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扑簌(sù)簌 秀颀(qí) 田畴(shòu) 初来乍(zhà)到
B.竹竿(ɡān) 兴(xìnɡ)味 格调(dià) 恹(yān)恹欲睡
C.蹒(pán)跚 记载(zǎi) 鲜腴(yú) 不折不绕(ná)
D.倔强(jiàng) 天堑(qiàn) 挑(tiā)衅 惟妙惟肖(xià)
2.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手法所作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这里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C.春风拂过,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D.“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地工作人员说:“每天最少要采摘5000斤蓝莓。摘完后,不是快递送走了,就是来的客人全部买走了。”
B.这个产业链型合作社主要业务包括农机服务、农田灌溉服务、种植香米、香莲、玉米和养殖四大家鱼、香米的加工和包装等。
C.《鄂州日报》的《法治》专栏报道了鄂城区人民法院新任人民陪审员宣誓活动。
D.他说:“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知道有关部门了解了这件事之后感想如何?”
4.阅读古诗,完成下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托感于景。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C.本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D.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无可置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5.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基因疗法离我们还很遥远
B.基因疗法的治疗原理与应用探索
C.基因疗法临床治疗的风险
D.基因疗法与癌症的关系
6.下面对说明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可能”说明这只是一种猜测,不一定会成为现实。
B.“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许多”说明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种类不少,但也不是全部。
C.“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这里把“基因蓝图”比作盖房子的“图纸”,形象地说明了“基因蓝图”的作用。
D.“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开了‘绿灯’”说明欧洲已经同意用基因疗法治疗各种疾病。
7.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疗法可以突破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
B.蛋白质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是因为基因发生了突变。
C.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的相关报道说明基因疗法还不成熟,风险很大。
D.基因疗法不但能终结癌症,还能治愈遗传病,是安全、廉价的疗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甲】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力的气息。小病号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恤,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乙】她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音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
⑪后来,我常想: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8.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一些故事。请根据文中情节的发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1)在病房里众人面前,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重要转院,小病号将无法继续学习,岳老师深夜为他编教材。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描写了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请你从文中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她哭泣的原因。
10.请对文中第⑨段划横线处作简要赏析。
11.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段中“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①园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室:家)
B.达于汉阴(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C.或曰:“土可垒山。”(或:某人,有人)
D.无地置土(置:放置、安放)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公从之
B.其: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C.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而山不加增
D.以: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1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有宏伟抱负,对人力有坚定信念;一个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
B.愚公妻子与智叟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词和语气便可看出。
C.乙文鲁公之父、妻、家人阻止治园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是相同的,即看问题片面。
D.愚公因信念坚定,移山成功;鲁公因资金不足,修园失败。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决心,有毅力,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四、句子默写
1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
(3)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5)李清照《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却孤独无依这些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不足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昆虫记》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②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③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④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18.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19.以上文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六、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历史的活化石。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学校拟开展一次“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同学们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展开了讨论,请根据语境完成下列题目。
小文:老师让我们调查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文化遗产”指什么呢?
小宁: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比如古遗址、石刻、壁画等。
小文: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什么呢?
小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一些节日、传统工艺等。
小文:那我知道了,比如说“五一劳动节”就是属于咱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宁:不对,我刚才说的不够全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该是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们的传统节日才属于咱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中秋节、端午节。
小文:根据你的解释,我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20.根据以上对话内容,请你回答: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1.我市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举出二例。
22.有人说如果过分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就会妨碍社会进步。你觉得这个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2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做些错事,说些错话。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事情不及时补救、改正,更重要的是不要一错再错,这样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你在生活中做错了事情是如何“亡羊补牢”的?
请以“补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班级)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B2.B3.A4.D5.B 6.D 7.D
8. 小病号总是背不出那句诗,岳老师很伤心。 小病号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 小病号临别时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意合即可) 9.选择甲、乙任一处作答,意合即可。选择甲处:为小病号的病情严重而伤心,也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伤心。选择乙处:为小病号临别背出那句诗而欣慰,也为不知以后能否与小病号再见而伤心。 10.“跳”“跛”“狂奔”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的叫喊声反映激烈的情形,表现了岳老师无比激动的心情。(意合即可) 11.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妙在: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2.岳老师与小病号因病相遇而成为师生,这是“生命撞”而“燃起星火”;岳老师在教小病号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小病号在离别时能用所学的诗句来表达生命的情义,这就是他们“照亮彼此的人生”。(意合即可)
13.B 14.A 15.D 16.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17. 心远地自偏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去年天气旧亭台 剧哉边海民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8.《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意合即可) 19.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意合即可)
20.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1.举出二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楚剧、梁子湖的传说、采莲船、张裕钊书法、闹洞房、哭嫁、春节、剪纸等。 22.说出观点,语言简明、理由充分、合乎逻辑即可。
23.范文:
学会“补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人都会犯错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犯了错需要改正,只有亡羊补牢,才能使损失最小化。
每次回到老家,我与妹妹都喜欢在后院里的地中玩耍,有时候闲来无事,还会帮奶奶拔杂草,有无数的杂草魂断我们的锄下。这个后院是我们的游乐场,我们在里面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的大闹,到处都是我们快乐的影子。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与妹妹上过网课,写了作业,不觉已经过了三个小时,终于可以休息了。我们又一次冲进了小院里,大闹间,发现墙根下,几棵稀疏的竹子间有一棵杂草,这棵草会和竹子争取营养,必须拔掉。于是我喊来妹妹,一起拔草,一阵狂挖,发现它的根很深,一气之下,我把它连根拔出来了。我为竹子除害了,正自鸣得意,正好被搬着椅子出来晒太阳的爷爷看到了,一见那棵“草”,说“那不是杂草,是棵树苗啊”。我们居然拔了一棵树!瞬间我像被泼了一头凉水,心里凉了半截,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吓得不得了,于是忙问爷爷“拔都拔了,该怎么办啊?”,爷爷环顾四周,发现一个空罐头瓶,指着说“先种那里面吧,种好了浇点水,应该能活”,我和妹妹一听能补救,像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马上就行动起来。我扶着树苗,妹妹填土,然后我浇了点水,哈,大功告成了,毁树的罪恶感也消逝了许多。
人有时候犯下的错误是可以补救的,及时的补救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不敢面对错误,不补救,就可能小事变大,无法挽回。就像俗话说的羊跑掉了补羊圈还不晚。
这次“拔草”事件让我明白,做事鲁莽没有好处,以后我要谨慎一些,犯了错,首先要认识并勇敢的承认,第一时间去补救错误。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与欣赏,材料题,默写题,综合性学习,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docx、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