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核心素养目标】第7课《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核心素养目标】第7课《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时教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7 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7 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观念:能够列举生活中水蒸气凝结的实例。
    科学思维:认识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推导小水珠出现原因。
    探究实践: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水,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态度责任: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对探究小水珠出现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在大胆猜测的同时,注重实证在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推导小水珠出现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准备:玻璃片、烧杯、试管夹、酒精灯、热水、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烧开水时,水沸腾后总能看到开水壶上方冒“白烟”,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白烟”是水还是水蒸气呢?
    2.谈话:烧开水时,水沸腾后水蒸发加快,水变成水蒸气进入了空气中。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能不能“变回”液态的水呢?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回”液态的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
    1.阅读书本第28面。
    2.学生参照书本上介绍的实验方法设计对比实验:往两个烧杯内倒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然后在两个杯口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这两块玻璃片,我们有什么发现?
    3.教师提醒:加热玻璃片和倒热水时要小心,避免被烫伤。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发现被烫伤学生,及时用自来水冲。
    5.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根据以上实验,说一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变成小水珠。
    7.教师讲述:水蒸气在受冷的条件下会变成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做凝结。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
    三、拓展与应用
    (一)认识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1.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凝结着水珠。
    2.烧水时锅盖里凝结着水珠。
    3.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冒“白烟”。
    4、烧开水时,水沸腾后开水壶上方冒“白烟”。
    让学生用所学凝结知识解释以上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小结:以上现象都是水蒸气受冷变成了小水珠而形成的。

    相关教案

    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的成因7 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的成因7 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7 水到哪里去了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7 水到哪里去了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六年级上册2 蜡烛的燃烧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2 蜡烛的燃烧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学习,拓展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