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886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886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34886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实验材料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科目:小学科学 三苏路小学 刘建英一、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通过对弹簧、、橡皮筋的认识,了解弹性,知道弹力大小与物体变形程度的关系,能举例说出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用橡皮筋组装弹力小车,能用橡皮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爱玩,对科学学习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等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物体所呈现的表面现象所需要老师一步步的去引导,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出正确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弹性体:认识弹性体橡皮筋、弹簧等。 2.了解弹力,知道弹簧弹力的方向,认识到弹力大小与物体变形程度的关系以及用橡皮筋的弹力做动力来驱动小车时,它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3.能制作弹力小车,并用檬皮筋的弹性使小车动起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拓展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用途,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弹簧、橡皮筋等学习,认识弹力,并学会组装弹力小车。 难点:能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知道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五、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玩中学模型制作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中将精力体验和实践操作学习,用观察讨论合作交流,总结反思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科学的精神。 六、实验材料准备 小组准备:橡皮筋、弹簧等以及组装弹力小车的系列材料。 教师准备:有弹性的物品以及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 七、教学过程1.活动导入 (5 分钟)(1)播放导入视频 ,观看视频。 (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爷爷、海尔兄弟、詹妮等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帮助克鲁德摆脱了一条有剧毒的沼泽棉口蛇的精彩过程。蛇虽然完蛋了,但是它又回到了克普德身上,把克鲁德着实吓了一跳,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蛇又回到克鲁德身上了吗?(教师应着重从视频情景出发转入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弹性。)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学生思考、讨论。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视频片段,初步引发学生思考与活动主题有关的问题,有助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探究。 2. 活动过程(15分钟) (1)了解弹性。教师出示 PPT ,根据学生对 “蛇为什么又回来了”的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弹性。教师讲解:像弹簧或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的想要恢复本来形态的性质,就叫作“弹性〞。 (2)了解弹性体。 教师出示 PPT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3)教师出示材料橡皮筋、弹簧,让学生对这些物体施加外力:拉、 弹、绷等。 (3)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受到外力后发生的变化,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弹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就消失了。) (4)出示PPT,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说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将生活与科学联系起来, 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玩橡皮筋、弹簧等物体,观察它们受力后发生的变化,在玩中体验弹性,初步了解核心概念---弹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弹性、弹性体等概念,并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弹簧等弹性物体的观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弹性体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弹性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体验(15分钟) 实践活动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实验目的:通过体验制作弹力小车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弹性。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制作弹力小车。 (2)播放实验视频,讲解操作流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组装。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制作弹力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教师巡视,适时给出合适的建议。 (2)学生汇报展示组装的小车。 (3)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小车行驶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方向有关系吗?设计意图: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后,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分组进行指导,并与每组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与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能力,又能够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活动二: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1)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想让自己安装的小车跑得更远一点吗?应该怎么做呢?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设计实验。(2)教师讲解制作步骤,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实验记录表如下图: (3) 活动交流 ①汇报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有什么关系? ②讨论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在制作弹力小汽车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③教师对实验活动进行总结性梳理。借助PPT ,对实验活动进行一个总结性梳理。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活动,提问式讨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4、活动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弹性,了解了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并知道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橡皮筋可以用来做衣服松紧带、弹弓等,弹簧可以用来做弹簧秤等。我们还来手制作了利用弹性运动起来的小汽车,它的动力就是橡皮筋的弹力。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一定有很大的收获吧。 5、活动拓展 思考: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船或飞机?并尝试利用橡皮筋驱动螺旋桨。 板书设计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多---弹力大 小车行驶距离远橡皮筋缠绕圈数 (一定范围内) 少---弹力小 小车行驶距离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获奖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优质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