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高三三模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雨生红球藻是一种淡水藻类,与水绵相同,属于绿藻类的自养生物。该藻能大量积累虾青素而呈现红色,虾青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具有脂溶性,不溶于水。下列有关红球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红球藻置于海水中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
B.红球藻中的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
D.红球藻的结构和蓝藻(蓝细菌)相同,都属于原核生物
2.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微小的结构层次
②新冠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③新冠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④为了研究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3.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胞内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将大量需要运输的物质分拣、包装到囊泡中,利用动力蛋白水解ATP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移动,高效精确地将物质运输到相应结构中发挥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可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B.核糖体可出芽形成囊泡将肽链运往内质网进行加工
C.在胞内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D.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伴随着能量代谢
4.在黑藻中,叶绿体非常丰富,但在嫩叶中叶绿体数目不多,下列有关用黑藻作实验材料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藻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B.黑藻嫩叶可用于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
C.黑藻液泡为无色,不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D.将黑藻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可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实验
5.下图为某动物(2N=4)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所示细胞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与DNA随着丝点一分为二而加倍。
B.图②所示阶段一定会有交叉互换的发生。
C.图③所示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若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6.2020 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我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据此下列有关蝗灾防控的设想,最不具备可行性的是( )
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诱导蝗虫聚集,再加以防治
B.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 直接杀死蝗虫,进行化学防治
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集群信息素”,干预蝗虫的迁徙行为
D.可利用“集群信息素”的拮抗剂,阻止蝗虫聚集
7.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核衣壳蛋白质主要有L1和L2构成,并能与免疫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研究表明,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人白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水平往往下降,可能导致子宫颈癌,而注射HPV疫苗能预防子宫颈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
A.HPV首次进入机体时引起体液免疫,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细胞免疫
B.HLA分子减少,导致被侵染的细胞无法有效呈递抗原信息,从而逃避免疫监视
C.HPV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D.接种HPV疫苗的女性不会有患子宫颈癌的风险
8.细胞色素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参与细胞呼吸与细胞凋亡。植物感染病原体后,会导致植物线粒体中的氧气还原成水的过程不完全而产生活性氧(ROS),过量的ROS会引起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诱导植物细胞凋亡,同时病原体被消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还原成水所需的[H]全部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B.感染细胞的凋亡能阻止病原体对其它细胞的感染
C.细胞色素C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D.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CO2和[H]与细胞色素C有关
9.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外正内负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
10.土壤中的圆褐固氮细菌可以利用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硝化细菌能将氨转变为硝酸盐。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后将其同化为有机氮,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植物体内的有机氮同化为动物体内的有机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圆褐固氮菌增殖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圆褐固氮菌和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生产者
C.氮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脂肪
D.氮是以含氮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传递的
11.下图表示细胞凋亡的部分原理,其中DNase为脱氧核糖核酸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s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类似结构的蛋白酶,负责选择性切割某些蛋白质。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DNase能够破坏细胞的生命控制系统,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C.在凋亡诱导因子的诱导下,相关凋亡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合成,也有蛋白质的降解
12.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过程中基因的转录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色氨酸调控机制和胞内色氨酸的浓度呈正相关
B.该复合物需要穿过核孔才能结合色氨酸操纵子
C.该过程体现了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D.大肠杆菌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色氨酸
13.已知三体豌豆(2n+1)减数分裂形成的n+1型雄配子不能成活,而雌配子则育性正常,现有一株2号染色体三体高茎豌豆自交,收集该植株的种子种植,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子代高茎:矮茎=1:0,则亲本基因型是AA,决定株高的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B.若子代高茎:矮茎=3:1,则亲本基因型是Aa,决定株高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C.若子代高茎:矮茎=2:1,且高茎豌豆中三体的比例为7/12,则亲本基因型是Aaa
D.若子代高茎:矮茎=18:1,且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比例为1/2,则亲本基因型是AAa
14.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氧气不足时,细胞内原本需要被清理的转录调控因子HIF-1α无法降解,指导细胞大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糖蛋白激素)。EPO能刺激红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来运输更多的氧气。HIF-1α的清理需要一种名叫VHL的蛋白质。作用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用核孔抑制剂,能提高HIF-1α含量,满足癌细胞对氧气的需求
B.常氧条件下氧气参与HIF-lα羟基化,其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C.提高癌细胞内HIF-1α的含量,就有可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
D.缺氧条件下,HIF-1α含量增加,与ABNT结合促进EPO基因的表达
15.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分别由Z染色体上R、r基因控制,蚕卵颜色的紫灰和白色分别由10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雄蚕的吐丝率更高,为了在家蚕还未孵化时通过卵色判断蚕的性别,科研育种人员采用辐射的方法处理,获得了一只如图所示的味盲型紫灰卵雌蚕(10号染色体上基因用b0表示)(注:仅有一个卵色基因的卵不能孵化成幼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处理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诱变后得到的雌蚕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B.用该突变体与隐性纯合子为亲本杂交,子代中味盲型白卵雄幼蚕的概率为 1/3
C.用该突变体与味盲型白卵异性蚕杂交,子代中有两种基因型的卵无法孵化成幼蚕
D.该突变体可以产生 bZr、0Zr、bWB三种类型的配子
二、多选题
16.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RNA病毒),整个病毒体呈球形,在核衣壳外包含有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即包膜),膜上插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糖蛋白,能侵染人肝细胞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是HCV入侵细胞的重要受体之一,使用siRNA敲低Sec24C或抑制剂削弱COPⅡ运输通路均能减少Claudin-1在细胞表面的定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CV的RNA和包膜均含有磷元素
B.HCV中的基因指导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合成
C.HCV侵染人体肝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同
D.使用siRNA敲低Sec24C或抑制剂削弱COPⅡ运输通路能抑制HCV的入侵
三、综合题
17.细辛是一种在森林下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下图是光照强度对两种植物(甲、乙)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注: 已知O2可与C5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请据图作答:
(1)图中代表滨藜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是 ,判断依据是 。
(2)甲b1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来自 ,此时叶肉细胞内的[H]用于 。
(3)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b2和c时,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和 。图中e点时,甲、乙植物固定CO2量的情况是 (相等、甲多于乙、乙多于甲)。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低O2浓度相比,高O2浓度更能抑制光合作用,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的光合作用的过程,解释其原因: 。
18.2021年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WHO报告了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病例,此后迅速成为南非主要流行株,并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接种新冠疫苗仍是对抗新冠疫情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感染Omicron病毒发烧至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体温高于38.5℃时,应及时服用退烧药物。退烧过程中,机体增加散热的方式主要有 (答出两点)。
(2)科学家猜测艾滋病患者更易感染Omicron变异株,从免疫学角度出发,其原因可能是: 。
(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疫苗,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以检测该疫苗是否有效:
材料与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疫苗(用生理盐水配置)、Omicron病毒、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浓度;
③给甲、乙两组小鼠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浓度,并统计 。
(4)若疫苗效果显著,请在坐标系中用柱状图形式呈现两次检测的抗体浓度:
19.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介于水陆之间,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湿地污染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湿地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相关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生物组成
千克重鱼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湿地具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污水、提供休闲环境等功能,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某种昆虫严重啃食湿地中的挺水植物,破坏湿地景观,为降低该昆虫的种群密度,研究小组用录音机模拟雄虫的鸣叫声,捕杀吸引而来的雌虫,这属于 防治。
(2)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河蚌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 ,另一部分用于河蚌生长、发育、繁殖。
(3)通常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体个数远远少于第二营养级,主要原因是 。
(4)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用分数表示)
(5)由表可知,该湿地正在遭受汞污染,某植物能大量吸收汞,需对其定期收割并无害处理,原因是 。
20.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图所示。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3)若子代中出现一只分叉毛雌果蝇,关于它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该个体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该个体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
假说三:该个体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若假说一成立,经显微镜观察,该个体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的个数为 个;
②已知可以对A、a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若假说二成立,经显微镜观察,该个体初级卵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 个;
③现已确定发生原因为基因突变,则应为 (显/隐)性突变。让该突变个体与直毛雄蝇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2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不添加特殊营养物)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满足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上才能正常生长。现将诱变处理后的菌液稀释后接种于某培养基上培养,用灭菌牙签逐个挑取待测菌,先后点接于A、B培养基上,前后位置及号码相对应,培养后菌落生长情况如图,请回答:
(1)在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选择消毒或灭菌要根据无菌操作的对象及目的而定
B.对玻璃器皿、涂布器、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应进行灭菌处理
C.接种用的无菌操作台要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D.在倒平板时,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面上
E.涂布器蘸取菌液后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上
(2)在该实验中,用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目的是 。
(3)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 , A、B培养基应分别为 培养基、 培养基(填“基本”或“完全”)。
(4)为进一步确定缺陷型菌株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培养基 (填“A”或“B”)中的 号菌落分别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 ℃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用 洗涤菌体3次并制备成菌悬液。
②吸取1 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约15 mL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基本琼脂培养基,冷凝后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皿底划分五个区域,做好标记。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结晶或粉末(五组混合氨基酸如下表所示),制作 (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
所含氨基酸
A
组氨酸
苏氨酸
谷氨酸
天冬酰胺
亮氨酸
B
精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C
酪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丙氨酸
D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组氨酸
丝氨酸
E
胱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的A、D区域出现生长圈,则说明该缺陷型属于 。
22.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现可以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 下图甲为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HSA基因)的DNA片段, Sau3A Ⅰ、EcoRⅠ、BamH Ⅰ为三种限制酶,图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乙是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示意图;图丙是土壤农杆菌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限制酶中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是 ;为了使目的基因与质粒定向连接,切割图甲所示DNA片段的最佳方案是选用 酶,所得重组质粒 (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被BamH Ⅰ切割。
(2)获取HSA基因还可以通过下列方式:首先采集人的血液,从中提取 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HSA基因。与基因组文库获取的目的基因相比,利用cDNA作为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其特点是不含 。
(3)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利用动物生产人的血清蛋白成为可能,下图是上海某研究所培育生产出血清蛋白奶牛的流程。请据图回答。
①此操作流程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 、 等。
②在进行性别鉴定时,需要取囊胚的 细胞做DNA分析。据图分析,小牛1、2、3的性别是 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红球藻生活在淡水中,如果将红球藻置于海水中,可能由于细胞外溶液浓度过高,使红球藻失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红球藻的结构类似水绵,含有叶绿体,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虾青素具有脂溶性,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来提取,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红球藻是一种淡水藻类,与水绵相同,属于绿藻类的自养生物”,所以红球藻是真核生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到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2.【答案】B
【知识点】病毒
【解析】【解答】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错误;
②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拟核,无细胞器,②错误;
③新冠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③正确;
④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④错误。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四种;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一般只提供模板(也可能提供逆转录酶),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或宿主)提供。
3.【答案】D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而是在红细胞内发挥作用,不能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A错误;
B、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出芽,B错误;
C、在胞内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C错误;
D、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故伴随着能量代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答案】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黑藻中,叶绿体非常丰富,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A正确;
B、在嫩叶中含有叶绿体,可用于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B正确;
C、黑藻液泡为无色,但叶绿体是绿色,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C错误;
D、黑藻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可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色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溶解速度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2、 用高倍镜观察,可见叶绿体呈椭球形或球形。观察叶绿体应选用富含叶绿体的藓类叶片或菠菜叶等。由于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呈绿色,所以不需要染色。
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到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环境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各物质含量的变化:
(1)改变光照条件:光照由强到弱,二氧化碳供应不变,光反应减弱,NADPH、ATP减少,氧气产生量减少,C3还原减弱,二氧化碳固定正常,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合成量减少。
(2)改变二氧化碳浓度:光照不变,二氧化碳供应减少,暗反应减弱,二氧化碳固定减弱,C3还原正常,C3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NADPH、ATP增加,氧气产生量减少,(CH2O)合成量减少。
5.【答案】D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A、图①所示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随着丝点一分为二而加倍,DNA数目不变,A错误;
B、图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图③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细胞质中没有染色体但是还有DNA分子,C错误;
D、图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发生交叉互换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也可能出现等位基因,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2、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6.【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诱导蝗虫聚集,利用生物信息在群体中的作用,再加以防治,A可行的;
B、使用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 不能直接杀死蝗虫,信息素的利用属于生物信息,B错误;
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集群信息素”,干预蝗虫的迁徙行为,C正确;
D、可利用“集群信息素”的拮抗剂,阻止蝗虫聚集,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种类:①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②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动物的各种动作。
(2)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7.【答案】B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HPV首次进入机体时主要引起体液免疫,再次进入机体时主要引起二次免疫,HPV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免疫,A错误;
B、由题意“人乳头瘤病毒(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可知,被HPV侵染的细胞由于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从而无法有效呈递抗原信息,从而逃避免疫监视,B正确;
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D、由于记忆细胞的时效性以及病毒的变异等原因,接种了HPV疫苗的女性仍然会有宫颈癌发病危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8.【答案】B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氧气还原成水所需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A错误;
B、感染细胞的凋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B正确;
C、细胞色素C是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促进[H]和O2结合,生成水,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H2OCO2+[H]+少量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O2H2O+大量ATP。
2、 细胞凋亡 意义:细胞凋亡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大分子会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9.【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A、多巴胺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可引发突触后膜的兴奋,故与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外正内负→外负内正,A错误;
B、从图中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重新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其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B正确;
C、吸毒者的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分子中,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度降低,吸毒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可卡因的摄入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即吸毒成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是多巴胺不是可卡因,C错误;
D、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使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减弱,进而导致毒瘾更大,不能缓解毒瘾,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0.【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圆褐固氮菌是细菌,没有线粒体,因此增殖所需能量全部由细胞质基质提供,A错误;
B、圆褐固氮菌利用的是土壤腐殖质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错误;
C、脂肪中只含C、H、O,氮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等含氮有机物,C错误;
D、氮是以含氮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传递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11.【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根据凋亡诱导因子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可知,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
B、DNase能切割DNA,破坏DNA,进而影响代谢,B正确;
C、凋亡诱导因子会激活凋亡相关的基因,没有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
D、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凋亡相关的基因会表达出相关的蛋白质,某些蛋白质会被降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该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如正常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意义:细胞凋亡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12.【答案】C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转录
【解析】【解答】A、据图分析,当色氨酸不足量时,阻遏蛋白失活,色氨酸被合成;当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与活性阻遏蛋白结合的复合物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止RNA聚合酶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导致色氨酸基因的转录受抑制,色氨酸调控机制和胞内色氨酸的浓度不是正相关关系,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孔,B错误;
C、该过程体现了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C正确;
D、大肠杆菌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色氨酸合成酶的mRNA,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转录:
(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
(2)条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需要ATP和RNA聚合酶。
(3)过程:
13.【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该高茎豌豆自交,若子代高茎:矮茎=1:0,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应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A,决定株高的基因可能在2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不在2号染色体上,A错误;
B、该高茎豌豆自交,若子代高茎:矮茎=3: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性状分离比,则亲本基因型是Aa,决定株高的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B错误;
C、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a时,产生的雌配子为2Aa、2a、A、aa,可育的雄配子为A、2a,则子代基因型为2AAa、5Aaa、AA、4Aa、2aaa、4aa,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2:1,高茎豌豆中三体的比例为7/12,C正确;
D、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a时,产生的雌配子为2Aa、2A、AA、a,可育的雄配子为2A、a,则子代基因型为2AAA、5AAa、2Aaa、4AA、4Aa、aa,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17: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比例为1/2,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由题可知,亲本为一株2号染色体三体高茎豌豆,豌豆自然状态下进行自交。假设控制株高的基因为A、a,若决定株高的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是AA或Aa;若决定株高的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则亲本是AAA或AAa或Aaa。三体 AAA 可以产生有活性的雌配子的类型为1/2A、1/2AA,有活性的雄配子只有A;三体AAa可以产生有活性的雌配子的类型为2/6A、1/6a、2/6Aa、1/6AA,有活性的雄配子的类型为2/3A、1/3a;三体Aaa可以产生有活性的雌配子的类型为1/6A、2/6a、2/6Aa、1/6aa,有活性的雄配子的类型为1/3A、2/3a。
14.【答案】D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施用核孔抑制剂,HIF-1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转录调控作用,红细胞携带氧气能力减弱,细胞内氧气含量减少,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常氧条件下,HIF-1a和氧气结合,在脯氨酰羟基化酶的催化下,HIF-1a发生了羟基化并和VHL蛋白结合,形成HIF-1α-VHL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降解为若干碎片,其作用场所不在线粒体内,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B错误;
C、据题意可知,抑制癌细胞中HIF-lα基因的表达,使其细胞内部HIF-1a蛋白含量降低,可以抑制EPO的合成,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C错误;
D、由图可知,缺氧条件下,HIF-1α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与ABNT结合形成缺氧诱导因子,促进EPO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H2OCO2+[H]+少量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O2H2O+大量ATP。
15.【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10 号染色体上B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诱变后的雌蚕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 该突变体基因型为b0ZrWB,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比例为bZr:0Zr:bWB:0WB=1:1:1:1,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bbZrZr(味盲型白卵雄蚕),产生配子的种类为bZr,仅有一个卵色基因的卵不能孵化成幼蚕,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ZrZr:bbZrWB:b0ZrWB=1:1:1,其中味盲型白卵雄幼蚕(bbZrZr)的概率为1/3,B正确;
C、用该突变体与味盲型白卵异性蚕杂交,即b0ZrWB×bbZrZr,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子代中有1种基因型的卵无法孵化成幼蚕,C错误;
D、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突变体可以产生 bZr、0Zr、bWB、0WB四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1)缺失:缺失某一片段;
(2)重复:增加某一片段;
(3)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4)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16.【答案】B,C
【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病毒
【解析】【解答】A、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HCV的包膜为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含有磷脂,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故HCV的RNA和包膜均含有磷元素,A正确;
B、“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是HCV入侵细胞的重要受体之 一”,则该蛋白是位于宿主细胞膜上的,是由宿主的基因指导合成的,B错误;
C、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都相同,HCV侵染人体肝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HCV病毒侵入机体需要借助细胞膜的识别作用,故使用siRNA敲低Sec24C或抑制剂削弱COPⅡ运输通路均能减少Claudin-1在细胞表面的定位,通过阻止HCV与细胞膜的识别而抑制HCV的入侵,D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是C、H、O、N,糖类是C、H、O,脂肪是C、H、O,固醇是C、H、O,磷脂是C、H、O、N、P,核酸是C、H、O、N、P。
2、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17.【答案】(1)甲;滨藜生活在沙漠适应较强光照,甲曲线对应的光饱和点(或补偿点)更大
(2)细胞呼吸释放和大气中;与O2结合形成水,参与暗反应还原C3
(3)光照强度;CO2浓度(CO2浓度、温度);甲多于乙
(4)O2浓度高,会降低光反应,从而抑制光合作用。高O2与更多的C5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C3(减少了CO2固定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甲代表滨藜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因为滨藜生活在沙漠适应较强光照,甲曲线对应的光饱和点(或补偿点)更大。
(2)甲b1点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但进行光合作用的只有叶肉细胞,而进行呼吸作用的除了叶肉细胞还有其他细胞,故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来自细胞呼吸释放和大气中的CO2,此时叶肉细胞内的[H],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O2结合形成水,光反应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还原C3。
(3)光照强度为b2时,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在c时已经大于光饱和点,故此时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CO2浓度、温度)。图中e点时,甲、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所以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甲植物固定CO2量多余乙。
(4)根据题干信息,“O2可与C5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O2浓度高,会降低光反应,从而抑制光合作用。高O2与更多的C5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C3(减少了CO2固定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I(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光能提供能量促使ADP和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第二个阶段合成有机物的化学反应。
(2)暗反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Rubisco的作用下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又形成C5。
2、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H2OCO2+[H]+少量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O2H2O+大量ATP。
18.【答案】(1)大于;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
(2)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T淋巴细胞,降低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甲组用注射器接种适量的疫苗,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均注射适量且等量的Omicron病毒;发病率
(4)
【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体温平衡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1)发烧至38.5℃的过程中,即体温升高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退烧时,通过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等途径增加散热。
(2)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HIV所患的一种病,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T淋巴细胞,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因此艾滋病患者更易感染Omicron变异株。
(3)由题可知,该实验想要探究该疫苗的效果,因此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该疫苗,因变量为发病率,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故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②甲组用注射器接种适量的疫苗,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浓度;③给甲、乙两组小鼠均注射适量且等量的Omicron病毒,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浓度,并统计发病率。
(4)若疫苗效果显著,甲组因为注射了疫苗,而乙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没有注射疫苗,因此第一次检测,甲组存在抗体,乙组不存在抗体;因为注射适量且等量的Omicron病毒后,甲组会引发二次免疫,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浓度比初次免疫大,而乙组会引发初次免疫,会产生一定浓度的抗体。故可绘制柱状图如下图所示:
【分析】1、体温平衡调节:
2、HIV侵入人体增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
19.【答案】(1)直接价值和间接;生物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
(3)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种群数量也就越少
(4)11/8
(5)避免死亡后遗体被分解后,汞再度返回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1)“湿地具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污水”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提供休闲环境”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用录音机模拟雄虫的鸣叫声,捕杀吸引而来的雌虫,该过程中利用了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来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2)由题干可知,该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污染,因此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同化量包括两个方面,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能量。
(3)因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种群数量也就越少,因此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体个数远远少于第二营养级。
(4)设B的食物比例为C:E=1:1时,B获得的能量是x,B的食物比例为C:E=2:1时,B获得的能量是y,则消耗的生产者C的量是1/2x÷10%+1/2x÷10%÷10%=55x=2/3y÷10%+1/3y÷10%÷10%=40y,y/x=11/8,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11/8倍。
(5)因为植物吸收了大量的汞,为了避免死亡后遗体被分解后,汞再度返回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科研、农业生产原料、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氮、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
(3)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源头:太阳能。(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3)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4)散失途径: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5)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0.【答案】(1)X;子代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
(2)BbXAXa;BbXAY
(3)3;2;隐;直毛雌蝇:分叉毛雄蝇=1:1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子代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2)由分析可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分析可知,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Bb和Bb;子代雌蝇全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 和XAY,故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3)①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若显微镜观察到该雌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4个四分体,说明没有丢失染色体;如果该雌性个体丢失了一条染色体,只会观察到3个四分体,则假说一成立。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加倍,对A、a基因进行荧光标记,经显微镜观察,若该初级卵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4个,可证明该雌性个体没有发生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可以否定假说二;若荧光点的数目为2个,则该个体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假说二成立。③现已确定分叉毛雌果蝇的出现是基因发生了突变,则可能是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导致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由XAXa (直毛)变为XaXa(分叉毛),该突变雌性果蝇XaXa与直毛雄蝇XAY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直毛雌蝇:分叉毛雄蝇=1:1。
【分析】1、基因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可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1.【答案】(1)A;C
(2)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3)稀释涂布平板法;基本;完全
(4)B;6、8;无菌水;选择;组氨酸缺陷型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概述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1)A、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不同的,灭菌是将处理物体中的一切生物全部杀灭。在经过灭菌后的物体中,不再存在任何活着的生命;消毒是将物体中的微生物减少到不再危害人体(或其他需要保护的生物体)的程度,故答案为:消毒或灭菌要根据无菌操作的对象及目的而定,A正确;
B、操作者的双手只能使用消毒的方法,不能使用灭菌,B错误;
C、接种用的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线消毒处理,C正确;
D、在倒平板时,应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将培养皿打开,把培养皿盖倒放在桌面上,D错误;
E、应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E错误。
故答案为:AC。
(2)该实验中,用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以便筛选出目的菌株。
(3)过程①接种后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分布均匀,说明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菌体。A中菌落少于B中菌落,说明A中为基本培养基,B的培养基中添加了某种缺陷型菌种所不能合成的物质,即为完全培养基。
(4)①B中含有突变的缺陷型菌株(6、8),因此应用接种针挑取培养基B中的6、8号菌落分别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用无菌水洗涤菌体3次并制备成菌悬液。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结晶或粉末(五组混合氨基酸如表所示),制作选择培养基,以筛选出某种氨基酸缺陷型的菌株(只有相应氨基酸缺陷型菌株才能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区域生长)。根据题意可知,在培养基的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A和D两种培养基中存在缺陷的氨基酸,比较A和D的相同点,可知二者都含有组氨酸,因此可说明该缺陷型属于组氨酸缺陷型。
【分析】1、稀释涂布平板法:
(1)稀释:将10mL样本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取1mL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
(2)涂布:取0.1mL的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涂布器先浸在有酒精的烧杯中,再放在火焰上灼烧,待酒精烧尽、涂布器冷却后,再进行涂布。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3)培养:待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30~37°C)中培养1~2天 ,在涂布有合适浓度菌液的平板上可以观察到分离的单菌落。
(4)计数: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以减少偶然误差。
2、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3、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的培养基。
22.【答案】(1)BamHⅠ和Sau3AⅠ;BamHⅠ和EcoRⅠ;不一定能
(2)mRNA;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
(3)核移植;胚胎分割;滋养层;雌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分割;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解析】【解答】(1)根据图乙分析可知,Sau3AⅠ、EcoRⅠ、BamHⅠ三种限制酶,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是BamHⅠ和Sau3AⅠ,其粘性末端为(-GATC-);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目的基因在质粒上的连接方向不确定等情况,应该选择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两侧以及质粒,结合图1和图3分析,Sau3AⅠ会破坏目的基因,应该选择EcoRⅠ和BamHⅠ切割图1所示DNA片段。结合以上分析以及Sau3AⅠ与BamHⅠ酶的识别序列可知,形成的重组质粒上肯定含有EcoRⅠ、Sau3AⅠ的识别位点,不一定含有BamHⅠ的识别位点,所以所得重组质粒不一定能被BamHⅠ切割。
(2)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首先采集人的血液,从中提取mRNA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HSA基因。利用cDNA作为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其特点是不含启动子(和终止子)、内含子等。
(3)①重组细胞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而来了,重组细胞2是通过核移植技术而来的,重组细胞2培育成早期胚胎之后,再通经过胚胎分割技术分成的若干胚胎细胞,通过胚胎移植到不同受体母牛子宫内。
②进行性别鉴定需要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早期胚胎分离成的若干胚胎细胞发育成的小牛基因型是相同的,因为这些胚胎干细胞都是同一个重组细胞2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的。重组细胞2的核来自于重组细胞1,因此为雌性动物,性状大致相同。
【分析】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1)作用: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2)结果:在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切开产生黏性末端;在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产生平末端。
2、限制酶的选择原则: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割位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1)应选择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以便将目的基因“切出”。
(2)不能选择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以防破坏目的基因 。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8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2.0(37.2%)
主观题(占比)
54.0(62.8%)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72.7%)
主观题(占比)
6(27.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多选题
1(4.5%)
2.0(2.3%)
综合题
6(27.3%)
54.0(62.8%)
单选题
15(68.2%)
30.0(34.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59.1%)
2
容易
(13.6%)
3
困难
(27.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0(2.3%)
6
2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9.0(10.5%)
22
3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9.0(10.5%)
22
4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0(2.3%)
9
5
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
2.0(2.3%)
3
6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2.0(2.3%)
4
7
体液免疫
13.0(15.1%)
7,18
8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2.3%)
13
9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7.0(8.1%)
19
10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0(2.3%)
15
11
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2.0(2.3%)
8
1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2.0(2.3%)
1
1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0(2.3%)
5
14
质壁分离和复原
4.0(4.7%)
1,4
15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0(2.3%)
3
16
细胞膜的功能
2.0(2.3%)
11
17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2.0(2.3%)
9
18
细胞免疫
13.0(15.1%)
7,18
19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2.0(2.3%)
16
20
培养基概述及其分类
11.0(12.8%)
21
21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8.0(9.3%)
17
22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1.0(12.8%)
18
23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4.0(4.7%)
8,14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
2.0(2.3%)
10
25
胚胎分割
9.0(10.5%)
22
26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0.0(11.6%)
15,20
27
病毒
4.0(4.7%)
2,16
28
伴性遗传
10.0(11.6%)
15,20
29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8.0(9.3%)
17
3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0(8.1%)
19
31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8.0(9.3%)
20
32
细胞的凋亡
4.0(4.7%)
8,11
33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1.0(12.8%)
21
34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2.0(2.3%)
4
35
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2.0(2.3%)
5
36
体温平衡调节
11.0(12.8%)
18
37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9.0(10.5%)
22
38
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2.0(2.3%)
1
39
突触的结构
2.0(2.3%)
9
40
遗传信息的转录
2.0(2.3%)
12
4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7.0(8.1%)
19
42
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2.0(2.3%)
5
2023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名校2023届高三三模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名校2023届高三三模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