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桂花雨 1(部编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87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箩、杭”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理清文章脉络。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理清文章脉络。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自主探究要求:
1.自学生字词,读准、读通课文,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试着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3.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或情感。
4.搜集并学习关于桂花雨的资料。
【设计意图: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依能力进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白鹭》,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通过学习《落花生》,从中学习了做人的品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桂花雨》,你又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课题。
问: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
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或者交流讨论的方式理解其含义。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后点评。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
第一部分(1--2)作者小时候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写了作者童年时雨桂花有关的记忆。
第三部分(7--8)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四、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a“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b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c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五、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六、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以及诗词的积累。
板书设计:
爱桂花 点点桂花雨
3桂花雨 摇桂花
思桂花 片片思乡情
教后思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问题,把握内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对比阅读,反复体会,拓展阅读,加深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案设计,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