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十三 荷塘月色 朱自清教学ppt课件
展开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灯影浆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等
朱自清目送父亲的《背影》在远方消失,《春》终于来到了,处处都是《绿》,他先去观赏《荷塘月色》,再去泛舟《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最后来到了漂亮《威尼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使他觉得“这几天似乎有点异样。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需要明白什么;但什么也没明白。” 作者在当时黑暗的日子里,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没有自由可找的,但作者还是要去一个地方——荷塘寻找自由,做个自由人。
煤屑 xiè 踱步 duó 点缀 zhuì 颤动 chàn 霎时 shà 敛裾 jū 媛女 yuàn 蓊郁 wěng 斑驳 bó 袅娜 niǎ nuó 倩影 qiàn 船棹 zhà
题目“荷塘月色”可理解为:荷塘和月色;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这就巧妙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下:“月色下的荷”,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结论:本文写的是作者漫步荷塘时的所见所闻所想。
第一部分(1): 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3):作者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4—6):具体描写荷塘月色。第四部分(7—10):作者触景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小路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小路的呢?
曲折、树多、幽僻、寂寞。曲折和树多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幽僻又引出了寂寞。
对比。白天(少人走)和黑夜(更寂寞)对比;没有月光(阴森森)和淡淡月光(很好)对比。
2、作者为什么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月下的小路呢?
通过对比就会更显得当天晚上的宁静与内心的寂寞。
3、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流露了怎样的心情?
叠词: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 色调:淡淡、朦胧的感觉; 心情:作者这里没有用上热烈、激昂的色调,突出他的淡淡的哀愁。
4、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第3段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心情产生了变化,并且得到暂时的解脱的呢?
平常的自己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我们从下面可以看到,自己现在是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5、“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中“妙处”和“受用” 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作者的心情开始融进了荷塘中。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塘中景物、月光、光影组合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树色、灯光、蝉声蛙声
6、课文中有哪些主要描写景色的语段?又着重以哪些景物来描写?
拟人:灵秀动人比喻:具体形象
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语言形象生动,景物形象逼真,你能说说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
通感:迷离精妙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①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②红杏枝头春意闹。 (视觉转为听觉。)③促织声尖尖似针。(听觉转化视觉)④空气呀,冷得发辣。( 触觉转化为味觉)
比喻——具体形象拟人——灵秀动人通感——迷离精妙
【小结】从形态、动态、静态多个角度来反映月光下的荷塘的美。
正面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个泻字,增加了月光的流动感,也进而使读者感受到奶白色的月光的质感。
侧面衬托: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浮”写出了月色皎洁、柔和、朦胧的特点,突出月色之美
侧面描写: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一个画字,更能突出杨柳的倩影之美,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小结】第5段从正面和侧面描写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 ) ( ) ( ) ( ) (
杨柳 远山 蝉声 灯光 蛙声 )
树梢 树上 树缝 树下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阴阴乍看像烟雾般
第四部分: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由 联想旧时江南采莲的情景,想到 ,想到 。
对采莲习俗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正是心中郁积的苦闷无法排遣的结果。至此,作者对现实不满,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跃然纸上。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想到采莲?
【小结】第四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中采莲的情景,反衬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更衬托出作者当时的淡淡的忧愁的难以解脱。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从课文结构看,作者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起的,这是“文眼”,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试联系背景讨论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
(1)对现实不满的愤激;(2)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3)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什么作者却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放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满月,天上一层淡淡的云,恰到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文章的语言美——叠词美
文章的语言美——动词美
文章的语言美——比喻美
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放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HE TANGYUE SE
—王国维·《人间词话》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走近朱自清,课文字词,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在路上,月下荷塘,塘中月色,荷塘四周,回忆江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精品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法点拨,猜猜他是谁,荷塘月色,作者简介,听录音,小组讨论,整体感知,写作背景,写作线索,重点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教学免费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教学免费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检查预习,结构梳理,课文探究,第二课时,荷塘上的月色,荷塘的四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