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当堂达标】
1.(目标1)下列沧海桑田的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B.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C.荷兰的填海造陆 D.红海的不断扩大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图3.4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
2.(目标2)以下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3.(目标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4.(目标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多媒体展示:黑龙江伊春6月19日电:近日,嘉荫县一农民采山时发现一块鱼化石(见下图)。
“石头”里面嵌着一条“鱼”,鱼头、脊柱、尾巴、鱼刺清晰可见。据专业人士介绍,这是一块鱼化石,目前,保存这样完整、清晰的鱼化石不多见。两年前,距离发现这块鱼化石不远处的一座山上,也曾发现过类似的鱼化石。
问:山上哪来的鱼化石呢?
点拨:鱼被掩埋进泥土中,后来由于压力等原因,泥土和鱼都变成了石头。鱼化石非常珍贵,它们对研究地壳运动、地质变迁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这节课来了解海陆变迁。
学生观看、思考、交流:
说明这里原来可能是海洋,后来成为高山,鱼在漫长年代中变成了化石。
通过了解化石发现的报道,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出
问题
研讨
学习
1.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从这些现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②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③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④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
实验演示活动:
(1)在地球内力作用下:
①地壳由于水平方向上受力发生变形,造成海陆变迁:
两本书挤压演示中间隆起成山、拉伸演示中间出现空缺成海
②在垂直方向上,地壳隆起或下陷,海平面升降使海陆变迁:
一摞书,抬升到桌面以上,形成“陆地”;降到桌面以下形成海洋。
(2)在外力作用下,海陆的变迁:
两摞书,从一摞抽书到另一摞演示由海变陆。
一种是自然外力:河流三角洲;
一种是人为之力:填海造陆。
3.分别举例:珠峰的升高、渤海沿岸的沉降、大西洋的扩大、地中海缩小这些现象的成因。
尽管我们没察觉,地表一直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1.学生积极讨论后回答:
①说明这里原来是海洋。
②说明这里原来是陆地。
③④说明现在地壳现在还在活动。
启示:地壳在活动中;海洋和陆地在不断的变化,这就是海陆变迁。
2.观察实验演示活动、体会海陆变迁的原因
3.学生试举例子,分别说明是哪种原因形成的:
①青藏高原(挤压成山)
②台湾海峡(海平面上升)
③黄河三角洲(自然外力)
④荷兰、日本(人为之力)
总结:学生结合演示活动并看课本49页文字后回答:地壳运动(挤压、拉伸)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此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的变化:如香港填海造陆、荷兰围海造田、日本填海造陆等。
海陆变迁的实例很多,由学生解释现象,感悟“地球表层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通过演示活动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
承转
过渡
从以上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海陆是变迁的。那么我们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陆漂移说。
提出
问题
研讨
学习
3.感受假说:
分小组拼图。全班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份剪开的七大洲地图(亚欧大陆连成一体)。要求各组学生根据七大洲轮廓进行拼合,看看哪些大洲轮廓能够吻合,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介绍假说:
①哪国的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②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证明假说:
对于第②种观点,要求学生找出证据证实自己的观点正确。
6.证实假说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造卫星测量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着,平均每年移动1—2cm。
3.拼图活动:
过程:各个小组进行拼合操作。
得出观点有两种:①巧合;②一些大洲能基本吻合,如南美洲和非洲,它们可能原来相连。
4.学生读课本第50页文字和大陆漂移示意图。)
①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是:大约2亿年前,大陆只有一块;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至今,还在及其缓慢地进行着。
5.学生读课本第51页内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寻找证据。
各个小组回答后,在老师帮助下整理出来论据:
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轮廓线惊人的吻合,甚至能拼合在一起;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是同类的;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相似。
感悟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通过学生活动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通过假说的进行,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强化
练习
7.应用假说: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呢?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交流、总结:
因为在很久以前南极洲曾位于温带或热带,生长有大片森林,后来大陆漂移才来到南极地区。
及时强化练习,进一步强化知识点。
结束
新课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魏格纳未能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一段时间后,大陆漂移学说便销声匿迹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陆漂移呢?——板块运动是大陆漂移的重要原因。我们下节课再来了解它。
承上启下,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第2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当堂达标,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