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单选题
读“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回答各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3 | -1 | 7 | 13 | 19 | 24 | 27 | 25 | 22 | 18 | 12 | 5 |
- 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1月 B. 7月 C. 8月 D. 2月
- 根据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
A. 北半球陆地 B. 南半球陆地 C. 北半球海洋 D. 南半球海洋
如图所示的是张萌画的“等温线图”。据图完成下题。
- 图中X代表的温度是()
A. 8℃ B. 12℃ C. 20℃ D. 22℃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代表高温中心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图“北半球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题。
- 北半球年平均气温
A. 由低纬向高纬降低 B. 同纬度海洋低于陆地
C. 同纬度大陆东岸均高于西岸 D. 北极圈内均低于-10℃
- 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 读图,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地
B. 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地
C. 地位于五带中的温带,地位于热带
D. 两地中所处纬度位置较高的是地
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题目。
- 图中四地中( )
A. 地所处等温线南北延伸 B. 地等温线分布最密集
C. 地处于一个低温中心区 D. 地年均温高于0℃
- 关于四地间气温差异及产生因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高于地——纬度位置 B. 地高于地——距海远近
C. 地低于地——地形 D. 地高于地——海陆分布
- 据图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 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 北半球等温线分布更平直
C. 气温从高纬向低纬逐渐升高 D. 年均温最低区域在北半球
读某月大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完成下列题目。
- 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 )
A. 北半球夏季 B. 南半球夏季 C. 南半球7月 D. 北半球1月
- 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
A. 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 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 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 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 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代表陆地 B.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代表陆地
C.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代表海洋 D.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代表海洋
二、综合题
- 读某地区的气温材料表(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10 | 14 | 18 | 22 | 24 | 30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34 | 35 | 32 | 22 | 20 | 12 |
(1)请你根据每个月的气温数值,绘出气温曲线图。
(2)全年月平均最高气温_________℃出现在_______月:全年月平均最低气温 ℃,出现在 月。气温年较差为 ℃。
(3)说明这个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某地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处等温线闭合,局部为________中心,影响A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可能为________因素。气温的分布还会受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E处气温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处气温。
(3)B处的温差比C处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莱芜某中学的小明和小军同学5月25日到气象局进行了参观学习,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室外考察:
气温观测仪器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能够观测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甲
室内分析:
(1)小明收集了当天莱芜24小时气温数据(下表),尝试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但只完成了一部分,请根据表格中信息,帮助小明完成绘图。当天气温日较差是 。
时间(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温度(℃) | 18 | 17 | 17 | 15 | 16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7 |
时间(时)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温度(℃) | 29 | 30 | 29 | 29 | 28 | 27 | 26 | 26 | 25 | 25 | 20 | 19 |
(2)根据每天的平均气温数值,可以计算出每月的平均气温,图丙为小军同学绘制的莱芜各月气温变化曲线。据此描述莱芜气温年变化特点。
实践应用:
(3)小明同学又上网查阅了黑龙江漠河、新疆吐鲁番、青海五道梁、海南海口的气温年变化曲线,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各曲线的数字代号填入对应地点的横线上。
漠河 、吐鲁番 、五道梁 、海口 。
(4)小军同学对地球的平均气温和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以下两幅曲线图。
小军从这两幅曲线图中得出结论:地球平均气温的增加是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小明同学不同意小军同学的结论,他比较了两幅图,并指出图中部分信息不支持小军同学的结论。请你从图中分别提取一条支持小军同学和小明同学的信息。
小军 : ;
小明: 。
1~3.【答案】C、B、A
4~5.【答案】C、D
6~7.【答案】A、C
8.【答案】A
9~11.【答案】C、C、C
12~13.【答案】A、B
14.【答案】C
15.【答案】(1)如图所示
(2)35 8 10 1 25
(3)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16.【答案】(1)低温 地形 纬度 海陆(此两空顺序可换)
(2) 20-24 等于
(3) 大 B处的等温线比C处等温线密集(C处的等温线比B处等温线稀疏)
17.【答案】(1)
15℃
(2)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答出两点即可)
(3)
(4)二氧化碳排放量曲线与地球大气层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两种曲线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尤其是1860年至1900年、1940年至198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而地球大气层平均气温基本保持不变;1900年至19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地球大气层平均气温却下降(答出其中一点,意思接近即可)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