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滇人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滇人版信息技术七上 第2课 认识计算机 教案 教案 34 次下载
- 滇人版信息技术七上 第4课 因特网信息获取 教案 教案 37 次下载
- 滇人版信息技术七上 第5课 电子杂志的规划 教案 教案 35 次下载
- 滇人版信息技术七上 第6课 文档编辑 教案 教案 38 次下载
- 滇人版信息技术七上 第7课 文本框的应用 教案 教案 36 次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滇人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1课 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滇人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1课 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共11页。
课题: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教学分析
内容是来源于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后面各个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在这节新课中,有三个需要学生完成的基本内容,第一信息的概念;第二信息的主要特征;第三了解信息的数字化,这三个内容由浅入深的综合展开。由于这节内容属于理论性知识,如果都是由教师自己来讲,学生将来可能会因此觉得枯燥无聊,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分组探讨,然后通过归纳分析获得相关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补充。
学情分析
据我的了解,大部分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很熟练,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就非常笨拙,关于知识点概念较弱。初一学生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地和同学一起深入探讨、交流一些问题。他们有着广阔的科学视野,能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重要影响。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已存在的科学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信息及其重要性;
2.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并且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主要特征;
3.能够列举出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4.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了解它是信息的一种数字化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分析问题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有巨大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信息主要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信息的基本含义;对信息运用实例的正确理解;数字化的过程与方式。
教学方法手段
讲解法,讨论法、启示法、问答法。
使用媒体资源
计算机、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身边的信息,你
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在想一想,同学们这些例子中信息的传达分别依赖了什么?
认真听教师的导入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激烈 的谈论。信息存在的例子:学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学生2:红绿灯的变化,可以告诉我们信息:行走或停止。
学生3: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天气的信息。信息的传达依赖于声音、文字、图片、符号,影像等等。
通过我们身边的信息导入问题,学生跟着老师进入课堂,感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信息含义。
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通过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学习与生活中密切接触的信息案例,进行信息案例的归纳总结,得出信息含义,即: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片、声音、视频、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学生准确、迅速地理解信息的含义。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能更透彻的快速准确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
2.信息的主要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例1:我们怎么知道古代发生的事?
例2:你怎么知道今天要上什么课?
想一想:以上例子说明信息有什么特征?
再提问: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单独存在呢?如果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补充: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传播媒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并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组给予鼓励。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2)共享性。
例3: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例4:有一句广告词说: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
想一想:以上例子说明信息有什么特征?
再提问: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学校的铃声只会被一位同学听见吗?
除了这些,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教师补充: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信息在共享时不会丢失、改变。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其余同学对知识点行补充和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习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价值性。
ppt展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经典案例、播放《烈火中永生》一段情节,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补充: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不同的信息接收方来说,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例如北京的天气预报,对于去北京旅游的人来说很有价值,但对于在昆明上学的同学来说就没有多少价值了,信息只有被人们充分利用,才有价值。
思考: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吗?比如:今年的电视剧总比去年的电视剧好看,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4)时效性。
思考:信息的时效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吗?例如:天气预报、股票信息、新闻、过期的食物不能吃(已失去时效性)。
教师补充:一个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充分体现和突出它的存在价值,那也就根本谈不上价值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一个信息的时效性主要是通过它的价值性作用来加以体现的。
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积极回答。
由经典案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知识。
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真伪性。
ppt展示“空城计”案例,请学生想一想信息还有什么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提出信息的真伪性。
教师补充:信息是有真有假的,当前我们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网络、电话、电视中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而其中有些信息是虚假的,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理解能力,才能够分辨出这些信息的真假,去伪存真,有效利用信息。
小组探讨,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3.信息的数字化
引入:我们大家都听说过“数字”,比如数字影院、数字电视、数字化校园……,“数字”究竟是什么呢?
(1)计算机与二进制
教师用ppt展示莱布尼茨和冯•诺依曼的数字信息图片,引出有关计算机与二进制的相关知识讲解。
教师:“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最早在计算机中采用了二进制。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0和1,要让计算机处理信息,就必须把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字。
(2) 进制转换后查看ASCII表
演示:利用计算器把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后查表得出十进制对应的字符,分别破解出其他的字符。
学生思考为什么信息会是数字?
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过程及方式。
先观看教师演示,使用计算器进行进制转换,然后查表得出字符,学生在动手操作。
让学生从刚才生活中的信息变化为计算机的信息后,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三)归纳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有没有谁来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回答。
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2.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3. 价值性。信息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4. 时效性。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充分体现和突出它的存在价值,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时效性。
5. 真伪性。信息是有真有假的,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理解能力,才能够分辨出这些信息的真假,去伪存真,有效的利用信息。
学生谈收获。
让学生自己梳理总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最后激励学生要会学以致用。
(四)巩固练习(由学生分析事例,教师给予适当鼓励)
1. 表1-1所列内容主要体现信息的什么特征?
2.看事例,说特征。
图1:载体依附性 图2:共享性
恭喜您,在中央台‘星光大道’节目的抽奖中,您的手机被幸运的抽中一等奖,希望您尽快联系领奖,领奖咨询电话021-510×××××
图3:时效性 图4:真伪性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综合实践
板书设计
1.信息概念: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片、声音、视频、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主要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3.数字信息化(进制之间的转换)
开始 所有程序 附件 计算器 查看 程序员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2课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分析,学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9课 图文综合应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新课讲授,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应用文档的设计第8课 表格的应用表格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