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4.2 电解池【分层解读】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4 次下载
- 课题4.2 电解池【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6 次下载
- 专题0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专题检测试卷(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专题检测试卷(基础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专题检测试卷(提高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6 次下载
专题0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专题检测试卷(提高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专题检测试卷(提高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a=c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水煤气的制取反应 ⑥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A.①⑥ B.②③⑤ C.①④ D.②⑤⑥
3.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2Na+ 2H2O= 2NaOH+H2↑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有化学键断裂的是吸热过程,并且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2)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3)2H2(g)+O2(g)===2H2O(l) ΔH3=-571.6 kJ/mol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为
A.-488.3 kJ/mol B.-244.15 kJ/mol C.488.3 kJ/mol D.244.15 kJ/mol
5.反应A→C分两步进行:①A→B,②B→C。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物质中B最不稳定
B.反应A→B的活化能为E1
C.反应B→C的ΔH=E4-E3
D.整个反应的ΔH=E1-E2+E3-E4
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
| 实验事实 | 热化学方程式 | 评价 |
A | 已知△H=-57.3kJ/mol,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 △H=-114.6kJ/mol, | 正确 |
B | 已知 △H=-57.3kJ/mol,将醋酸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 △H=-57.3kJ/mol | 不正确;因为醋 酸的状态应为“1”,不是“aq” |
C | 气体与适量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放出热量 | △H=-130.3kJ/mol | 不正确;因为反应 热△H=-260.66kJ/mol |
D | 已知、下,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 △H=-393.51kJ/mol | 不正确;同素异形体要注名称:(石墨,) |
7.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2H2(g)+O2(g)=2H2O(g) ∆H2=-483.6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C.2Na(g)+ O2(g)=Na2O2(g) ∆H1;2Na(s)+ O2(g)=Na2O2(g) ∆H2,则∆H1<∆H2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若将0.5mol/L的稀H2SO4与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8.已知反应:① △H=-221 kJ/mol,
②△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9.P4(白磷,s)⇌4P(红磷,s) ΔH=-17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当1mo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
D.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量
10.下列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易量热计的隔热层是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B.使用玻璃搅拌器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D.测酸液温度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后再测碱液的温度
11.已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当生成1 mol气态AB时,吸收能量
D.断裂1 molA-A键和1 mol B-B键共放出(a-b) kJ能量
1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化学键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键:,键:,键:(、、均为正数)。则反应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的能量 B.释放的能量
C.释放的能量 D.吸收的能量
13.已知;
若使液态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为)( )
A. B. C. D.
14.在一定条件下,CH4和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g)+2O2(g)===2H2O(l)+CO2(g) ΔH=-890.31 kJ·mol-1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如果有CH4和CO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62.96 kJ,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 g白色沉淀。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O的体积比约为
A.1∶2 B.1∶3 C.2∶3 D.3∶2
15.最近有科学家发现正丁烷脱氢或不完全氧化也可制得1,丁二烯,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②可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B.由①和②可推知:
C.
D.由①和②可知,同质量的正丁烷转变为1,丁二烯所需要的能量相同
16.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气体溶于水放热,则的△H1<0
B.相同条件下,的△H2比的小
C.相同条件下,的(△H3+△H4)比的大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键放出能量,则该条件下△H2=+akJ/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1)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Ⅲ: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分解反应:
其中二聚为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时,完全分解):
0 | 40 | 80 | 160 | 260 | 1300 | 1700 | ||
35.8 | 40.3 | 42.5 | 45.9 | 49.2 | 61.2 | 62.3 | 63.1 |
已知:;则反应的________。
18.研究NOx、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O2和单质S。已知:
①
②则CO、SO2气体反应生成固态硫和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知:
①
②若用标准状况下3.36LCO将NO2还原至N2(CO完全反应),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kJ(用含有a和b的代数式表示)。
(3)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
②
若1molCH4将NO2还原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0kJ,则________。
19.(1)已知稀溶液中,1molH2SO4与2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碳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写出表示碳的燃然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已知CO(g)转化成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25℃、10lkPa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kJ,经测定,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g白色沉淀,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
②C(s)+O2(g)═CO2(g)△H2=-393.5kJ/mol
③H2(g)+O2(g)═H2O(l)△H3=-285.8kJ/mol写出由C(s)、H2(g)和O2(g)化合生成CH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20.发射卫星时可用肼()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
①
②
③
④
(1)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若用氟气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多,试写出气态肼和氟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氟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实验测定,也可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1)实验方法测定反应热
①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仪器除量热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应将NaOH溶液__(填“一次性”或“分多次”)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内筒中;溶液混合后,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___,记为终止温度。
②实验测得在一定温度下,0.2molCH4(g)与足量H2O(g)完全反应生成CO2(g)和H2(g)吸收3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2)通过化学计算间接获得反应热
①已知断裂1molH—H键、I—I键、H—I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36kJ、153kJ、299kJ。则反应H2(g)+I2(g)=2HI(g)的△H=___kJ•mol-1。
②已知:CO(g)+2H2(g)=CH3OH(g) △H1=-90.8kJ•mol-1;
2H2(g)+O2(g)=2H2O(l) △H2=-571.6kJ•mol-1;
H2(g)+O2(g)=H2O(g) △H3=-241.8kJ•mol-1。
根据上述反应计算H2的燃烧热△H=__kJ•mol-1;CH3OH(g)+O2(g)=CO(g)+2H2O(g)△H=__kJ•mol-1。
22.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中ΔH=__________(用含有a、b的关系式表示)。
(2)若图示中表示反应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则b=_____kJ·mol-1,x=________。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忽略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热的影响,根据上题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当反应中有1 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