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测试题
展开基础过关训练22 *师说
[基础演练]
1.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方法) ③道芷阳间行(取道) ④则耻师焉(老师)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没有) 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 ⑧吾从而师之(介词,自从)
A.①③④ B.②⑥⑧
C.②④⑦ D.③⑥⑦
4.下面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耻相师 ②则群聚而笑之 ③圣益圣,愚益愚 ④孔子师郯子 ⑤小学而大遗 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⑧吾从而师之 ⑨吾师道也 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A.①⑧/②③/⑤⑥⑦/④⑨⑩
B.①④⑨/②/③⑤⑦/⑥⑧⑩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⑨⑩
D.①③⑤/④⑧/②/⑥⑦⑨⑩
5.下列句式中“于”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拘于时
A.耻学于师
B.其皆出于此乎
C.劳力者制于人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8.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博鸡者,袁州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曾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①守,即诬守纳己赇②。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③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④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⑤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⑥,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选自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有删节)
【注】 ①嗛(xián):怀恨。②赇(qiú):贿赂。③贫孱(chán):贫穷弱小。④捽(zuó):揪。⑤楮(chǔ):纸。楮是树,它的树皮纤维可造纸,所以古人把纸叫作楮。⑥牒:公文。这里指状纸。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轻视
B.因让之曰 让:责备
C.徒能藉贫孱者耳 藉:欺凌
D.敢用是为怨望 用:使用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
B.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
C.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
D.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闾左,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C.“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D.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鸡者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任气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B.博鸡者采取恩威并济、以威为主的方法,打垮为虎作伥的豪民的嚣张气势,并晓之以理,令其改恶从善,给其一条生路。
C.博鸡者惩罚土豪之后,举着“屈”字的横幅到行御史台衙门去告状,经过斗争最终为袁州太守伸张了正义。
D.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豪民从“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到“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显示了博鸡者斗争的威力,歌颂了他的斗争精神。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比如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体格风骚”,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她对家族的腐朽和衰败看得比谁都 ① ,但她绝不肯牺牲自己来维护家族的命运;她不但不相信传统的伦理信条,连鬼神报应都不当一加事。作为一个智者和强者,她在支撑贾府勉强运转的同时,尽量地为个人攫取利益,放纵而又 ② 地享受人生。
薛宝钗具有封建“妇道”伦理所要求的 ③ ,所以她的言行举止就显得委婉内敛。她有很现实的处世原则,能够处处考虑自己的利益。她同样有少女的情怀,有对于宝玉的真实感情,但她和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为空洞的结合,作为一个典型的“淑女”,她并没有获得幸福。而林黛玉的现实性格表现为聪慧伶俐,由于寄人篱下而极度敏感,有时显得尖刻;诗化的她,聪慧和才能也突出地表现在文艺方面。在诗意的生涯中,和宝玉彼此以纯净的“情”来浇灌对方的生命,便是她的人生理想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特色的还有许多,可以排列成一条很长的 ④ 的人物画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① ② ③ ④
16.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
2021学年12 拿来主义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 拿来主义习题,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同步测试题,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