-3,0),A2(3,0),P1(x0,y0),P2(x0,-y0),∵A1,P1,P共线,
∵A2,P2,P共线,
6.动圆M与圆M1:(x+1)2+y2=1外切,与圆M2:(x-1)2+y2=25内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
设动圆的圆心为M(x,y),半径为R,动圆与圆M1:(x+1)2+y2=1外切,与圆M2:(x-1)2+y2=25内切,∴|MM1|+|MM2|=1+R+5-R=6,∵|MM1|+|MM2|>|M1M2|=2,∴该动圆圆心M的轨迹是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且2a=6,c=1,解得a=3,根据a,b,c的关系求得b2=8,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2,0),P是平面内一动点,直线PA,PB的斜率之积为- .则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设点P的坐标为(x,y)(x≠±2),
8.若动点P(x,y)到点(1,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3的距离之比是 ,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设点P的坐标为(x,y),
9.如图所示,Rt△ABC的顶点坐标A(-2,0),直角顶点B(0,- ),顶点C在x轴上,点P为线段OA的中点.(1)求边BC所在直线的方程;
(2)M为Rt△ABC外接圆的圆心,求圆M的方程;
令y=0,得C(4,0).∴圆心M(1,0).又∵|AM|=3,∴圆M的方程为(x-1)2+y2=9.
(3)若动圆N过点P且与圆M内切,求动圆N的圆心N的轨迹方程.
∵P(-1,0),M(1,0),且圆N过点P(-1,0),∴PN是该圆的半径.又∵动圆N与圆M内切,∴|MN|=3-|PN|,即|MN|+|PN|=3>2.∴点N的轨迹是以M,P为焦点的椭圆,且2a=3.
10.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经过点A(2,3),且点F(2,0)为其右焦点.(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点F(2,0)为其右焦点,则不妨令其左焦点为F′(-2,0),
又a2=b2+c2,∴b2=12,
(2)若P是(1)中所求椭圆上的动点,求PF的中点Q的轨迹方程.
设P(x0,y0),Q(x,y),∵Q为PF的中点,
由tan∠CAB·tan∠CBA=2,
当x=±2时,C与A或B重合,不符合题意.
圆心C(-1,0),半径为5,设点M(x,y),∵AQ的垂直平分线交CQ于M,∴|MA|=|MQ|,又|MQ|+|MC|=5>|AC|=2,即|MA|+|MC|>|AC|,由椭圆的定义可得点M的轨迹是以A,C为焦点的椭圆,且2a=5,c=1,
设M(x,y),A(x0,0),B(0,y0),
______________.
15.如图,AB是平面α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α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A.圆 B.一条直线C.椭圆 D.两条平行直线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以AB为底,则底边长一定,从而可得P到直线AB的距离为定值,分析可得,点P在以AB为轴线的圆柱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上,且平面α与圆柱的轴线斜交,由平面与圆柱面的截面的性质判断,可得P的轨迹为椭圆.
16.设圆x2+y2+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
圆A的方程整理可得(x+1)2+y2=16,点A的坐标为(-1,0),如图所示,因为|AD|=|AC|,所以∠ACD=∠ADC.因为EB∥AC,所以∠EBD=∠ACD,故∠EBD=∠ACD=∠ADC.所以|EB|=|E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2 双曲线习题课件ppt,文件包含§31习题课弦长问题pptx、§32习题课弦长问题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5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习题ppt课件,文件包含§25习题课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pptx、§25习题课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2.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习题ppt课件,文件包含§23习题课对称问题pptx、§23习题课对称问题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