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 (附参考答案和易错成语)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 (附参考答案和易错成语)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 (附参考答案和易错成语)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 (附参考答案和易错成语)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 (附参考答案和易错成语)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 (附参考答案和易错成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子曰,曾子曰,颜渊问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     )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                 )而正 (      )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子曰:“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子曰:“见贤( )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论语·里仁》)
    6.子曰:“质(          )胜 ( )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9.子曰:“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 (           )己复 (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 ),请事 (             )斯语矣。”(《论语·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小子 (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 ),可以观 ( ),可以群 ( ),可以怨 (           )。迩 (   )之事 (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大学之道》/《礼记》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 )。

    《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有不忍人之政矣;以(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 )之掌上。所以( )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 )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恻隐( )之心——非所以( )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     )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     )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   )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     )不能者,自贼(     )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     )之矣,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       )父母。”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轂(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       )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       )者无功,自矜(       )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也。(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       )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         )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五石之瓠》/《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     )我大瓠(     )之种,我树( )之成( )而实( )五石(            )。以(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     )也;剖之以为(        )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 )其无用而掊(      )之。” 庄子曰:夫子固( )拙于用( )大(         )矣!宋人有善为不龟(      )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       )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     )之。”客得之,以(   )说吴王。越有难(                      ),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        )也,或(       )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      )以为大樽(               ),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兼爱》/《墨子》
    圣人(               )以( )治天下为(   )事者也(句式      ),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 )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   )之如医之攻(   )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 )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 )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 )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 )乱之所自起。当(           )察乱何自起(句式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     )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句式         ),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            );弟自爱(句式         ),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            )父之不慈(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者亦然(       )。盗爱其室(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           )其室;贼爱其身(      ),不爱人,故贼(           )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 ),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           )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       ),具(     )此而巳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       )天下兼相爱,爱人若(       )爱其身,犹(       )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       )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 )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        )得不禁恶而劝(       )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则乱。故子墨子( )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句式          )。



    附:参考答案和易错成语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 (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意为“把……怎么样”)?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道:道理,真理。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子曰:“见贤(贤:有贤德、有才华的人)思齐(齐:与……看齐)焉,见不贤而内(内:在心里)自省也。”(《论语·里仁》)
    6.子曰:“质(质朴、朴实)胜 (胜:胜过,超过)文(华美、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 (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已:停止),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为山:堆积土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9.子曰:“知(同“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 (约束、克制)己复 (复:实践,实行)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条目、细则)。”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敏:聪明,机智),请事 (实践、从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恕:推己及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小子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指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群 (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 (指讽刺时政)。迩 (近)之事 (事:侍奉)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大学之道》(《礼记》)
    大学之道,在明(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深),虑而后能得(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
    《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才)有不忍人之政矣。以(用)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转)之掌上。所以(…的原因)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表判断):今人乍( 突然 )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恐惧)恻隐(怜悯 )之心;非所以(因为)内交(结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博取)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厌恶)其声而然(这样)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对自己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发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谦逊推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认为)不能者,自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充实)之矣,若火之始然(燃),泉之始达(涌出)。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侍奉)父母。”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轂(车轮的中心位置,与辐相接),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和泥)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踮起脚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显露)者不明,自是(正确)者不彰。自伐(自我夸耀)者无功,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长(长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通“形”,形体),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为,做)也。(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刚强)。知足者富,强行(勉强而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持守),其未兆易谋(谋划),其脆易泮(通“判”,分离),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细小的枝桠);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蔂”,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慎(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五石之瓠》/《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赠送 )我大瓠(葫芦 )之种,我树(种植、培育 )之成(成熟)而实(结的葫芦)五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以(介词,用)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拿起来)也;剖之以为(把它作为)瓢,则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无所容。非不呺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大也,吾为(因为)其无用而掊(砸破)之。” 庄子曰:夫子固(实在)拙于用(使用)大(形作名,大东西)矣!宋人有善为不龟(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省略句,省略“以”,“以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不超过)数金;今一朝而鬻(卖,出售)技百金,请与(给)之。”客得之,以(来)说吴王。越有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吴王使之将(统帅军队)。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同一,一样的)也,或(有的人)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考虑 )以为大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也夫!
    《兼爱》/《墨子》
    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治天下为(作为)事者也(判断句),必知乱之所自起(产生的地方),焉(于是、才)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治理)。譬(比)之如医之攻(医治)人之疾者然(一样),必知疾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不)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考察)乱之所自起。当(通“尝”,尝试)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宾语前置),不爱父,故亏(使动,使……亏损)父而自利(使动,使……受益);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即使)父之不慈(形作动,慈爱)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者亦然(这样)。盗爱其室(家),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室;贼爱其身(自己),不爱人,故贼(名作动,劫夺财物)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卿大夫的封地),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卿大夫的封地),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纷乱之事),具(完备)此而巳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假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像)爱其身,犹(仍然)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怎么施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通“又”)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通“又”)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怎么)得不禁恶而劝(鼓励)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互相)恶则乱。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判断句)。


    易错成语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錯例〗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却从容不迫地抹着桌子。(褒词贬用)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自然。〖错例〗大家因他乐于助人,从善如流,所以都称他为活雷锋。
    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创新。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不用于时间有先有后。〖错例〗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蠢蠢欲动(贬)——指敌人或坏分子策划或开始进行攻击、破坏活动。
    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的;强,振奋。原指能振奋人的意思。现在形容某人某事大体上能使人满意。〖错例〗我国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还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因此,我国的队员不通过补课根本无法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错例〗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改“强人所难”为好)(93)〖错例〗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正例】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局或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正例】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城下之盟——因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和约。多误解为签订下合同例。〖错例〗两个贪婪的家伙以为法院没有掌握他们鲸吞公款的罪行,利用机会订立城下之盟。
    诚惶诚恐——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客套话。现在指惶恐不安。〖错例〗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错例〗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 诚惶诚恐 ,被困难吓倒。
    猝不及防----来不及防备,往往指不好的事〖错例〗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正例】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处心积虑(贬)——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做坏事)。〖错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98)〖错例〗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错例〗金教授退休后又被学校聘回,他非常兴奋,初出茅庐,就攻克了好几项国家课题。
    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错例〗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错例〗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着浓烟滚滚,火光映天。〖错例〗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正例】华丽大气的舞美,穿云裂石的声腔,重构历史的创新,让古老的高甲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令观众心随剧走,如痴如醉
    惨淡经营(褒)——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错例〗虽然这公司在亚洲地区的肯德基连锁店一直业绩不错,并呈上升趋势。而它在欧美却一直是惨淡经营。两个月亏损3亿英镑。(应该为“走下坡路”) 【正例】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草菅人命——草菅(jiān),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者轻视人命,任意杀害。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姹紫嫣红——姹:chà,美丽。嫣:yān,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错例〗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出尔反尔(贬)——尔,你。现在多用来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错例〗老王这个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评书迷,经常听的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正例】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原来比喻诗写得清新。后也比喻女性的美丽。
    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沧海一粟——好像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或数量极少。
    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正例】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错例〗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01)
    曾几何时——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能误为“曾经”。〖错例〗今天的野狼峪,沟壑纵横,曾几何时,就将“天堑变通途”。〖错例〗母亲是个多么善良、贤淑的女人啊。曾几何时,她是我作为女人的第一楷模。【正例】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层出不穷----【正例】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词滥调(贬)——滥:空泛。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错例〗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