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上册)(中图版)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
上课班级:
上课时间:
上课教师:乐昌新时代学校 周秋兰
课程标准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与地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在第一章地形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具体化的学习,也是学习后续内容中国气候和河流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结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中国的地势,内容包括地势的概念、中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概况、地势对气候、交通和水能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总体的地势特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3、教学任务:
(1)地势概念的学习,是认识地势的基础,是判断地势特征的依据。
(2)中国地势特征的学习,是在地势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特征。
(3)地势的基本概况:包括三级阶梯的分布、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等具体的地理事实,通过读图、观察、记忆来达到教学目标。
(4)地势对我国的影响:包括对气候、交通、水利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运用有关地理知识和方法去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了解我国三级地势的分布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学会从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地势特征,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势特征。
教学难点:
地势对我国气候、交通、水利方面的影响
学情分析:
1、本节教学内容是在第一章地形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地势地形方面的知识。
2、生活中处处可见地势方面的知识,如水往低处流。
3、初一学生机械记忆仍具优势,教学中通过读图让他们记住必要的地理事实和地理概念。
教学策略:
1、地势概念的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2、地势特征教学通过读图观察、分析、归纳的教学策略。
3、地势的基本概况具体的地理事实,通过读图学习、练习巩固的策略。
4、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读图、启发的教学策略。
5、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师生对话、读图学习、启发学习、练习巩固等方式进行。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导 入 新 课 |
| 1、讲述自然环境优美,导入课题“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指导学生读P56图A“倒淌河”,提出问题:这条河为什么叫倒淌河?难道河水能从低入流向高处吗? 2、你能推断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吗? |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条河与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相反。 | 导入新课
内容衔接 |
授
新
课
授
新
课 | 地势的概念 | 问什么叫地势? | 阅读课本回答。 | 概念的学习 |
地势特征: | 1、问哪种图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投影“沿360N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判断我国地势的高低。
| 答地形剖面图
地势西高东低 学生读图归纳: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复习前知
读图学习 读图、判断、归纳 | |
三级阶梯概况 | 1、读P57图B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问该图大致可分为几块? 2、在图B中用笔绘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在相应的阶梯上写上阶梯的名称。 (教师示范) 3、问三级阶梯各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教师画图,并指导学生对照P6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签答案) 4、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颜色上判断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地面起伏,进一步判断地形类型。 4、课堂练习一(见附表一) | 答三块
绘出三级阶梯界线,注明三级阶梯的名称 学生读图,回答。
读图学习
学生练习 | 读图判断
自主学习 实际操作
读图学习
读图学习
练习巩固 | |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交通、水利方面的有利影响 | 1、对气候的影响:投影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问我国降水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对我国哪些影响。
2、对交通的影响:投影中国河流分布图,问大多数河流流向有什么共同点?对我国哪些方面影响较为明显? 3、对水利方面的影响:投影“沿360N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哪些地方水流比较湍急?哪种资源比较丰富?我们怎样利用? 4、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有哪些不利影响?(教师讲解: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阻碍了印度洋气流北上,而且在其内部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同时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的世界的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 学生答:东部多西部少。东部沿海,地势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自西向东流。交通。 答:阶梯过渡地带。水能资源丰富。建水电站。 学生思考问题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 |
课堂 小 结 |
| 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略) |
| 知识巩固 |
课堂练习二 |
| 见附表二 | 学生独立完成 | 联系实际\知识运用. 爱家乡教育 |
课堂练习三 |
| 见附表三 | 学生独立完成 | 知识巩固运用 |
板书设计: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 平均海拔 | 主要地形类型 |
第一级阶梯 | 4000米以上 | 高原 |
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 ||
第二级阶梯 | 1000~2000米 | 高原、盆地 |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 ||
第三级阶梯 | 500米以下 | 平原、丘陵 |
4、地势对气候、交通和水利等方面的有利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
(2)对交通的影响: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便于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3)对水利的影响:阶梯过渡地带,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附表一:
地势阶梯 | 平均海拔 | 主要地形类型 |
第一级阶梯 |
|
|
分界线: | ||
第二级阶梯 |
|
|
分界线: | ||
第三级阶梯 |
|
|
附表二:
1、学校所在地属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
2、学校所在地的地势__高__低。
附表三:
1、我国地势部的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分布 D、北高南低,呈斜坡状分布
2、处在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下列地形区中,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读“沿360N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
A_______高原 B_______高原 C_______平原 D_______山脉
(2)图中A是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___米以上。
(3)该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势的优势:
对气候: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________。
对河流: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_______交通,便于沿海和_______的经济联系;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多急流、瀑布,________丰富。
教学后记:
本堂课为送教课,考虑到乡镇学生与城镇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本堂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如,地势对我国气候、交通、水利方面的有利影响,分别运用了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河流分布图、沿360N中国地形剖面图设置问题,进一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2、注重读图教学,运用讲练结合的模式,重在抓落实。如三级阶梯概况,通过读图教学方法,把地理事实一一落实到图上,然后进行巩固练习。3、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爱家乡教育。如,我从白石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等自然环境导入新课,最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两题与本地相关的练习题:白石在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白石的地势____高_____低。
本堂课本人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运用PPT演示指针工具,把地理分布知识在图上作出记号,学生据图一一落实,直观性、操作性强,教学效果明显。本堂课也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讨论地势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方面,由于超出课本知识,学生回答有一定的困难。
初中地理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中国的地势特征,三阶梯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和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