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18 次下载
- 1.4.3《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18 次下载
- 1.4.2《春江花月夜》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22 次下载
- 1.4.3《将进酒》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2 次下载
- 1.4.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22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无衣获奖课件ppt
展开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无衣》教学设计
课题 | 无衣 |
教学目标 |
“同袍”“同泽”“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诵。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深入理解这首诗,培养诗歌的艺术鉴赏能力。 2.能力目标 抓住“岂曰无衣” 一句分析“我”与“子”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判断当时的情形,借此把握诗歌内容,并进一步理解诗歌表现的主题和塑造的形象。3.情感目标 这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歌谣,体会诗歌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
教学重点 |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体会诗经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
教学难点 | 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战争是古代诗人常写的主题,古代描写战争的诗句有许多,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有关战争的诗---《诗经·秦风》中的《无衣》。 2、诗经介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 三种表现手法。 《风》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160篇)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宫廷乐曲歌词。《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105篇)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40篇) 3、背景介绍 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周王朝国都,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4、 《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 秦国与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西戎(《诗经》中也称猃狁)接壤,他们经常发生战争。本诗中的“兴师”,可能是指秦王与西戎打仗。从秦国方面来看,这次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质,所以,表现出了秦国人民同仇敌忾、踊跃参军, 奋勇出征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二、整体阅读 1、 秦风·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衣物。“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3、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4、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二、整体阅读
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提示: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2、诗歌第二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1)“王于兴师”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诗人将其放在后面,具有补充交代的作用。 (2)诗人先“议”后“叙”,不但能够避免诗歌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歌气势,而且能够激发战士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3)突出了战士们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与子同仇”,表明了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团结一致去抗击共同的敌人。 3、“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提示: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 (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 (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8、“与子偕作”说明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明确:说明君王与将士之间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同仇敌忾,共同行动。 “与子同裳”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君王与士兵之间共同克服困难,关系十分密切。 “与子偕行”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战士愿与周王靴刀誓死的决心。 3、重章复唱 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同仇”:一起抗击敌人;“偕作”:一起行动起来;“偕行”:一起上战场:共同仇敌,而共同行动,最终一齐奔赴战场。 4、全诗在文面上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无共同点?战士无衣却为何同仇、偕作、偕行? 5、艺术手法
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 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 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
五、巩固提升 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起洗澡。 B.兴师:出兵。 同仇:有共同的敌人。 C.偕作: 大家一块儿行动。 修:整顿。 D.甲兵:盔甲武器。 偕行:一同前往。 A(“同泽”是“穿相同的内衣”之意)
六、课堂小结 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起洗澡。 B.兴师:出兵。 同仇:有共同的敌人。 C.偕作: 大家一块儿行动。 修:整顿。 D.甲兵:盔甲武器。 偕行:一同前往。 A(“同泽”是“穿相同的内衣”之意)
|
课后作业 | 完成同步阅读练习。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诗经的学习,巩固文章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体会诗经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整体理解诗歌特点。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无衣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无衣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无衣》课件pptx、《无衣》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无衣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无衣评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风·无衣》,诗经及背景,整体感知,团结友爱不计困难,积极响应齐心备战,同仇敌忾勇赴战场,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141《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pptx、141《自然选择的证明》教学设计docx、141《自然选择的证明》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