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必修二 精品解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二 精品解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共19页。
辽宁建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工业文明时代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低-低-低”模式
D. “低-高-低”模式
2. 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A. 原始文明时代
B. 农业文明时代
C. 工业文明时代
D. 环境文明时代
3. 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A. 原始文明时代 B. 农业文明时代
C. 工业文明时代 D. 环境文明时代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环境人口容量。
【1题详解】
工业文明时期,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由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形成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故B正确。
【2题详解】
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种类和利用率都在不断提升,故环境人口容量会有所提高。因此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应为现在的文明时代,故D正确。
【3题详解】
工业文明阶段,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开发和污染物的排放最突出,故导致人地矛盾最为激化。所以选C。
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姓名:刘小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9月
籍贯:湖南
就业状况:江苏黎明针织厂
姓名:史密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2月
原住地:美国纽约
现住地:美国休斯敦 (退休后移至)
就业状况:退休
4. 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 社会经济 B. 政治文化
C. 交通运输 D. 自然环境
5. 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 资源开发 B. 劳务输出
C. 气候优越 D. 水源丰沛
【答案】4. A 5. 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刘小妹籍贯是湖南,而工作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江苏黎明针织厂,可见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外出打工,属社会经济因素。故选A。
【5题详解】
史密斯原住地在美国东北纽约,经济发达但气候寒冷,退休后移至美国南部的休斯敦,该地气候温和,适宜居住。所以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优越,安度晚年。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6. 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 )
A. 同心圆模式 B. 多核心模式 C. 田园城市模式 D. 扇形模式
7. 如果该城市布局较为合理,甲功能区最可能是为( )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答案】6. D 7.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由图可知,城市各功能区受公路与河流影响,沿公路呈扇形或楔形布局,故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扇形模式,排除A、B、C,选择D。
【7题详解】
由图中风向玫瑰图可知,甲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由图中等高线与河流可知,甲位于河流下游,甲地污染物对城市中心影响小;甲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围,距离城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甲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排除A、C、D,选择B。
【点睛】该题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的判断和判断理由。
下图中R1、R2、R3分别代表A、B、C三个城市服务范围半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分别与ABC等级相同的三类城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A. A>B>C B. C>B>A C. A>C>B D. C>A>B
9. 下列城市职能部门中,只有C城市才可能拥有的是( )
①综合性大学②派出所③电影院④公安局⑤中学⑥歌剧院⑦小学⑧公安分局
A. ②③⑦ B. ①④⑥ C. ③⑤⑧ D. ①③④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目越少。据图可知三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1>R2>R3, 说明三个城市的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CBA,其数目多少关系是A>B>C,故A正确。
【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C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拥有AB城市不具备的较高级的职能,这些职能部门在一定区域内数量也是较少的,如①综合性大学、④公安局、⑥歌剧院等,故①④⑥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下图为福建省城市及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决定福建铁路建设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地形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
C. 水文、地质因素 D. 地形、气候因素
11. 图中高速铁路是我国沿海客运铁路专线的一段,将对福建省产生的积极意义是( )
①改善福建省交通运输压力状况 ②有利于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
③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④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铁路建设中,可以克服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不利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题干知,该铁路是属于客运铁路,②③错误;沿海客运铁路可以改善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①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比较下图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特点,回答下列各题:
12. 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 水运、铁路、空运、公路 B. 公路、铁路、空运、水运
C. 铁路、水运、空运、公路 D. 公路、水运、空运、铁路
13. 西藏自治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 境内没有大河 B. 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不够重视
C. 河流冰期长,不利于通航 D. 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答案】12. C 13. D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12题详解】
四种运输方式,运量由大到小应为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所以综合分析运速和运量可以判断a为铁路、b为水运、c为空运、d为公路,故C正确。
【13题详解】
西藏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故D正确。西藏境内多大江大河,政府重视交通发展,AB不对。境内河流冰期长,但内河航运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流速过快导致,C不对。故选D。
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 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③经济技术水平低 ④环保法规不完善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5. 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人口分布是否均匀与生态破坏无关,更主要的是看环境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数量的比较,故①错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但是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都大,故②错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低,环保法规不完善,对生态的保护力度小,故③④正确。所有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题详解】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由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再到征服自然,最后是谋求人地协调,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体现的是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体现的是征服自然;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体现的是崇拜自然,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因此C正确。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17. 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6. D 17. A 18. C
【解析】
【分析】
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④地区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37.6∶24.5∶37.9,故D正确。
【17题详解】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二、三产业所在比重大,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一般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读图可知,①②③④第三产业比重依次约为49%、38%、20%、39%,①第三产业占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故选A。
【18题详解】
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低。读图可知,①②③④第二产业比重依次约为41%、37%、10%、24%,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的是③,③工业化程度最低,故选C。
【点睛】三角坐标图的判读:首先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其次,从已知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其对应的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三者相加后的和为100。
2012年3月2日,昆明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市海淀区学习考察,重点考察学习了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中关村在园区规划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据此结合下图完成问题。
19. 世界著名公司纷纷落脚此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劳动力和地价便宜 ②优惠的政策条件③环境优美,大气质量好 ④人才优势,信息高效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20. 与材料中布局相似的区域有( )
①英国的伯明翰地区 ②印度的班加罗尔 ③日本东京附近的筑波地区 ④荷兰的鹿特丹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19. D 20. B
【解析】
该题考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因素。
【19题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首都,劳动力价格和地价较高,①错。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②对。受华北地区工业污染的影响,大气质量较差,③错。北京高等院校聚集,人才众多,信息高效,④对。故D项符合。
【20题详解】
与材料中相似的区域有印度的班加罗尔,②对。日本的筑波,③对。伯明翰是传统工业区,①错。鹿特丹是港口城市,④错。故B项符合题意。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21. 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模式三对应的是
A. 时装设计 B. 炼铝厂 C. 电视机装配厂 D. 水果罐头厂
22. 下列关于工业模式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 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 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 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模式三工业区位选择上,劳动力所占比例最大,市场、科技和原料投入所占比例较小,说明模式三企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时装设计技术要求高,为技术指向型,A错;炼铝厂能源需求大,为动力指向型,B错;电视机装配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C对;水果罐头需靠近水果产地,为原料指向型,D错。
【22题详解】
模式四工业的区位选择上,市场所占比例大于劳动力、技术和原料,说明为市场指向型工业,该类工业因产品运输成本较高,适宜布局在离消费市场近的地方,A对;市场指向型工业大气污染并不一定严重,如食品加工厂,可布局在市区内,B错;当前我国由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的企业主要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C错;读图,该模式科技因素的所占比重小于市场,受科技影响较小,D错。
【点睛】学生应理解和熟记五种工业指向型的区位选择和主要部门,并能在解题时灵活运用。
工业类型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
24.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5.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 内蒙古草原 B. 珠江三角洲
C.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D. 东北平原
【答案】23. D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气候最冷月在0℃以上,最热月在20℃以下,且降水各月分配均匀,所以该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的最典型地区是欧洲西部,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故D正确。
【24题详解】
该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就为乳畜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故①正确。欧洲西部地区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利于乳畜业的发展,故②正确。乳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较少,故③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25题详解】
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草场广阔,是我国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故A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势地平,降水较多,是我国基塘农业的典型分布区,故B错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因为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是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区,故C正确。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夏季水热充足,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若此图表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则乙地可能表示( )
A. 经济发达的城市 B. 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
C. 人口众多的农村 D. 风景优美的山区
27. 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北美洲迁往拉丁美洲 B. 从亚洲迁往北美洲
C. 从亚洲迁往非洲 D. 从欧洲迁往亚洲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是我国人口迁移的迁入地,故A正确。东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但是由于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主要以迁出为主,故B错误。农村人口众多,由于经济较落后,收入低,所以人口迁出较多,故C错误。山区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地形崎岖,人均耕地面积少,收入低,所以人口以迁出为主,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27题详解】
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拉丁美洲经济较落后,又距离发达的北美洲较近,所以人口多由拉丁美洲迁往北美洲,故A错误。亚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北美洲多为发达国家,所以人口会从亚洲迁往北美洲,故B正确。非洲的经济比亚洲还落后,自然条件也更恶劣,所以人口不会从亚洲迁往非洲,故C错误。欧洲主要为发达国家,亚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人口主要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a
3.8
2.4
b
1.5
0.6
c
3.8
3.2
d
2.9
1.7
28. 下面四个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9. b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 人们受教育水平较低
C. 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30. 与当前韩国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大致相等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8. A 29. A 30. B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计算可得,a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b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c阶段为0.6%,d阶段为1.2%,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为a阶段,故选A。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b阶段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该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高,A对。人们受教育水平低,则出生率高,B错。医疗卫生水平低,死亡率高,C错。人们生育意愿高,出生率高,D错。故选A。
【30题详解】
韩国经济发达,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与b阶段(低低低现代型)增长趋势大体相同,B对。a为高低高型,c为高高低型,d为高低高型,b为低低低型,故选B。
【点睛】人口增长速度快慢是由自然增长率决定,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降低开始的,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面的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2010年该省城市化进程处于(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衰落阶段
32. 该省近20年城市化进程对增加就业的贡献是( )
A. 农业>工业>服务业 B. 工业>农业>服务业
C. 服务业>工业>农业 D. 工业>服务业>农业
33. 因城市化发展,需要对郊区农业用地进行征收,下列农业用地中,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可能是( )
A. 林地 B. 牧草地 C. 水稻田 D. 花卉地
【答案】31. B 32. C 33. D
【解析】
【分析】
【31题详解】
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位于中期阶段。所以选B。
【32题详解】
服务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从右图可以看出,该省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的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对就业增加的贡献最大;该省工业比重最大且略有上升,因此对就业增加的贡献也较大;农业比重小且呈下降趋势,对就业增加的贡献最小。所以选C。
【33题详解】
四种农地中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是花卉地,因此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花卉地。所以选D。
【点睛】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4.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和付租能力形成商业区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35. 在商业曲线中,③区域比②区域地租水平高的原因是( )
A. 离市中心近 B. 环境条件好 C. 交通通达度高 D. 科技水平高
【答案】34. B 35.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34题详解】
三种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比较,商业区愿意付租能力最高的位置,选择商业用地。图中①③⑤三处都是比周边地区付租能力高,所以选B。
【35题详解】
付租水平的高低除受距市中心远近差异外,同时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③区域虽然比②区域远离市中心,但是③地区交通更加便捷,所以③区域比②区域地租水平高。所以选C。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下列各题。
国土面积
1.4×104km2
人口和民族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
种植业尤为发达
36. 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 )
A. 水源 B. 劳动力 C. 市场 D. 农业科技
37. 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 )
A. 广阔的市场 B. 发达的交通运输
C. 传统的耕作经验 D. 先进的农业科技
【答案】36. A 37. D
【解析】
【36题详解】
选项中只有水源属自然因素,其它项为人为因素。BCD错误。据表中信息可得,表中所示的国家是以色列,该国家以犹太人为主,沙漠面积较广,以色列降水较少,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不足,该国家节水农业成效显著。A正确。故选A。
【37题详解】
以色列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之下,降水较少,发展了发达的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利用先进的科技对不利自然条件进行改造,节水农业成效显著,其它选项对不利自然条件影响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我国两大水利工程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都江堰工程使用至今,防洪、灌溉作用巨大,且没有对地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体现了古人( )
A. 对自然环境合理改造 B. 受人类中心论影响
C. 能因地制宜 D. 受地理环境决定论影响
39.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可有效解决长江水患,这说明( )
A. 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带来灾难性影响 B. 人类可以征服自然
C. 技术进步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D. 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统一
40. 两大水利工程建设体现了( )
A.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生态保护 B.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C.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D. 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
【答案】38. A 39. D 40. B
【解析】
【38题详解】
都江堰属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工程使用至今,防洪、灌溉作用巨大,且没有对地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合理改造,故A正确。人类中心论是以人为中心,不注重与自然的协调,这与都江堰的成功事例是不符合的,故B错误。因地制宜,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同的,故C错误。地理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与都江堰的成功是不相符合的,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39题详解】
人类活动不一定都会对生物带来灾难性影响,故A错误。技术进步不一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故C错误。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可有效解决长江水患,并不代表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而是说明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统一,故D正确,B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40题详解】
生态持续发展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但并不代表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生态保护,故A错误。两大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B正确,C错误。可持续发展没有阶段性原则,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0分)
41. 读下图(美国“硅谷”),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硅谷”位于该市的_____________部。
(2)美国的“硅谷”是北美工业区域中的_____________工业区,该工业部门的从业人员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占较大的比例。
(3)_____________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到目前“硅谷”仍是美国以至世界_____________的中心。
(4)简述“硅谷”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答案】(1)旧金山 东南部
(2)高技术 科学家 工程师
(3)斯坦福大学 电子工业
(4)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美国国防部军事订货,市场稳定;有较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硅谷的区位条件。
【详解】(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图中A代表的城市是旧金山。“硅谷”位于该市的东南部。
(2)美国的“硅谷”是世界微电子中心,是北美工业区域中的高技术工业区,由于这些工业基本上都是技术指向型工业,所以该工业部门的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的比例。
(3)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的大学是斯坦福大学, “硅谷”是美国以至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工业的中心。
(4)“硅谷”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人才、市场等角度来分析。硅谷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为硅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发达便捷,能保证产品快速及时的运到世界各地;附近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多;美国国防部在硅谷有军事订货,这保证了硅谷市场的稳定性;硅谷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较好,利于电子工业的发展。
42. 读山区和平原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决定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比较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说明原因。
(3)甲、乙两地区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一个?说明原因。
【答案】(1)河流、公路
(2)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大。人口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困难。
(3)乙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公路会合处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山区和平原居民点分布图为材料,考查聚落的影响区位及商业网点差异等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从图中看出居民点的分布与河流公路密切相关,居民点分布在公路沿线和河流沿岸,影响聚落的区位为河流和公路。
(2)结合影响商业网点的因素,通过对比分析法分析山区和平原地区差异,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在山区由于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商业网点密度小。
(3)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有多条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可能发展成城市。
【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