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展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寓居吴兴
曾 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 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
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
解析:选C 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②“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南安军【注】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 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经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C.颈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D.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
解析:选A A项,“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错误,“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意思是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4.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赴任。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解析:选B 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6.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写景时使用的手法和情景之间的关系,手法注意区分哪些是实写眼前景,哪些是虚写别后的想象之景,然后分析意象远近关系,最后分析景和情的关系。分析情感时,注意注释和诗中“同归”“故国”等词语蕴含的心情。
答案:(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7~8题。
石 湖①
文徵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②。
【注】 ①石湖:苏州一带最有韵味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流入湖中。②《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颔两联,动静结合,虚实相济,视角转换间,颇能呈现诗人流连春日山水,一副沉醉其中之态。
B.此诗中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未具体描摹声音,这正是此诗的“清丽”所在。
C.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诗人在观景之中也不由得想起悠悠往事。
D.诗人自赏石湖秀美的景致,望见湖面月影便也想起此月与去年秋月一般无二,其中也流露出对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
解析:选A “虚实相济”错,首、颔两联都是眼前所见实景。
8.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案:(示例一)借景抒情。首联所写的是: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水汽缭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啼叫声不断。描写出石湖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此处春景的喜爱。
(示例二)乐景衬哀情。首联所写的是: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水汽缭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啼叫声不断。作者借此处的无限春光(勃勃生机)来衬托自己慨叹时光流逝、人生无所着落之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 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9.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C.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D.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解析:选D D项,“至吴地烹鱼结”有误,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0.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答案: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白 燕
袁 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③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 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③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D.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把客观环境之美与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解析:选B B项,“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错误,这里诗人借梁园的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雪满梁园尚未归”写白燕不为权势所动,诗人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
12.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托物言志。借写白燕外表的洁白,对梁园的漠视等一系列形象表明诗人自己高洁的品质。②用典。借梁园的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借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的典故,暗示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寄寓了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龙阳县歌①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②,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微服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
B.第三、四句重在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所以用孩子围观与黄犬怒吠来反衬。
C.龙阳县河滩一带地势平旷,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县衙很少有官吏出入。
D.本诗叙写作者微服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选B B项,主人的热情好客与孩子围观、黄犬怒吠并非形成反衬。
14.“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用鹧鸪绕篱与橘柚垂芳,描摹当地充满生机而又美丽的乡村风貌;②动静结合(或“绕”和“照”两字精练传神),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安宁祥和;③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5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5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1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练1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