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1页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2页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3页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4页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5页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6页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7页
    22.2 核能 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8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核能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核能教学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②阅读下列材料,①质子的发现,②中子的发现,③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②发生裂变的条件,③链式反应,①核反应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①回忆核电站工作时的能量转化
    我们知道,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把核能转化为电能,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核电站可以把核能转化为电能,核能是怎样来的呢?
    二战后期,美国在广岛和长崎甩下两枚原子弹,让数十万日本民众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原子弹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将众多建筑物夷为平地,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在这场灾难中,只有少部分人幸存下来,大部分要么被冲击波杀害,要么被核辐射杀害,对身体的影响超乎想象。
    原子弹为什么会突然放出那么大的能量?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知识。
    ③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你知道氢弹和原子弹的原理相同吗?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十九世纪末(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对阴极射线的研究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得出电子是所有物质中原子的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我们看看物理学家研究的历史与结论吧!
    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物理学家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② 原子核的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898年发现了α射线。他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时,发现大多数粒子散射角度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偏角很大。
    通过对电荷,质量和偏转角度等的运算,1911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③ 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该模型中, 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运行没有固定的规律,电子分层排布,接近现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埃尔温·薛定谔(1887年8月—1961年1月),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子核还能再分吗?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逐步深入。
    1919年,卢瑟福用速度是20000千米/秒的“子弹”—α粒子去轰击氮、氟、钾等元素的原子核时,发现在原子核中还存在一种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微粒——质子。
    质子所带正电荷的数量=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
    中子的概念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用镭的α-射线轰击铍原子时的实验中证实的。
    物理学家在实验中又进一步发现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是不带电。
    原子核(atmic 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原子核带正电(即质子所带的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6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于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5%以上原子的质量。
    形象来说,就是地球和乒乓球的比例, 大约一比一千亿。
    典例1.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央,带负电荷 B.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D.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
    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裂变)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聚变)时,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都是极其困难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裂变。
    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1934至1938年,科学家先后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 235原子核,发现可以使其发生裂变。
    ① 1934至1938年,科学家先后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了裂变,发现一个核分裂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奇妙的是,铀235核在分裂成两个别的原子核的时候,又放出2至3个中子。
    发生裂变的条件是用中子轰击铀核。
    当外界中子停止轰击铀核时,裂变也就停止了。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将火柴搭成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
    第一根火柴烧完后,会点燃中间的2根火柴, 这2根火柴燃烧完后,又会引起右面4根火柴的燃烧,如果按照这个结构继续下去,被点燃的火柴会越来越多…
    同样的道理,当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释放大量核能的同时产生出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
    核反应堆是原子核发生链式反应的场所,是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以实现核能利用的装置。核反应堆通过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无需补加中子源的条件下能在其中发生自持链式核裂变过程。
    当铀235的原子核受到外来中子轰击时,一个原子核会吸收一个中子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裂变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另外的铀235原子核,引起新的裂变。如此持续进行就是裂变的链式反应。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能,用循环水(或其他物质)导出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②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情况
    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技术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出极大的能量。
    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裂变大约三年后,即1945年,利用不加控制的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爆炸了。
    典例2. 关于裂变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原子核都能发生裂变反应释放能量 B.裂变反应是重原子核吸收中子后发生的 C.原子弹是利用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 D.核电站是利用可控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
    解析:只有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才能释放出核能,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形成氦核和一个中子,也会释放大量核能。这一过程就是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氘核和氚核都属于氢核的一种。大量氢核的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惊人的能量。氢弹利用的就是聚变瞬间释放的能量。
    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持续可供使用的控制核聚变的方法。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氘核,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1升海水所含氘产生的聚变能等同于300升汽油所释放的能量。海水中氘的储量可使人类使用几十亿年。
    较大原子核分裂为较小原子核的过程
    用一定速度的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
    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较大原子核的过程
    典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弹是根据链式反应的原理制成的                                B. 氢弹爆炸是不可控制的热核反应              C.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制的D. 氢弹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的
    解析: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制的链式反应,所以C不正确。
    ①反应堆内的铀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能量,同时也会产生射线。如果射线泄漏到外面,会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伤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事故后有31余人当场死亡,200多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辐射,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②科学家们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准。
    第二道屏障是壁厚为175毫米钢板制成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以及相应的管道设施,它把反应堆冷却剂包容在里面,防止有放射性的反应堆冷却剂外泄。
    第三道屏障是反应堆安全壳,它是高72.5米、外径38米、厚1米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圆柱形建筑,内衬6毫米的钢板。安全壳也能抵御外部破坏。
    第一道屏障是锆-4合金的燃料包壳,它把核燃料及其裂变产物封闭起来。
    以秦山核电站为例,它有三道屏障,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成为核废料。由于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带。
    典例4. 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聚变 D.目前人类已经建成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不是任意的原子核就能发生核聚变
    1. 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时的动能B.核能是原子核的内能C.核能是原子核发生分裂或结合时释放的能量D.核能是原子核内的化学能
    解析:根据核能的定义可知:核能是原子核发生分裂或结合时释放的能量。
    3. 氦(He)原子的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则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 A.1个 B.2个 C.4个 D.6个
    解析:根据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原子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核内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所以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个。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裂变和聚变都释放内能 B.聚变是在中子轰击下引发的 C.裂变是在超高温下进行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裂变和聚变都要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不是内能;重核裂变是在中子的轰击下引发的,而轻核聚变是在超高温下进行的.
    5.如图所示是一种核反应的过程图,这种核反应的原理可用于制造( )A.原子弹        B.氢弹C.导弹 D.普通炮弹
    解析:该反应是核聚变,可用于制造氢弹。
    6.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下列属于氢弹原理的是( )A.核聚变 B.核裂变C.先聚变后裂变 D.先裂变后聚变
    7. 以下是核电站工作情况的方框图,请在空白的方框内填写装置的种类,并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写这种装置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 )
    ( )
    8. 核电站不排放温室气体,对低碳经济贡献很大,但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破坏,“3·11”日本核电站事故为核能的利用敲响了警 钟。实际上,人类在关注能源安全的同时,努力开发新能源,以获得清洁、安全的能源。(1)如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顺序是    、内能、机械能、    。
    (2)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目前核能已经被广泛和平利用,其中核电站是利用铀核    (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核能属于    (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3) 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t的煤炭,那么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煤炭的热值为3×107 J/kg)。 (4) 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    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带。
    9. 位于连云港市海滨的田湾核电站,至今已有两台机组先后并网发电。①先期并网发电的两台机组年发电量约为1.6×1010 kW·h,这些电能相当于电厂完全燃烧多少吨标准煤放出的能量?(标准煤的热值为3.0×107 J/kg)②与电厂的火力发电相比,核能发电具有哪些优点?(说出两点即可)
    10. 如图是我国目前能源使用比例图.其中核能是我国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B.现在的核电站是利用聚变反应来产生电能C.核能是我国目前消耗的主要能源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解析:核电站主要是利用核裂变进行发电的,是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A正确,B错误;化石能源是我国当今主要的能源,C错误;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错误.

    相关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核能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核能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日本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原子的结构,太阳系,预习提纲,裂变动画模拟,链式反应动画模拟,对折27次,LittleBoy,FatMa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核能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核能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导学,核电站,原子弹爆炸,反馈练习,拓展延伸,战略核武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核能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核能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子弹,轻核聚变,日本福岛核泄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