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1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2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3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4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5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6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7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08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共35页。

    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结构图解◀▶主题解说◀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叙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征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暴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卖炭翁》通过记叙卖炭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古诗词的语言风格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 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如王绩的《野望》。 2.平淡质朴。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表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王维的《竹里馆》。 3.华美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崔颢的《黄鹤 楼》。 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甫的《春望》。 5.明快简洁。语言简练利落,不加修饰。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6.雄奇豪放。骨力挺健,气势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 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曹操的 《龟虽寿》。 7.悲壮慷慨。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 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杜甫的“三吏”“三别”。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鬓角(bìn)   挂罥(juàn) 戍边(shù) 突兀(wù)B.怒号(hào) 老妪(yù) 布衾(qīn) 幽咽(yān)C.口称敕(chì) 车辙(chè) 丧乱(sàng) 广厦(shà)D.一丈绫(lín) 翩翩(piān) 俄顷(qīng) 庇护(bì) • • • • • • • • • • • • • • • •【解析】号(háo),咽(yè);辙(zhé),丧(sāng);绫(líng),顷(qǐng)。A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解析】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B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吏呼一何怒(             )(2)一男附书至(             )(3)死者长已矣(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翩翩两骑来是谁(            )(6)回车叱牛牵向北(            )• • • • • • • • 多么书信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遮盖,覆盖轻快的样子吆喝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老翁逾墙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2)听妇前致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入无完裙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4)请从吏夜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跑行走对……说话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等的话泛指衣服仅指裙子请让我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敬辞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三首诗都是杜甫以“安史之 乱”为背景写的。B.“马说”中的“说”是古时的一种文体,内容以议论说理为主。C.白居易,字乐天,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解析】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C6.默写填空。(1)《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7.学完本课后,班级举行以“古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唐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芳千古。如李白的雅号是“诗仙”,杜甫的雅号是“诗圣”,王维的雅号是“诗佛”等。请问下列诗人中谁的雅号是“诗杰”?(  )A.王勃     B.苏轼 C.刘禹锡 D.贺知章活动一:识诗人,长知识。A活动二:观图片,仿句子。(2)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活动三:看提示,补对联。(3)请将下面一副关于杜甫的对联补写完整。上联:________________,笔底波澜下联:世上疮痍,________________(提示:上联填杜甫的诗歌内容,下联填杜甫的称号)民间疾苦诗中圣哲(一)读《石壕吏》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9.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哪一句展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展开丰富的想象,各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描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句诗中吏、妇当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吏夜捉人。吏:凶神恶煞、声色俱厉。妇:涕泪交加、苦苦诉求。11.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能强忍痛苦,保护家人的人。12.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写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暗写官吏的凶横残暴。一明一暗,构思巧妙。(二)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14.诗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忧国忧民之情。15.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属于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黯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三)读《卖炭翁》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17.“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又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18.“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19.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掠夺,反映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新安吏杜 甫客①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②无丁?”“府帖昨夜下,次③选中男④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⑤有母送,瘦男独伶俜⑥。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⑦,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⑧。掘壕不到水⑨,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⑩如父兄。”【注释】①客:指作者杜甫。②更:岂。③次:依次。④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男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⑤肥男:指健壮的男子。⑥伶俜(pīnɡ):形容孤独。⑦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⑧旧京:指东都洛阳。⑨不到水:指掘壕很浅。⑩仆射:指郭子仪。20.说说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名征兵,连那些年轻的人都不肯放过。21.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前线需要不断补充兵员,这样,许多年轻男子都要奔赴前线。22.结合全诗思考: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行。因为前文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23.诗人是怎样安慰这些入伍的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过于伤心,这样会伤了身体,你们去的任务就是挖城壕和牧马,这些都不是很重的活儿,你们参加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那些将领们对你们会很关心的。24.请对下面的诗句进行品读。(1)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从诗人的问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件事持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这句话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乡亲的劝慰,希望人民对战争理解和支持。25.“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和《石壕吏》中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