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聚落的发展变化(解析版)-2022-2023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培优题典(粤人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4914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聚落的发展变化(解析版)-2022-2023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培优题典(粤人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4914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5 聚落的发展变化(解析版)-2022-2023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培优题典(粤人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4914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同步训练题
展开1.聚落的两种形态为( )
A.村庄和城市B.乡村和城市C.集镇和城市D.乡村和集镇
2.如图为北欧某地的民居,该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坡度大。北欧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湿润多雪B.干旱多风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
3.亚洲有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即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为两河流域.它们形成的共同条件是( )
A.都位于热带,热量丰富B.降水都很丰富
C.海运都很发达D.地形都比较平坦
4.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5.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A.人口更稀疏B.道路更稀少
C.建筑物更密集D.规模更小
6.城市与乡村聚落的主要差异是( )
A.宗教信仰B.劳动方式C.性别构成D.年龄结构
7.影响该地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B.人口C.气候D.植被
8.如图传统民居中能反映湿热环境条件的是( )
A.B.
C.D.
9.下列符合西北地区的景观是( )
A.B.
C.D.
10.如图示意身着纱丽的印度人,其生活的地区是( )
A.欧洲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11.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中不属于亚洲的是(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印度河流域
C.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D.尼罗河三角洲
12.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的旧聚落都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
B.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聚落都保存下来,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3.探究分析:
(资料)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该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据环境保护专家推算,每天呼吸这种空气就等于吸两包雪茄烟.
(1)墨西哥城属于 聚落.
(2)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
(3)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 、 相协调,与 发展相适应.
专题15 聚落的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聚落的两种形态为( )
A.村庄和城市B.乡村和城市C.集镇和城市D.乡村和集镇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解答】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故选:B。
2.如图为北欧某地的民居,该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坡度大。北欧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湿润多雪B.干旱多风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
【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北欧纬度较高,该地区被北极圈穿过。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北欧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说明森林资源丰富,该地气候湿润;民居屋顶坡度大,说明北欧地区冬季多雪,屋脊坡度大是为了使积雪迅速滑落。所以北欧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湿润多雪。
故选:A。
3.亚洲有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即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为两河流域.它们形成的共同条件是( )
A.都位于热带,热量丰富B.降水都很丰富
C.海运都很发达D.地形都比较平坦
【分析】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
【解答】解: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
故选:D。
4.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解答】解: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故选:D。
5.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A.人口更稀疏B.道路更稀少
C.建筑物更密集D.规模更小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答】解: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人口更密集,建筑物密集,道路稠密。
故选:C。
6.城市与乡村聚落的主要差异是( )
A.宗教信仰B.劳动方式C.性别构成D.年龄结构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解答】解: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可见生产方式有差异是形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主要原因。
故选:B。
7.影响该地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B.人口C.气候D.植被
【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城市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从图中看出,受河流因素影响,该地城镇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其形态多为带状。依据题意。
故选:A。
8.如图传统民居中能反映湿热环境条件的是( )
A.B.
C.D.
【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据选项中景观特点解答。
【解答】解:一个地方的民居往往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如图中A是干旱环境下的民居,B是较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民居(蒙古包),C是湿热气候条件下的高脚屋,D是窑洞,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故C正确。
故选:C。
9.下列符合西北地区的景观是( )
A.B.
C.D.
【分析】西北地区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可见影响植被如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的东西差异。
【解答】解:读图可知,A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水乡风光,B是青藏地区的布达拉宫,C是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D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而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故选:C。
10.如图示意身着纱丽的印度人,其生活的地区是( )
A.欧洲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分析】现在亚洲约有50个国家,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其中,北亚即西伯利亚地区,属俄罗斯.
【解答】解: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上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5个国家和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洋中有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个岛国;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印度的传统女装是沙丽,明显具有“宽衣长带”的特点,这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而设计的;宽松的衣服便于通风散热,长带状的纱丽上端和杜巴尔达围巾还可用来遮阳或擦汗。
故选:C。
11.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中不属于亚洲的是(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印度河流域
C.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D.尼罗河三角洲
【分析】人类文明发源地主要有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流域,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解答】解: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主要有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流域,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结合题意。
故选:D。
12.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的旧聚落都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
B.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聚落都保存下来,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聚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应有选择的保留,并进行维护.
【解答】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根据题意,选项D符合。
故选:D。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3.探究分析:
(资料)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该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据环境保护专家推算,每天呼吸这种空气就等于吸两包雪茄烟.
(1)墨西哥城属于 城市 聚落.
(2)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C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
(3)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 资源 、 环境 相协调,与 社会经济 发展相适应.
【分析】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解答】解:墨西哥城属于城市聚落.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区别是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故答案为:(1)城市;(2)C;(3)资源;环境;社会经济.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18 13:51:33;用户:初中账号13;邮箱:3560914741@xyh.cm;学号:39888725
初中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在地球上,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该日气温日较差约为,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赤潮是哪种环境污染的标志,解决图示问题的合理有效措施有,海龟对话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