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综合训练题
展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第1题。
1.构成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与大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所以,构成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②。
读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完成第2~3题。
2.①~④海区中,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C 3.A
解析:第2题,海洋与大气间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①②③海区,水分交换最微弱。第3题,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曲线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支出途径是海水蒸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 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④近岸海区水温的年变化幅度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途径主要是海水蒸发;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海水热量收入大于高纬度地区。第5题,洋流把热量从一个海区带到另一个海区,促进了海水热量的平衡。近岸海区由于受陆地的影响,水温变化幅度较大。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第6~7题。
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会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C.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7.图示时间(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C.尼罗河正值汛期
D.开普敦温和多雨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图中反映出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水温异常偏高,这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容易造成秘鲁渔业减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中国可能出现暖冬。第7题,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生在12月25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8.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而当同一纬度的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时,称为拉尼娜现象。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完成下列各题。
厄尔尼诺年
拉尼娜年
(1)图中箭头①②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是 ,位于A处的著名渔场是 ,位于B处附近的群岛国家是 。
(2)如图所示,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减弱,赤道附近海水的垂直环流方向与正常年份相反。试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A处渔业生产的影响。
(3)如图所示,在拉尼娜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异常加强,为此B国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森林火灾 ②泥石流 ③地震灾害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1)东南信风带 秘鲁渔场 印度尼西亚
(2)由于东风强度减弱,表层暖海水向东回流,导致秘鲁沿岸(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海面水温升高,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对A地的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3)C
解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0°~5°S)的太平洋海域,图中箭头①②处在东南信风带;A处是南美洲西海岸秘鲁附近,B处位于亚洲,其附近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正常年份,南美沿岸及东太平洋赤道地区都是冷水上泛区,海水中饵料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的增产;但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饵料减少,水温升高,渔业生产大受影响。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西部暖海水增加,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大气对流旺盛,导致比常年更多的降水,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极易发生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能力提升
读图,完成第1~3题。
某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
(单位:×0.484W/m2)分布等值线图
1.图中海域向A岛及所在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最主要途径为( )
A.赤道暖流、东南信风
B.西风漂流、西北风
C.北大西洋暖流、西南风
D.季风洋流、西南季风
2.造成图中B地数值高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水温高
B.晴天多,光照强
C.风力大,蒸发旺盛
D.暖流影响,水温高
3.参与图示地区水热平衡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不包括( )
A.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
B.西风、拉布拉多寒流
C.西北季风、千岛寒流
D.极地东风、墨西哥湾暖流
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A地为大不列颠岛,所在大洲为欧洲;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大西洋向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主要途径为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西南风。第2题,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热量越多,B区域有暖流,水温高,因而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第3题,图示海域为大西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流系统中有东北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不包括西北季风;大洋环流系统中,不包括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属太平洋洋流系统。
读图,完成第4~6题。
某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值图
4.出现图示水温状况的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减弱
B.赤道暖流增强
C.东南信风减弱
D.西风漂流增强
5.图示水温分布状况下( )
A.形成拉尼娜现象
B.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C.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
D.扰乱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
6.图中甲处海域水温( )
A.低于-1 ℃
B.高于-1 ℃
C.比多年平均值低1 ℃以上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4.C 5.D 6.C
解析:第4题,图示信息反映了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原因为东南信风势力减弱,造成冷海水上泛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第5题,图示水温状况反映的是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发生时,造成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异常。第6题,根据题图所示的内容,理解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数值为负值,表示气温比多年平均值低;数值为正值,表示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正常年份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乙 a、b两地1960—1979年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
(1)科学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是太平洋海域海水、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图甲气压中心的气压变化密切相关(见图乙)。据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认识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秘鲁沿海地区的影响。
1月份,图示低压中心气压值变大,高压中心气压值变小→东南信风风力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变弱,赤道逆流变 →秘鲁近海海域出现向南流动的 (填“冷”或“暖”)海水,即厄尔尼诺→秘鲁沿海地区降水 ,可能出现 等自然灾害。
(2)正常年份,A地降水丰沛的原因是什么?
(3)在厄尔尼诺年时,A地所在国家会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原因是什么?
答案:(1)强 暖 增多 洪涝
(2)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陆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和森林火灾。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5摄氏度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正常年份,甲海域沿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一课一练,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