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课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学习目标,实验材料,教学过程环节,放大镜,镜动物不动,物动镜不动,探索三放大镜的特点,玻璃片,平面镜,放大镜镜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概念目标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使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更多细节。放大镜镜片是凸透镜,镜片透明且中间较厚。
科学探究目标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认识到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近视眼镜、柱形透明器皿、玻璃片、平面镜、薄塑料袋、水等。
如果想观察到更多的细节,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放大镜是帮助我们进行科学观察的工具之一。
探索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
探索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我们是怎样使用放大镜的?
先用肉眼观察计算机屏幕、电视机屏幕和《科学》课本,再用放大镜观察。
图像变大,能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小点
能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蓝、绿三色组成
能看到青、品红、黄、黑四种颜色组成的印刷网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够放大物体的图像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猜一猜,以下材料中哪些能够放大物体的图像,哪些不能?
盛满水的矿泉水瓶、盛满水的烧杯、盛有水的透明塑料袋
平面镜、玻璃片、近视眼镜
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
只要具有和放大镜相同的结构,就会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和放大镜一样: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镜片中央凸起,又是透明的。
为什么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同?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我们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视野)越小。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作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放大物体图像的材料?
用圆形的鱼缸养金鱼,从侧面观赏金鱼,看到的金鱼会( )。A.比实际的大B.比实际的小C.没有变化
1. 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相应练习;2. 准备下一节课所需的材料,包括放大镜和昆虫标本。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1、放大镜图文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备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谜底放大镜,放大镜,新课学习,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放大镜的用途,精密仪器修理工,公安人员,观察病虫害,用于考古研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中央厚边缘薄,厚薄均匀,中央薄边缘厚,放大倍数大,放大倍数小,一样厚,凸度越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