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21.2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动态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21.2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动态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第1页
    专题21.2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动态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第2页
    专题21.2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动态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1.2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动态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1.2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动态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2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几何动态问题
    (巩固篇)(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在△ABC中,∠ABC=90°,AB=8cm,BC=6cm.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开始移动,点P的速度为1cm/秒,点Q的速度为2cm/秒,点Q移动到点C后停止,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下列时间瞬间中,能使△PBQ的面积为15cm2的是(       )

    A.2秒钟 B.3秒钟 C.3秒钟或5秒钟 D.5秒钟
    2.如图,在中,,cm,cm,动点,分别从点,同时开始移动(移动方向如图所示),点的速度为1cm/s,点的速度为2cm/s,点移动到点后停止,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使的面积为15cm2,则点运动的时间是(       )

    A.s B.5s C.4s D.3s
    3.如图,在中,,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开始移动(移动方向如图所示),点P的速度为,点Q的速度为,点Q移动到C点后停止,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当的面积为时,则点P运动的时间是(       )

    A. B.或 C. D.
    4.如图,在△ABC中,∠ABC=90°,AB=8cm,BC=6cm,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开始移动(移动方向如图所示),点P的速度为1cm/s,点Q的速度为2cm/s,点Q移动到点C后停止,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若使△PBQ的面积为15cm2,则点P运动的时间是(  )

    A.2s B.3s C.4s D.5s
    5.如图Rt△ABC中,∠ABC=90°,AB=6cm,BC=8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边以1cm/秒的速度向点B匀速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边以2cm/秒的速度向点C匀速移动,当P、Q两点中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运动(  )秒后,△PBQ面积为5cm2.

    A.0.5 B.1 C.5 D.1或5
    6.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11cm,点P从点A出发沿AC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当它们相距10cm时所需的时间为(  )

    A.3s B.4s C.5s D.3s或1.4s
    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cm,BC=6cm,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沿AB,BC向点C运动,点Q以1cm/s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P,Q运动的时间是t秒,当点P与点Q重合时t的值是(  )

    A. B.4 C.5 D.6
    8.如图,在中,,,,点从点开始沿边向点以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点从点开始沿以的速度移动,当的面积等于时,经过的时间是(     )

    A.或 B. C. D.
    9.如图,△ABC中, AB =AC=24 cm, BC=16cm,AD= BD.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 2 cm/s 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 Q在线段CA上以v cm/s 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那么当△BPD 与△CQP全等时,v =(   )

    A.3 B.4 C.2或 4 D.2或3
    10.如图,将边长为12 cm的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若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2 cm2,则它移动的距离AA′等于(         )

    A.4 cm B.8 cm C.6 cm D.4 cm或8 cm
    二、填空题
    11.如图①,在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动点由点出发,沿向点运动设点的运动路程为,的面积为,与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的长为______.

    12.如图,在矩形中,,点从点出发沿以的速度向点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沿以的速度向点运动,点到达终点后,、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则__秒时,的面积是.

    13.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若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则它移动的距离AA′等于 ___;移动的距离AA′等于 ___时,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面积最大.

    14.如图,在正方形中,,以B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点E为弧上一点,于F,连接,若,则的值为________.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的速度向点B移动,若出发t秒后,,则_________秒.

    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P运动到点B时,点Q也停止运动;当△PQC的面积等于16cm2时,运动时间为__s.

    17.如图,在Rt△ABC中,∠B=90°,AB=BC=12 cm,点D从点A开始沿边AB以2 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四边形DFCE(点E,F分别在AC,BC上)为平行四边形,则出发________s时,四边形DFCE的面积为20 cm2.

    18.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2时,它移动的距离AA′等于________.

    19.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 cm,AD=6 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 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为止,点Q以2 cm/s的速度向D移动,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__________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 cm.

    20.如图,在△ABC中,∠B=90°,AB=BC=10 cm,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以1cm/s的速度作直线运动,点Q从C出发沿边BC的延长线以2cm/s的速度作直线运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_____秒,△PCQ的面积为24 cm2?

    21.如图,A、B、C、D是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直到点B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时间为_______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22.如图,在中,,,,现有动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运动,动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运动,已知点的速度是,点的速度是,它们同时出发,经过________秒,的面积是面积的一半?

    23.在矩形ABCD中,AB=8cm,BC=3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以3cm/s的速度向终点D移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 经过_________秒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cm.

    24.如图,长方形中,,,动点、分别从点、同时出发,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终点移动,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移动,当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当________时,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5.如图,在△ABC中,AC=50 cm,BC=40 cm,∠C=90°,点P从点A开始沿AC边向点C以2 cm/s的速度匀速移动,同时另一点Q从点C开始以3 cm/s的速度沿着射线CB匀速移动,当△PCQ的面积等于300 cm2时,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6.如图,矩形ABCD中,AB=2 cm,BC=3 cm,点E从点B沿BC以2 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同时点F从点C沿CD以1 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当E,F两点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AEF是以AF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E运动的时间.





    2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AD=2cm,点P以2cm/s的速度从顶点A出发沿折线A→B→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1cm/s的速度从顶点C出发沿边CD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末端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两动点运动几秒,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cm?若存在,直接写出运动所需的时间为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PQ长度的最小值    .





    28.中,,,,点P从点A开始沿边向终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向终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____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PB=(8-t)cm,BQ=2tcm,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PBQ的面积为15cm2,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PB=(8-t)cm,BQ=2tcm,
    依题意,得:×2t•(8-t)=15,
    解得:t1=3,t2=5,
    ∵2t≤6,
    ∴t≤3,
    ∴t=3.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
    设出动点P,Q运动t秒,能使△PBQ的面积为15cm2,用t分别表示出BP和BQ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解答.
    解:设动点P,Q运动t秒后,能使△PBQ的面积为15cm2,
    则BP为(8−t)cm,BQ为2tcm,由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得,
    ×(8−t)×2t=15,
    解得t1=3,t2=5(当t=5时,BQ=10,不合题意,舍去).
    ∴动点P,Q运动3秒时,能使△PBQ的面积为15cm2.
    故答案为:D
    【点拨】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借助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研究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3.A
    【分析】
    设出动点P,Q运动t秒,能使的面积为,用t分别表示出BP和BQ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解答.
    解:设动点P,Q运动t秒,能使的面积为,
    则BP为(8-t)cm,BQ为2tcm,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得
    (8-t)×2t=15,
    解得t1=3,t2=5(当t2=5,BQ=10,不合题意,舍去)
    ∴动点P,Q运动3秒,能使的面积为.
    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借助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研究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4.B
    【分析】
    设出动点P,Q运动ts,能使△PBQ的面积为15cm2,用t分别表示出BP和BQ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解答.
    解:设动点P,Q运动ts后,能使△PBQ的面积为15cm2,
    则BP为(8﹣t)cm,BQ为2tcm,由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得,
    ×(8﹣t)×2t=15,
    解得t1=3,t2=5(当t=5时,BQ=10,不合题意,舍去).
    ∴动点P,Q运动3s时,能使△PBQ的面积为15cm2.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借助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研究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5.B
    【分析】
    设经过x秒钟,使△PBQ的面积为8cm2,得到BP=6﹣x,BQ=2x,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方程×(6﹣x)×2x=5,求出即可.
    解:设经过x秒钟,使△PBQ的面积为5cm2,
    BP=6﹣x,BQ=2x,
    ∵∠B=90°,
    ∴BP×BQ=5,
    ∴×(6﹣x)×2x=5,
    ∴x1=1,x2=5(舍去),
    答:如果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1秒钟,使△PBQ的面积为5cm2.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用未知数表示出△PBQ的面积是解此题的关键.
    6.D
    【分析】
    设运动时间为ts时PQ=10cm,则CP=(11﹣x)cm,CQ=2xcm,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设运动时间为ts时PQ=10cm,则CP=(11﹣x)cm,CQ=2xcm,
    根据题意得:4x2+(11﹣x)2=100,
    解得:x1=1.4,x2=3.
    故选D.
    【点拨】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设当点P与点Q重合时t的值是x秒,由题意得:3x﹣x=10,解得:x=5,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 点P与点Q重合时,P、Q的路程之差等于AB.
    8.B
    【分析】
    本题已知了 、 的速度,设秒后,的面积等于,根据路程 =速度时间,可用时间 表示出 和的长,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然后看看解是否符合题意,将不合题意的舍去即可得出时间的值.
    解:设秒后,的面积等于,
    依题意得:,
    ∴,
    ∴,,
    当时,,即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10秒后,的面积等于.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动点运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表示出AP、PC、BQ、CQ关于时间x的代数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求解.
    9.D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BPD≌△CP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则BD=CQ=12厘米,BP=CP=BC=×16=8(厘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即可求得;
    ②若△BPD≌△CQP,则CP=BD=12厘米,BP=CQ,得出,解出即可.
    情况一:
    解:∵△ABC中,AB=AC=24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BD=12厘米,
    情况一:
    若△BPD≌△CPQ,则需BD=CQ=12厘米,BP=CP=BC=×16=8(厘米)
    ∵点Q的运动速度为2厘米/秒,
    ∴点Q的运动时间为:8÷2=4(s),
    ∴v=CQ÷4= 12÷4=3(厘米/秒);
    情况二:

    ②若△BPD≌△CQP,则CP=BD=12厘米,BP=CQ,
    得出,
    解得:解出即可.
    因此v的值为:2厘米/秒或3厘米/秒,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了全等的性质.但要注意,要分类讨论.
    10.D
    解:
    设AA′=xcm,则A′D=(12-x)cm,∵正方形ABCD,∴∠D=90°,AD=CD,∴∠DAC=45°,同理可证∠B′A′C′=45°,∵△A′B′C′由△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AD,∴∠A′EA=45°,∴∠B′A′C′=∠A′EA,∴A′F∥EC,∵A′E∥CF,∴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SA′ECF= A′E×A′D=x(12-x)=32,解得x=4或8.
    故选D.
    点睛:遇到此类应用题一般要求什么我们就设什么,此题首先分析重叠部分图形是何图形,若是规则图形,则根据公式法用所设未知数表示出重叠部分面积,若为不规则图形,则可根据割补法用所设未知数表示出图形面积,从而列方程求解.
    11.4
    【分析】
    当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增大,当点到达点时,结合图象可得面积最大为3,得到与的积为12;当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减小,当点到达点时,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点运动路径长为7,得到与的和为7,构造关于的一元二方程可求解.
    解:由图象与题意知可知,当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增大,当点到达点时,面积最大为3,
    ∴,即.
    当点在上运动时,面积逐渐减小,当点到达点时,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点运动路径长为7,
    ∴.
    则,代入,得,
    解得或,
    ∵,即,
    ∴,
    ∴.
    故答案为:4.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分析三角形面积随动点运动的变化过程,找到分界点极值,结合图象得到相关线段的具体数值.
    12.2或3##3或2
    【分析】
    设t秒后的面积是,则,,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设运动时间为秒,则,,
    依题意得:,
    整理得:,
    解得:,.
    或3秒时,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2或3.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3.     1cm或3cm##3cm或1cm     2cm
    【分析】
    如图,设交于 交于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m,则 再利用面积公式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同时利用配方法求解面积最大值时的平移距离.
    解:如图,设交于 交于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正方形可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cm,则


    解得:
    cm或c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当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4cm2
    所以当cm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
    故答案为:1cm或3cm;2cm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的应用,平移的性质,熟悉以上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4.2
    【分析】
    过E作EG⊥BC于G,连结BE,设EF=x,由EF⊥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证四边形EGCF为矩形,可求BG=4-x,在Rt△EBG中, EG=,在Rt△EGC中,CE=,由EC-EF=2,可得-x=2,移项两边平方得,解得,可求CE=,从而求得CF=2.
    解:过E作EG⊥BC于G,连结BE,
    设EF=x,
    ∵EF⊥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EFC=∠FCG=∠EGC=90°,AB=BC=BE=4,
    ∴四边形EGCF为矩形,
    ∴EF=GC=x,EG=FC,
    ∴BG=4-x,
    在Rt△EBG中, EG=
    在Rt△EGC中,CE=
    ∵EC-EF=2,
    ∴-x=2,
    ∴ =2+x,
    两边平方得,
    整理得,
    解得,
    ∴CE=,
    ∴CF=
    故答案为:2.

    【点拨】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利用构造方程是解题关键.
    15.4-
    【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PA,PC,再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在矩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的速度向点B移动,
    ∴PA=2t,PC=,
    ∵,
    ∴2t=,解得:t1=4-,t2=4+(舍去),
    故答案是:4-.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用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PA,PC,是解题的关键.
    16.2.
    【分析】
    设运动时间为xs(0≤x≤6),则PB=(12-2x)cm,CQ=(6-x)cm,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合△PQC的面积等于16cm2,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设运动时间为xs(0≤x≤6),则PB=(12﹣2x)cm,CQ=(6﹣x)cm,
    依题意,得:(12﹣2x)(6﹣x)=16,
    整理,得:x2﹣12x+20=0,
    解得:x1=2,x2=10(不合题意,舍去).
    故答案为:2.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7.1或5
    【分析】
    设点D从点A出发x秒时,四边形DFCE的面积为20cm2.根据S四边形DECF=S△ABC−S△ADE−S△BDF,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设点D从点A出发x s时,四边形DFCE的面积为20 cm2.
    由题意,得--=20,
    解得x1=1,x2=5,
    故答案为1或5.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运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
    18.4或8
    【分析】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阴影部分为平行四边形,设A′D=x,根据题意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x)×x,即x(12−x),当x(12−x)=32时,解得:x=4或x=8,所以AA′=8或AA′=4.
    解:设AA′=x,AC与A′B′相交于点E,
    ∵△ACD是正方形ABCD剪开得到的,
    ∴△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45∘,
    ∴△A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A′=x,
    A′D=AD−AA′=12−x,
    ∵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2,
    ∴x(12−x)=32,
    整理得,x−12x+32=0,
    解得x=4,x=8,
    即移动的距离AA′等4或8.
    【点拨】本题考查正方形和图形的平移,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9.或
    【分析】
    作PH⊥CD,垂足为H,设运动时间为t秒,用t表示线段长,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
    设P,Q两点从出发经过t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cm,
    作PH⊥CD,垂足为H,
    则PH=AD=6,PQ=10,
    ∵DH=PA=3t,CQ=2t,
    ∴HQ=CD−DH−CQ=|16−5t|,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即P,Q两点从出发经过1.6或4.8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cm.
    故答案为或.
    【点拨】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表示出HQ=CD−DH−CQ=|16−5t|是解题的关键.
    20.4或6或12.
    【分析】
    分两种情况:P在线段AB上;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进行讨论即可求得P运动的时间.
    解:设当点P运动x秒时,△PCQ的面积为24cm2,
    ①当P在线段AB上,此时CQ=2x,PB=10−x,
    S△PCQ=×2x×(10−x)=24,
    化简得 x2−10x+24=0,
    解得x=6或4;                                                                    
    ②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此时CQ=2x,PB=x−10,
    S△PCQ=×2x×(x−10)=24,
    化简得 x2−10x−24=0,
    解得x=12或−2,负根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当点P运动4秒、6秒或12秒时△PCQ的面积为24cm2.
    故答案为4或6或12.
    【点拨】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1.或
    【分析】
    求出当PQ∥BC即BP=CQ时的时间,从而确定t的范围并进行分类讨论,分两类:①当0≤t≤3.2;②当3.2<t≤8,表示出对应线段的长度,结合勾股定理分别列出方程,解方程并对t进行取舍即可.
    解:设时间为t,
    当PQ∥BC时,BP=CQ,
    16﹣3t=2t,解得t=3.2s,
    点P从A点运动至B点的时间为:16÷3=s,
    点Q从C点运动至D点的时间为:16÷2=8s,
    ①当0≤t≤3.2时,如图,作PE⊥CD交CD于点E,
    由题意得AP=DE=3t,CQ=2t,PE=6,
    ∴EQ=16﹣5t,
    ∵PE2+EQ2=PQ2,
    ∴62+(16﹣5t)2=102,
    解得t1=,t2=(舍去);

    ②当3.2<t≤8时,如图作QH⊥AB交AB于点H,
    由题意得AP=3t,CQ=2t, DH=6,
    ∴AH=DQ=16﹣2t,
    ∴PH=5t﹣16,
    ∵PH2+HQ2=PQ2,
    ∴(5t﹣16)2+62=102,
    解得t1=(舍去),t2=;

    ∴t=或.
    故答案为或.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其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22.或
    【分析】
    设经过x秒△AP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由点P的速度是4cm/s,点Q的速度是2cm/s表示出BP=4xcm,CQ=2xcm,进而表示出AP=(24-4x)cm,AQ=(16-2x)cm,利用面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设经过x秒△AP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
    ∵点P的速度是4cm/s,点Q的速度是2cm/s,
    ∴BP=4xcm,CQ=2xcm,
    (1)当AP=(24-4x)cm,AQ=(16-2x)cm,
    根据题意得:(24-4x)(16-2x)=××24×16,
    整理得x2-14x+24=0,
    解得:x=2或x=12(舍去).
    (2)当AP=(4x-24)cm,AQ=(2x-16)cm,
    根据题意得:(4x-24)(2x-16)=××24×16,
    整理得x2-14x+24=0,
    解得:x=2(舍去)或x=12.
    故答案是:2或12.
    【点拨】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用x的式子表示出AP=(24-4x)cm,AQ=(16-2x)cm,利用面积列出方程.
    23.或
    【分析】
    设经过x秒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cm,如图,过P点作,垂足为M点,得到DQ的长,并根据四边形ABCD为矩形推出PM和QM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解答即可.
    解:设经过x秒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cm,
    如图,过P点作,垂足为M点,


    四边形ABCD为矩形,


    在直角三角形PQM中,

    经过或秒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cm.
    故答案为:或.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动点问题,涉及勾股定理和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难度,根据题意做出合适的辅助线,利用勾股定理解答是关键.
    24.或或或
    【分析】
    分情况讨论,如图1,当PQ=DQ时,如图2,当PD=PQ时,如图3,当PD=QD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如图1,当PQ=DQ时,作QE⊥AB于E,
    ∴∠PEQ=90°,
    ∵∠B=∠C=90°,
    ∴四边形BCQE是矩形,
    ∴QE=BC=2cm,BE=CQ=t.
    ∵AP=2t,
    ∴PE=6﹣2t﹣t=6﹣3t.DQ=6﹣t.
    ∵PQ=DQ,
    ∴PQ=6﹣t.
    在RtPQE中,由勾股定理,得
    (6﹣3t)2+4=(6﹣t)2,
    解得:t=.
    如图2,当PD=PQ时,
    作PE⊥DQ于E,
    ∴DE=QE=DQ,∠PED=90°.
    ∵∠B=∠C=90°,
    ∴四边形BCQE是矩形,
    ∴PE=BC=2cm.
    ∵DQ=6﹣t,
    ∴DE=.
    ∴2t=,
    解得:t=;
    如图5,当PD=QD时,
    ∵AP=2t,CQ=t,
    ∴DQ=6﹣t,
    ∴PD=6﹣t.
    在RtAPD中,由勾股定理,得
    4+4t2=(6﹣t)2,
    解得t1=,t2=(舍去).
    综上所述:t=,,,.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动点问题的求解方法是关键.
    25.5s
    【分析】
    设x秒后,△PCQ的面积等于300cm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用时间x表示出CP和CQ的长,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然后看看解是否符合题意,将不合题意的舍去,即可得出时间的值.
    解:设x秒后,△PCQ的面积等于300cm2,有:
    (50-2x)×3x=300,
    ∴x2-25x+50=0,
    ∴x1=5,x2=20.
    当x=20s时,CQ=3x=3×20=60>BC=40,即x=20s不合题意,舍去.
    答:5秒后,△PCQ的面积等于300cm2.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对于面积问题应熟记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是解题关键.
    26.(6-)s
    【分析】
    设点E运动的时间是x秒.根据题意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设点E运动的时间是x s.
    根据题意可得22+(2x)2=(3-2x)2+x2,解这个方程得
    x1=6-,x2=6+,
    ∵3÷2=1.5(s),2÷1=2(s),
    ∴两点运动了1.5s后停止运动.
    ∴x=6-.
    答:当△AEF是以AF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点E运动的时间是(6-)s.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
    27.(1);(2)或 ;(3)2.
    【分析】
    (1)要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此时点P应在AB上,才能构成四边形.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用t的代数式表示BP、CQ的长,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
    (2)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注意分情况考虑;
    (3)由(2)得到线段PQ2的关系式,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解:(1)设两动点运动t秒,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 .
    根据题意,得BP=6-2t,CQ=t,矩形的面积是12.
    则有(t+62t)×2=2×6×,
    解得t=;
    (2)设两动点经过t秒使得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 .
    ①当0<t≤3时,如图1,则有(6-2t-t)2+4=5,
    解得t=或 ;
    ②当3<t≤4时,如图2,则有(8-2t)2+t2=5,
    得方程5t232t+59=0,
    此时Δ<0,此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当t=或 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或 ;

    (3)由(2)可知,
    ①当0<t≤3时,;
    则时,PQ有最小值2;
    ②当3<t≤4时,
    则时,PQ有最小值;
    ∵;
    ∴PQ长度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2.
    【点拨】此题是一道动态题,有一定的难度,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和勾股定理有关知识,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28.(1), (2)存在,当时,的面积等于
    【分析】
    (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表示出BQ、AP.再用AB-AP就可以求出PB即可;
    (2)利用(1)的结论,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t的值即可.
    解:(1)
    (1)由题意得:BQ=2t,AP=t,则BP=5-AP=5-t.
    故答案为:2t,5-t.
    (2)(3)存在.
    由题意可得:的面积为,
    ∵的面积等于,
    ∴=4,解得:t1=1,t2=4(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t=1时,△PBQ的面积等于4cm2.
    【点拨】本题考查了行程问题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用等知识点.在解答时要注意所求的解的实际问题有意义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21.1 一元二次方程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1.1 一元二次方程课时作业,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6.15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专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26.15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专题(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35页。

    专题2.19 几何最值问题(专项练习)(巩固篇)-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

    这是一份专题2.19 几何最值问题(专项练习)(巩固篇)-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