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5184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5184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5184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四十四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理常识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1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2℃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N2.用刻度尺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30.72厘米、30.72厘米、30.74厘米、32.72厘米,关于实验中用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和圆柱体的直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1mm(0.1cm) 30.73cm B.1mm(0.1cm) 30.7267cmC.1cm 30.7cm D.1cm 30.73cm3.宋代诗人陈与义乘小船春游时,对沿途的风景有感而发,题写了《襄邑道中》一诗:“飞花两岸照船红,不知云与我俱东。”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中( )①“云不动”是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的②“云不动”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照物的③“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的④“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为参照物的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4.两物体发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声音的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音调较低B.甲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音调较高C.乙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音调较低D.乙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音调较高5.晴朗的夏天,树阴下的光斑是:( )A.方形的 B.太阳的影子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6.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的作用下,以下列四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A.f丙>f甲=f丁>f乙 B.f乙>f丙>f丁>f甲C.f乙>f丁>f甲>f丙 D.f乙>f甲=f丁>f丙7.五一假期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株洲万丰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8.下列四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不同的是( )A.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 B.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变瘪了C.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变弯曲 D.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9.某同学乒乓球变瘪了,老师将它放入热水中后球恢复原样,则球内气体的(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C.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变小D.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10.如图所示,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受到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使小球向前滚动的力11.甲物体的密度是2×103 kg/m3,乙物体的密度是3×103 kg/m3,若从甲乙中各取30g混合在一起制成丙物体,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丙物体的密度是( )A.5×103 kg/m3 B.2.5×103 kg/m3 C.6×103 kg/m3 D.2.4×103 kg/m312.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速度之比2:3,通过路程之比3:1,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是( )A.2:9 B.2:1 C.9:2 D.1:21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8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而当他把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24cm B.18cm C.8cm D.12cm14.某种弹簧拉力器是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联组成,如果将一根弹簧拉长5cm,要用10N的力,若将3根这样的弹簧同时拉长10cm,所需的拉力是( )A.30N B.45N C.60N D.90N15.有一个水桶内已经结满了冰(冰面与桶口相平),当冰完全熔化后,再倒入0.5kg的水恰好装满。假如用该空桶装满酒精,最多能装酒精的质量是(ρ冰=0.9 ×103kg/m3,ρ酒精=0.8× 103kg/m3)( )A.5kg B.0.5kg C.4kg D.0.4kg 二、填空题16.如图甲所示,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_____s。17.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小周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是______。小张则用木棒敲击瓶子,发出声音音调最低的是______。(选填“甲、乙、丙、丁”)18.小明同学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银幕 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影片中刘培强驾驶宇宙飞船撞向木星时,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______;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19.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__________(选填“质量由小到大”或“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如果天平的砝码磨损了,测量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线处,测量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__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20.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节省空间,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如图。他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他看到视力表的像离自己的距离是___________m,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有一块冰,它的质量是900g,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m3,如果冰要全部融化成水,则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m3。22.一个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象,并根据图象并求:容器内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容器里盛5L液体时,杯子及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kg。2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5,则它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______;若甲的质量为6kg,则乙物体重______N(取g=10N/kg)。24.重120N的木箱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板上,用水平推力F推木箱。当F=25N时,没推动,木箱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N;当F=35N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撤去F后,木箱做减速运动,此时它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N。25.国庆节期间,瑶瑶同学随父母坐车出去玩。若车向山崖以20m/s的速度开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的距离为___________m;若车以30m/s的速度离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___________m。(已知声速按340m/s) 三、作图题26.在图中,S为一发光点,S′为S经平面镜成的像,并作出S发出的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27.如图所示,用细线将重2N的小球悬挂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和小球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28.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______。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__(多选);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______(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______。29.如图所示是重庆一中初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看到的是倒立的、___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是与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应用原理相同。(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位同学用手指仅捏住凸透镜的下半块,则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A.下半部有手指的像 B.上半部有手指的像 C.完整的 D.没有成像(4)生活中我们选用凸透镜治疗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限。现将另一个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均不变,仅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3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应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 ___________运动。(2)比较图1、图3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___________的关系;比较图2、图3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___________的关系。(3)比较图1、图4两次实验,发现图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图4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该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3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测量密度的实验(一)为了测石块的密度,小巴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___________,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 g。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得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 cm3,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g/cm3;(3)在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_________ (选填“相平”或“垂直”);若小巴在图乙左图中读数正确,在图乙右图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小组中小蜀同学利用完全相同的小塑料桶分别盛满不同液体,用量程为8N的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对弹簧测力计直接测液体密度进行了探究。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液体种类汽油水酱油蜂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2.63.23.54 ①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们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像是( )A. B.C.D.②已知酱油的密度为1.15g/cm3,小蜀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可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弹簧密度计,理论上该密度计能测出的最大液体密度为___________ g/cm3。 五、计算题32.一辆60m长的火车过一长1.8km的桥,火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40s;求:(1)火车的速度;(2)火车全部过桥用的时间。33.一只空瓶质量为150g,装满水总质量为400g,将水倒干净后,再装满油总质量为350g,求:(1)空瓶的容积是多少?(2)这种油的密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1.C2.A3.B4.C5.D6.D7.A8.D9.C10.A11.D12.C13.D14.C15.C16. 3.35 337.517. 甲 甲18. 不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108m/s19. 质量由大到小 偏大 偏大20. 虚 5 不变21. 1×10-3 0.9 9×10-422. 1×103kg/m3 5.0423. 3:5 10024. 25 3525. 540 46526.27.28. 转换法 大 振幅 BC 不会 见解析29. 10.0 放大 投影仪 C 远 右30. 匀速直线 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31. 零刻度线处 左 43.4 18 2.41 相平 偏大 C 3.432.(1)43.5m/s;(2)42.8s33.(1)250cm3;(2)0.8g/c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万宝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