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课件ppt
展开知识点1 新经济政策【例1】(昆明中考)1921年春,为缓解危机,恢复和发展生产,苏维埃俄国在列宁领导下调整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这一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解析: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自由贸易,这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题干内容属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答案:____
知识点2 苏联的工业化【例2】(德州中考)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苏联( )
解析:根据题中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总产值比例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工业化。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故选B项。答案:____
知识点3 农业集体化【例3】(江西中考)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全国各地互相竞赛,一些地方用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在集体化高潮中,消极怠工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不少农庄中,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下列对材料中农业集体化运动解读不正确的是( )A.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B.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C.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运动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选D项。答案:____
知识点4 苏联模式【例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A.十分重视农业发展B.完全放弃工业化道路C.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D.延续了余粮收集制
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表明苏联模式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故C项正确;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B两项错误;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故选C项。答案:____
对应练习1.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 ) A.废除土地私有制 B.实行自由贸易C.加速农业集体化 D.提出工业化方针
2.1923年,在苏联境内允许存在的现象有( )①在市场里进行自由贸易 ②私人租赁经营一些工矿企业 ③农民将富余的粮食出卖 ④外国资本在俄国允许范围内进行投资A.①②③④ B.①③C.①②③ D.①③④
3.(咸宁中考)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D.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4.(广东中考)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发展商品经济C.大力推行工业化 D.实行农业集体化
5.“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体制 D.苏联模式
1.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上述说法反映的是( )A.新经济政策B.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C.苏联“一五”计划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重要特点是( )A.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B.巩固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恢复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资本主义联系起来D.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3.苏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众多不同的名字,下图图示中“?”处应该填写( )
4.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苏联的“二五计划”的完成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5.(毕节市中考)根据图中所示年份和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B.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6.1928—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B.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C.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7.某班进行辩论会,以下是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中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利弊C.日本明治维新的利弊D.苏联模式的利弊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取得的成效。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东西。体制:苏联模式。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等。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课件ppt,共16页。
初中历史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ppt课件,共25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课件ppt,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