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二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盐风化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空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的物理风化作用过程。右图为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示意图,该地平均年降水量仅为84毫米。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不属于盐风化形成条件的是( )
A.干湿交替的环境 B.含有孔隙的岩石
C.可溶性盐类物质 D.坡度较陡的地势
2.下列地理事象,可能是因盐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南岭地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B.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C.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化剥落
D.云南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由题目信息可知,盐风化需要盐类结晶。可溶性盐类物质溶于水后,形成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空隙或微裂隙中,随着水分的蒸发,盐类逐渐结晶、膨胀。故盐风化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和干湿交替的环境,而地势的陡缓对盐风化无明显影响。第2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明显,地表盐分多,故可能受到盐风化的影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和云南喀斯特地貌均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盐风化在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显然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不是因盐风化作用形成。
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考察。图1是学生绘制的地质素描图,图2是被誉为“小桂林”的龙庆峡景区照片,图3是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照片。读图,完成第3~4题。
3.据图1和图2景观判断( )
A.图1属于背斜构造
B.图2属于河流堆积地貌
C.图1地形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D.图2山体由花岗岩构成
4.同学们向专家了解到图3“硅化木”的形成历史。数亿年前,因火山喷发使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始被人发现。延庆“硅化木”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侵蚀搬运
C.侵蚀搬运—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风化剥蚀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1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龙庆峡被誉为“小桂林”,其岩石为石灰岩,是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背斜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第4题,“火山喷发”说明经历了岩浆活动,“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说明经历了沉积变质作用,“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说明经历了地壳抬升和风化剥蚀,所以延庆“硅化木”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右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第5~6题。
5.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
C.地壳抬升—堆积—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具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第6题,底部是沉积岩;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判断顶部应为喷出岩。所以该地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即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至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河流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河流堆积
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堆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堆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强劲,再结合文中“千疮百孔”“蜂巢”可知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第8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处先有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后岩浆沿沉积岩薄弱地带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该处地壳上升,经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图1为我国某河谷地貌分布图,图2为沿图1AB线所作的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第9~11题。
图1
图2
9.从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 )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岩溶广布,峰林众多
10.该河流可能是( )
A.岷江 B.黄河 C.淮河 D.珠江
11.推测剖面图中的鹅卵石来源于( )
A.现代泥石流 B.地质时期河流搬运
C.现代人工搬运 D.地质时期滑坡活动
答案:9.B 10.A 11.B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区高山、大川并存,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形崎岖。第10题,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处长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部,可能是岷江。第11题,鹅卵石形成于河流搬运过程,并在此堆积;泥石流、滑坡不会形成鹅卵石堆积;由图可知,鹅卵石位于砂质沉积物之下,不可能是现代人工搬运。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12.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相对落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13.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资源 D.地形
答案:12.D 13.D
解析:第12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第13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和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河曲,指河道弯曲,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时,由于惯性作用,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刷,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侵蚀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为凸岸流速变慢,所以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据此完成第14~16题。
1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曲处横向水流的是( )
15.凸岸宜造住宅、凹岸不宜造住宅的原因是( )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16.“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结合下面河流剖面等流速线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快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慢,向着河中间方向加快
C.凸岸附近流速比凹岸附近流速快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快,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减慢
答案:14.A 15.B 16.B
解析:第14题,根据题干中“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把从凹岸侵蚀的物质搬运至凸岸”等信息判断即可。第15题,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表较平缓,土壤肥沃,且易取水;凹岸受侵蚀严重,陡峭,易坍塌。第16题,水面流速受河床摩擦力影响,岸边流速最小,河流中间流速最大,即图中的流速大小为a>b>c>d。故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可减小阻力;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可增加船速。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共存的格局。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下图为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据图推断,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
A.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断块山
B.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
C.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
D.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
18.勉略洋( )
A.洋面不断扩大 B.洋壳稳定
C.多玄武岩 D.多珊瑚岛
答案:17.B 18.C
解析:第17题,据图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大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山脉。第18题,秦岭以南演变为了陆地,所以勉略洋洋面没有不断扩大;据图可知,勉略洋洋底位于南秦岭与扬子板块内部相交接的部位,附近有岩浆喷出,岩浆活动频繁,洋壳不稳定;岩浆喷出洋壳冷却凝固后多形成玄武岩,可能存在火山岛,而不是珊瑚岛。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9~20题。
19.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质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20.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9.D 20.A
解析:第19题,据图可知,该地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第20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最可能发展成为城镇。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4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图1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其主要地质作用是 。
(2)结合所学知识,对图1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
(3)图1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图2所示的该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 。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1)西北(内陆) 风力侵蚀作用
(2)E、D、C。
(3)北风
(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解析:第(1)题,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第(2)题,结合岩石的形成规律即可判定。第(3)题,结合沙丘形态判定该地区盛行北风。第(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中有断层和花岗岩,从而判断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22.(16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平面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单位:米)平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背斜中心在 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主要是 。
(2)向斜中心在 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是 。
(3)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哪些条件?(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
答案:(1)⑥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2)③ 山岭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注意地形的分布,该地区的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最佳位置;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陡坡,且建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
解析:第(1)题,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较新,图中显示⑥岩层老;依据图示等高线可判断该地地貌为谷地,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所以形成谷地。第(2)题,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较老,图中显示③岩层新;依据图示等高线可判断该地地貌为山岭,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第(3)题,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线路应布局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且要注意避开滑坡、断层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
23.(14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各板块的名称。
② ,③ ,④ 。
(2)从地质构造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属于 (填“褶皱”或“断层”)山脉,是由于 (填数码)板块与 (填数码)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美国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成因。
答案:(1)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褶皱 ① ⑥
(3)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析:第(1)题,根据世界板块划分可知,图中①到⑥依次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第(2)题,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①)和印度洋板块(⑥)的交界处,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属于褶皱山脉。第(3)题,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24.(16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说明形成宁夏平原的外力作用。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口往湖沼方向堆积物颗粒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答案:(1)由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为河流堆积作用。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
(3)堆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挟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堆积;一般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解析:第(1)题,形成宁夏平原的外力作用主要与河流堆积作用有关。第(2)题,在河流的不同河段,作用类型不同,一般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与侵蚀作用有关;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与堆积作用有关。第(3)题,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流流速的降低,使得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的颗粒大小发生有规律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