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统计(平均数)▏沪教版(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4868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统计(平均数)▏沪教版(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4868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展开平均数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九册 平均数 P3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数概念对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推断和预测作用。
3.增强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平均数概念对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推断和预测作用。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制作海宝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媒体呈现投篮场景。
师:小胖和小伙伴们分4个组进行一分钟投篮比赛。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感受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小组的统计表
第一组组员 | 11号 | 12号 | 13号 | 14号 |
数量(个) | 6 | 8 | 5 | 9 |
第二小组的统计表,你们又知道些什么信息?
第二组组员 | 21号 | 22号 | 23号 | 24号 | 25号 |
数量(个) | 5 | 5 | 3 | 7 | 5 |
第三小组的统计表,你们又知道些什么信息?
第三组组员 | 31号 | 32号 | 33号 | 34号 | 35号 |
数量(个) | 4 | 5 | 6 | 7 | 8 |
第四小组的统计表,你们又知道些什么信息?
第四组组员 | 41号 | 42号 | 43号 | 44号 | 45号 |
数量(个) | 5 | 4 | 8 | 8 | 5 |
小胖说:“第一组最多的人9个,所以第一组成绩最好。”
师:你们赞同吗?
小巧说:“第二、第三组总数30个最多,所以成绩好,你们赞同吗?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知道哪一组成绩好?
找出一个数能代表每个组投篮水平的。
有的能直观找到,有的要通过计算得到。
揭示课题:平均数
数据总和÷数据个数=平均数
师:我们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媒体出示)
(二)平均数的特征
师:为了对平均数有更多的了解,我们把刚才的数据放入条形统计图。
1、第二组很快得到了平均数,怎么得到的?
那么第一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呢?
师:求平均数的过程也就是在?
小结:移多补少
如果第一组再来一个5号队员,要使平均数变大,5号队员要投进几个?
2、观察四副图
移了几?补了几?
观察一下这几组的平均数,你发现什么?(你发现平均数在什么范围之间呢?)
交流:
比平均数多的和等于比平均数少的和
平均数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课件演示闪烁最小值与最大值)
师:从条形统计图上可以看出,平均数处于一组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板书:平均数不小于最小值;也不大于最大值)
3、再次观察
第二组的平均数5和2号队员投的5个意义相同吗?
师:平均数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的数量,它所表示的是这组数值的一个整体水平。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书p33,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处在的范围?
三、巩固
1、出示例
应该用什么来比较?,很快的算出。
先估再求平均数
2、完成试一试
3、比较练习(图片演示)
师:请看有两个小组,他们正在分糖:
第一小组现在共有24粒糖,平均分给4个组员,平均每人分到几粒糖?
师:怎么求?
第二小组5人分别有4粒、8粒、5粒、6粒、7粒糖,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有多少粒糖?
师:怎么求?
师:第一小组平均每人分到6粒糖,是每人实实在在有6粒糖吗?
师: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有6粒糖,也是每人实实在在有6粒糖吗?
生:第一小组平均分,平均每人分到的6粒糖,是每个组员实实在在分到的6粒糖;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有6粒糖,不一定是每个组员实际有糖的粒数。
小结:师:平均分分到的数量和平均数有区别哦!平均分分到的数量,是每人实实在在分到的数量(媒体演示);而平均数,不代表某人实际有的数量(媒体演示)。
4、判断
(1)
(2)一匹1.2米的小马过一条平均水深1米的小河,肯定没有危险。
(3)5次颠球练习,小巧和小亚的平均成绩都是30个,选谁把握更大?
小巧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数量(个) | 28 | 34 | 32 | 28 | 28 |
小亚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数量(个) | 30 | 60 | 29 | 6 | 25 |
四、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选择
2011年小巧家各季度用水量统计表:
日期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用水量(m3) | 24 | 36 | 54 | 30 |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
师: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请看下面两种做法,哪一种做法正确?
(24+36+54+30)÷4= 36(m3)
(24+36+54+30)÷12= 12(m3)
师:为什么下面一种方法错误?那下面一种求出的表示什么?
小结:求这两个平均数,他们的总和是相同,而个数不同,上面一个问题的个数是一年的月份数,求出的就是平均每月用水的立方米数;下面一个问题的个数是一年的季度数,求出的就是平均每个季度用水的立方米数。所以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审题,要根据问题找到总和和对应的个数哦!(板书:对应)
看了小巧家的用水情况,该提醒小巧家注意节约用水了!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
六、作业布置:练习纸上《平均数》作业。
板书设计:
平均数
不小于最小值
平均数 = 总和 ÷ 个数
不大于最大值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