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示范课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1课醉翁亭记,渐入佳境,探民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悟真情,山间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重点)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感情。(难点)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重点)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环滁( ) 林壑( ) 辄醉( ) 阴翳( ) 酒洌( ) 野蔌( )觥筹( ) 伛偻( ) 射者中( ) 弈者胜( )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3)射者中 古义: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今义:用推力或弹力送出(箭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朝而往,暮而归( )而不知人之乐( )溪深而鱼肥( )
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1)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
环滁皆山也: 林壑尤美: 峰回路转: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杂然而前陈者:
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曲折,回环。
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云归,烟云聚拢;岩穴,山谷;暝,昏暗。
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
杂然,交错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环滁皆山也。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本文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步骤四 深层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总结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第1段是怎样描写醉翁亭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将“镜头”从“环滁皆山也”的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然后写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从而使视线由山外远望转入山内近观,最后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推出醉翁亭。 这样层层递进,托出主景,引人入胜。写山,写路,写水,写亭,文笔简练,形神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做铺垫。
第2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利用时间推移,采用了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研读第三段,欣赏景点三——官民同游
第三段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景。
可以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思想感情?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本文的内容可以用哪三个字概括?
美 醉 乐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朝暮变化之美;其三,四季变幻之美;
1.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2.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3.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这“乐”也不是纯粹的乐,而是乐中含悲。为何?因为作者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乐中也含悲。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欧阳修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如何理解“乐”字里的“醉翁之意”?
明确:1.陶醉于山水之美2.陶醉于“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是他的理想,这正是他在失意中仍坚守自己的理想之后所得到的心理慰藉。这种“乐”也许并不为别人全知晓,也不需要别人都知晓,而他自己却愿意自得其乐。
作者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①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② 本文是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2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可谓情景交融。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位置: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亭名: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山水景色:朝—暮—春—夏—秋—冬
出游之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主旨:醉—乐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背诵全文。试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 醉翁亭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意趣情趣,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背着东西的人,在树下休息的人,野味野菜,陈列摆开,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苍老的容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课文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醉翁亭记,图片欣赏⑨,第4段写了哪三种乐,小组合作,与民同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醉翁亭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2醉翁亭记,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知识链接,环绕着滁州城,意趣情趣,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背着东西的人,在树下休息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