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第9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第9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01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第9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02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第9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于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1.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它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以寻常语入词;②凄婉悲怆的格调;③倜傥有丈夫气。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3.梧桐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声声慢(寻寻觅觅)
    eq \f(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反复寻觅,到处冷清,一片悲凄气氛。)eq \b\lc\[(\a\vs4\al\c1(\a\vs4\al(①寻寻觅觅:若有所失而想把)))
    eq \b\lc\ \rc\](\a\vs4\al\c1(它找回来,反复寻觅。②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层解:词人试图寻找一些东西,来填补内心的寂寞空虚。
    eq \f(乍暖还寒③ 时候, 最难将息④。三杯 ,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的时节,最难养息身体。虽然喝了)eq \f(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 过 也,,几杯淡酒,也难以抵挡今晚萧瑟的秋风!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
    eq \f(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⑤。,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eq \b\lc\[(\a\vs4\al\c1(\a\vs4\al(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
    ④将息:养息,休息。⑤“雁过也”三句:有悼念和思乡之意。
    eq \b\lc\ \rc\](\a\vs4\al\c1(\a\vs4\al(词人南渡,丈夫病故,书信无处可寄,因此见到北雁南飞,感到伤心。)))
    层解:薄酒化解不开那冷秋和大雁带给词人的伤心落寞。
    段解:上阕着重描述词人的主观感受,以清冷之景物衬托孤寂凄凉之心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eq \f(满 地黄花堆积, 憔 悴 损⑥, 如今有谁堪,院里的菊花堆积满地,都已凋零殆尽,如今还有谁忍心)
    层解:雨打梧桐,词人苦境悲情愈加浓重。
    段解:下阕着重抒写相互交融的心境与物境,由远及近,具体描绘眼前残秋之景,进一步抒发凄苦悲愁之情。
    1.古今异义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古义:﹍﹍﹍﹍﹍﹍﹍﹍﹍﹍﹍﹍﹍﹍﹍﹍﹍﹍﹍﹍﹍﹍﹍﹍﹍﹍﹍﹍﹍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次序。
    (3)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 (1)枯萎,凋零。(2)光景,状况。(3)概括得尽。
    2.一词多义
    (1)将eq \b\lc\{(\a\vs4\al\c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2)自eq \b\lc\{(\a\vs4\al\c1(独自怎生得黑( ),高祖自将兵击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答案 (1)动词,调养 动词,带领 名词,将领、带兵的人 副词,将要 (2)代词,自己 副词,亲自 介词,从
    这首词写的是无以言表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逝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1本词的词眼是“愁”,它包含了怎样的丰富内涵?
    答:﹍﹍﹍﹍﹍﹍﹍﹍﹍﹍﹍﹍﹍﹍﹍﹍﹍﹍﹍﹍﹍﹍﹍﹍﹍﹍﹍﹍﹍﹍﹍﹍﹍﹍﹍﹍﹍﹍﹍﹍﹍﹍﹍﹍﹍﹍﹍﹍﹍﹍﹍﹍﹍﹍﹍﹍﹍﹍﹍﹍﹍﹍﹍﹍﹍﹍
    答案 这种“愁”,除了悲欢离合、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
    2在这首词中,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
    答:﹍﹍﹍﹍﹍﹍﹍﹍﹍﹍﹍﹍﹍﹍﹍﹍﹍﹍﹍﹍﹍﹍﹍﹍﹍﹍﹍﹍﹍﹍﹍﹍﹍﹍﹍﹍﹍﹍﹍﹍﹍﹍﹍﹍﹍﹍﹍﹍﹍﹍﹍﹍﹍﹍﹍﹍﹍﹍﹍﹍﹍﹍﹍﹍﹍﹍
    答案 “雁”在古诗词中是一个经典意象,有传书之能,有时也代指书信。过去李清照与丈夫夫妻恩爱,情投意合,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李清照的词中,象征夫妻书信往来,代表甜蜜而略带愁绪的相思。现在丈夫去世,词人独自流落异地,重见大雁,难免回忆起昔日看见大雁或咏雁的情景,难免揣测大雁或许是旧时相识。其实大雁当然未必是旧时相识,词人这样写,只是为了表现物是人非之感,大雁仍在,斯人已去,写了书信也无人可寄,暗示了词人重见大雁时心绪的悲苦,表现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3结合全词,说说如何理解“三杯两盏淡酒”一句中的“淡”字。
    答:﹍﹍﹍﹍﹍﹍﹍﹍﹍﹍﹍﹍﹍﹍﹍﹍﹍﹍﹍﹍﹍﹍﹍﹍﹍﹍﹍﹍﹍﹍﹍﹍﹍﹍﹍﹍﹍﹍﹍﹍﹍﹍﹍﹍﹍﹍﹍﹍﹍﹍﹍﹍﹍﹍﹍﹍﹍﹍﹍﹍﹍﹍﹍﹍﹍﹍
    答案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词人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一个“淡”字,表明词人晚年的境况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悲苦。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对词人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伤、愁思的象征。这几句渲染了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气氛。
    (2)这样的气氛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境融为一体,对词人抒发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5古人写“愁”多化抽象为形象,如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也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声声慢(寻寻觅觅)》的结尾为什么不将“愁”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呢?
    答:﹍﹍﹍﹍﹍﹍﹍﹍﹍﹍﹍﹍﹍﹍﹍﹍﹍﹍﹍﹍﹍﹍﹍﹍﹍﹍﹍﹍﹍﹍﹍﹍﹍﹍﹍﹍﹍﹍﹍﹍﹍﹍﹍﹍﹍﹍﹍﹍﹍﹍﹍﹍﹍﹍﹍﹍﹍﹍﹍﹍﹍﹍﹍﹍﹍﹍
    答案 独辟蹊径,不言愁如何多,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概括得尽,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巧妙又不落俗套。
    妙用叠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开头就用了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写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的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其中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
    叠词的作用:一是形象性。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三是音乐性。叠词可使词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故要想把一幅优美的画面或动人的情景展示给读者,运用叠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针对练笔』
    请选用恰当的叠词写一段话,要求文段意思明了,语言生动,150字左右。
    答:﹍﹍﹍﹍﹍﹍﹍﹍﹍﹍﹍﹍﹍﹍﹍﹍﹍﹍﹍﹍﹍﹍﹍﹍﹍﹍﹍﹍﹍﹍﹍﹍﹍﹍﹍﹍﹍﹍﹍﹍﹍﹍﹍﹍﹍﹍﹍﹍﹍﹍﹍﹍﹍﹍﹍﹍﹍﹍﹍﹍﹍﹍﹍﹍﹍﹍
    答案 (示例)抬头远望,果然,在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片的绿色在田野上闪动,那是盛夏稻田的颜色,密密丛丛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把那深深浅浅的绿色一直推向远处,那样的绿色仿佛是被画家故意调和过的,那绿得发黑的深色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由此过渡,那最浅的颜色大概就是那没有洗脱绿色的油菜花了。而这之间竟没有让你感觉到缺少了任何一种色调,你也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群文任务
    阅读下面三首宋词,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第一首: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陈亮②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③,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④。小儿破贼⑤,势成宁问强对⑥!
    [注] 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甘露寺内。②陈亮:南宋词人,为辛弃疾挚友。③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④中流誓:此处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典故。⑤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辈”。⑥强对:强敌。
    第二首:
    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珂①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②。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③,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④,重城正掩⑤。历历数、西州更点⑥。
    [注] ①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②胜概分雄占: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③沙场:指战场。这里指北方中原国土。④新声:新作的乐曲。⑤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静。⑥更点:指更鼓之声。
    第三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②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③。生子当如孙仲谋④。
    [注] ①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②坐断:占据。③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④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探究任务:
    1.陈亮长于“因词言政,借古讽今”。试结合第一首词中所引用的六朝旧事,来分析这一特点。
    答:﹍﹍﹍﹍﹍﹍﹍﹍﹍﹍﹍﹍﹍﹍﹍﹍﹍﹍﹍﹍﹍﹍﹍﹍﹍﹍﹍﹍﹍﹍﹍﹍﹍﹍﹍﹍﹍﹍﹍﹍﹍﹍﹍﹍﹍﹍﹍﹍﹍﹍﹍﹍﹍﹍﹍﹍﹍﹍﹍﹍﹍﹍﹍﹍﹍﹍
    参考答案 ①词人借“只成门户私计”明言六朝,实际上是暗指当今统治集团不顾国家存亡的大事,只管各自牟取私利,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②借“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的故事,讥讽了当朝醉生梦死的豪门贵族在国难当头之际,既不敢抵抗入侵之敌,又要假惺惺地扮作流涕的爱国志士的模样。
    2.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岳珂的《祝英台近·北固亭》“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请概括两词的相同之处。
    答:﹍﹍﹍﹍﹍﹍﹍﹍﹍﹍﹍﹍﹍﹍﹍﹍﹍﹍﹍﹍﹍﹍﹍﹍﹍﹍﹍﹍﹍﹍﹍﹍﹍﹍﹍﹍﹍﹍﹍﹍﹍﹍﹍﹍﹍﹍﹍﹍﹍﹍﹍﹍﹍﹍﹍﹍﹍﹍﹍﹍﹍﹍﹍﹍﹍﹍
    参考答案 题材上都是登北固亭有感所作;内容上都写中原沦陷,期望收复故土;形象上都刻画了一个爱国报国、关注民生的词人形象;情感上都抒发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风格上都豪壮悲凉。
    3.这三首词都与京口北固亭有关,词中也都描写了北固山的风景,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 第一首:直抒胸臆,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抨击清谈误国。赞颂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像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第二首:通过描写登上北固亭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词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第三首: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思想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诗词赏析——衬托、渲染、烘托、对比手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什么效果,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题目。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特点?
    答:﹍﹍﹍﹍﹍﹍﹍﹍﹍﹍﹍﹍﹍﹍﹍﹍﹍﹍﹍﹍﹍﹍﹍﹍﹍﹍﹍﹍﹍﹍﹍﹍﹍﹍﹍﹍﹍﹍﹍﹍﹍﹍﹍﹍﹍﹍﹍﹍﹍﹍﹍﹍﹍﹍﹍﹍﹍﹍﹍﹍﹍﹍﹍﹍﹍﹍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桃李和梅花进行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此诗还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环境的寒冷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
    解析 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加以分析,如由“不同桃李”便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梅花不愿与桃李“混芳尘”,突出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冰雪”一词点明了环境的寒冷,以此衬托梅花坚毅耐寒的品性。
    10分钟基础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损 损:极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凭吊
    C.赢得仓皇北顾 顾:顾念
    D.可堪回首 堪:能够,可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顾:回头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江山如画
    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古今异义词的能力。“风流”古义指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今义指拥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樯橹灰飞烟灭
    A.羽扇纶巾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愿为市鞍马
    D.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词类活用的能力。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和C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置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项,“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应为“应笑我多情”。B项,“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C项,“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为“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烽火:代指战争。B.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军队。D.丝竹:代指音乐。
    30分钟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他( )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且是泛指事物的规律。因为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姿态横生,文理自然。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 )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 ② 。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推崇 形式 面貌 吸取
    B.推崇 形态 风貌 汲取
    C.崇拜 形态 面貌 汲取
    D.崇拜 形式 风貌 吸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崇拜:尊敬钦佩。推崇:十分推重。语境是说苏轼对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十分推重,故选“推崇”。第二空,形式:指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区别于该事物的内容。形态:指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含义较宽泛。语境中说的是文章的表现功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故选“形态”。第三空,面貌:指人的容貌、相貌;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等。风貌:指风格和面貌。结合“散文”“艺术”可知,应选“风貌”。第四空,吸取:吸收获取。汲取:吸取,常出现在较正式的书面语中。结合文段风格及“艺术营养”可知,应选“汲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因为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B.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且是泛指事物的规律。因为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C.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且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姿态横生,文理自然。
    D.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三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误用,前两个分句是选择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改“而且是”为“而是”;二是因果不当,改“因为”为“所以”;三是语序不当,应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3.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①﹍﹍﹍﹍﹍﹍﹍﹍﹍﹍﹍﹍﹍﹍﹍﹍﹍﹍﹍﹍﹍﹍﹍﹍﹍﹍﹍﹍﹍﹍②﹍﹍﹍﹍﹍﹍﹍﹍﹍﹍﹍﹍﹍﹍﹍﹍﹍﹍﹍﹍﹍﹍﹍﹍﹍﹍﹍﹍﹍﹍﹍﹍﹍﹍
    答案 ①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 ②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这句话是文段的中心句,依据下文“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可知,此处要填的内容是概括苏轼文学思想的内涵,即“文、道并重”;②处,根据上句“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和下文,明确此处所填内容应该是进一步写苏文风格,可以运用比喻,具体描述苏文的风格特点。
    二、阅读素养培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③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④,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⑤。
    [注] 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列炬:猛烈的火炬。列,同“烈”。④曹瞒:曹操小名阿瞒。⑤金缕:指嫩黄色的柳条。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淡,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词的上片寻访遗踪,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下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D项,“词的上片寻访遗踪……下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有误,从词意来看,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
    5.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本题主要从典故入手来理解诗歌情感。《念奴娇·赤壁怀古》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缅怀指挥赤壁之战的英雄,并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结合“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分析,这一句是说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中用大量笔墨描绘赤壁之战激烈宏大的场面,意在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
    白话诗歌
    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烈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现在又怎样呢?
    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流逝。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南乡子①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 ①黄庭坚仕途多舛,此词是其被贬宜州后所作。②戏马台:在今徐州。东晋时大将刘裕(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宴群僚。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用反差强烈的笔调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一热一冷,一动一静,突出了词人的孤高淡泊。
    B.词人豪兴勃发,催杯劝酒并非借酒浇愁,其乐观豁达的豪放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C.词人“白发簪花”,不以为羞,乐在自我调侃,借以表现经历世事沧桑之后的洒落超脱,不拘行止。
    D.全词既借助景物渲染,又直抒胸臆,风格豪放刚健;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有的句子完全口语化。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借助景物渲染”错误,词中没有借助景物渲染。
    7.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用到了刘裕的典故,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辛词通过赞颂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叹惜南宋王朝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黄词借“刘裕大宴戏马台”的典故点题,切重阳宴集之题,也借刘裕创建的英雄业绩“尽随风雨去”“休休”,流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寄托看淡是非得失、升沉荣辱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用典的能力。“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是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在时光流逝的波涛中,被时代的风雨冲洗得一干二净了,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在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不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吗!辛弃疾写刘裕,由京口北固亭联想起他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收复中原,辛弃疾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想当年”三句,表达了他对刘裕的无限景仰、对南宋王朝无能的叹惜和希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白话诗歌
    重阳节,宜州城楼宴饮集会,在酒席上作此词。
    各位将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我却独自倚楼和着笛声放声高歌。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之事都像风雨一样飘然而去,罢了,罢了,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催促大家喝酒不要迟缓,杯中的佳酿今年喝起来还是和去年一样。酒兴勃发的我把花簪头上,花笑道:“不羞,不羞,白发上插花,也不知道愁。”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
    [注] 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C.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D.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A项,“直抒胸臆”错误,应该是“借景抒情”。
    9.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观点一)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此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或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倍感伤情。
    (观点二)不尽相同。《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自由发挥。两首词中都用了“雨”这一意象,也都表达寂寞愁情,可以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白话诗歌
    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荫,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蕉心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1129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作品
    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武陵春·春晚》《念奴娇·春情》。
    评价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代表词人,开创了女词人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
    课内链接
    考点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但作者笔下的长江又不是自然的大江,而是历史的象征。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而英雄豪杰中,让词人仰慕的是三国周郎——周瑜。因此,词人在“赤壁”前冠以“三国周郎”,让周郎来独占这千古赤壁。词人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词人心中。
    为了描摹心中英雄豪杰的英武形象,词人在下片更是精心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衬托:一是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用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出周郎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二是指挥赤壁大战时周郎的仪态。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而不是周身铠甲,如临大敌,这
    “衬托”是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衬托与渲染、烘托、对比等手法容易混淆,考生需要从它们各自的概念和相互间的不同来进行区别。
    1.不同的概念
    (1)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如唐代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
    (2)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如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3)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齐己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
    (4)对比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反面对比和反物对比两种。反面对比就是用一个事物的反面特点与其正面特点比较。反物对比就是用反面事物与正面事物比较。
    按对比事物的性质,可分为哀乐对比、虚实对比、今昔对比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最后两句写昔日宫殿的热闹与今日宫殿的凄凉,形成反面对比。而前三句写越国灭掉吴国后越国的繁盛与今日宫殿的凄凉又构成反物对比。因前三句是对历史事件的追忆,是虚写;最后一句是对今日越国宫殿的描写,是实写。所以从对比事物的性质上看,又是今昔对比、虚实对比。
    样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三是战争的过程,本来是惊心动魄的一场恶战,而周郎却是在谈笑之间就让曹军灰飞烟灭。曹军在周郎面前不堪一击,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这里通过美人、装束、言谈、战争的结果衬托出词人心中的风流人物——周郎。
    2.用法的区分
    (1)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2)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3)对比和衬托:对比是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作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
    相关学案

    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导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学习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共20页。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第9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