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
B.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二氧化碳通入酚酞试剂后溶液变红色
D.点燃混有氧气的氢气会爆炸
3.(3分)下列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的稀释 B.收集CO2时验满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过滤操作
4.(3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酸
饱和溶液
中和反应
Y
氧化反应
碱
不饱和溶液
置换反应
A.A B.B C.C D.D
5.(3分)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图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中共出现四种元素
6.(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B.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7.(3分)常温下,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如图1所示)并不断搅拌。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为HCl和 NaCl
②从b→c溶液的pH逐渐变大
③c点时,溶液为无色
④取c点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⑤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3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②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③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④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⑤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反应前加入试管①和②中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的质量总和可能相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⑤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 (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 ;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4分)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N点的意义是 。
(2)甲中混有少量乙,除去乙采用的方法是: 。
(3)若有三只烧杯都盛有甲的溶液,且分别处于图一中的“a、b、c”三种状态,则由“b→c”表示的实验操作可以是下列中的 。(填序号)
A.降温
B.升温
C.加甲固体
D.恒温蒸发溶剂
(4)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投入相同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t2℃时,50g的水最多溶解25g的固体甲
B.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C.图中a、b、c点所表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c>b>a
D.实验操作的温度t的范围可能是t1<t<t2
11.(6分)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李同学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并对它进行了推理和判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氧化物,E是年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由两种元素组成,则D的化学式是 ,D和E反应的现象是 ;若D由三种元素组成,则D的用途之一是 。
(2)若A和B的反应有明显现象,则B的化学式是 ;若A和B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则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6分)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分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1)[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2)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
(3)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
(4)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
①打开K2,关闭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5)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6)小聪认为,探究一的方案也可以测定产物的成分,同学们补充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 (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产物含Cu2O和Cu的结论。
13.(6分)某化工厂化验员用铁粉处理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回收铜粉和硫酸亚铁溶液,数据记录如下:
铁
铜
硫酸铜
硫酸亚铁
反应前
10g
0g
混合溶液90g
反应后
4.4g
未测
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求:
(1)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 g;
(2)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春风得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如鱼得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草木皆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
B.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二氧化碳通入酚酞试剂后溶液变红色
D.点燃混有氧气的氢气会爆炸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和白磷是两种不同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如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组成,是两种不同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酚酞试剂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点燃混有氧气的氢气不一定会爆炸,达到爆炸极限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发生爆炸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下列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的稀释 B.收集CO2时验满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过滤操作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烧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3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酸
饱和溶液
中和反应
Y
氧化反应
碱
不饱和溶液
置换反应
A.A B.B C.C D.D
【分析】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B、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C、根据溶液的分类进行解答。
D、根据中和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所以酸和碱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二者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二者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例如由图中可知,X和Y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3分)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图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中共出现四种元素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判断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
【解答】解:A.由图①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A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B说法错误;
C.由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数目没有改变,故C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共出现三种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B.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分析】A、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再稀释过程中,pH值逐渐减小,但是不会稀释成酸性进行分析;
C、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进行分析;
D、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减小零,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再稀释过程中,pH值逐渐减小,但是不会稀释成酸性,故B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故C错误;
D、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7.(3分)常温下,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如图1所示)并不断搅拌。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为HCl和 NaCl
②从b→c溶液的pH逐渐变大
③c点时,溶液为无色
④取c点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⑤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①根据a点时,溶液温度在逐渐升高进行分析;
②根据b点是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c点溶液中酸过量进行分析;
③根据c点时溶液呈酸性进行分析;
④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⑤根据曲线图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a点处于溶液温度逐渐升高之时,说明此时盐酸的量没有将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此时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OH和 NaCl,故①错误;
②b点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从b→c酸逐渐过量,溶液的pH逐渐变小,故②错误;
③c点时,溶液呈酸性,酚酞遇酸不变色,所以溶液为无色,故③正确;
④取c点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④错误;
⑤随着反应的发生,溶液温度逐渐增加,所以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酸碱反应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情况,以及随着稀盐酸的滴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变化情况,掌握常见酸碱反应pH变化情况,是正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8.(3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②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③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④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⑤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反应前加入试管①和②中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的质量总和可能相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⑤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回答,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铁不能与氯化镁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混合后红色固体增多,说明铁与氯化铜继续反应,而①试管内铁与氯化镁不反应,②中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此时红色物质增多,说明②中铁已经反应完毕,有剩余的氯化铜;
①、根据红色物质增多,可知②中氯化铜过量,铁已经反应完毕,选项①正确;
②甲中铁与氯化铜反应后是否有剩余无法判断,选项②错误;
③完全反应后,甲中氯化铜是否有剩余无法判断,所以可能含有铜离子,选项③正确;
④氯化镁不参与反应,镁离子一定存在,而铁与氯化铜一定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因此一定含有亚铁离子,选项④正确;
⑤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则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一定小于反应前加入试管①和②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的质量总和,故⑤错误。
由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 熔点低 (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 3 ;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Ga2O3 ;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GaCl3+NH3=GaN+3HCl 。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
(1)金属镓的熔点低;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18+x=31,x=3,
(3)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显+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4)反应物为NH3和GaCl3,生成物为GaN,不难判断出另一种产物为HCl,根据原子守恒写出化学方程式为:GaCl3+NH3=GaN+3HCl;
答案:
(1)熔点低;
(2)3;
(3)Ga2O3。
(4)GaCl3+NH3=GaN+3H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4分)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N点的意义是 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
(2)甲中混有少量乙,除去乙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3)若有三只烧杯都盛有甲的溶液,且分别处于图一中的“a、b、c”三种状态,则由“b→c”表示的实验操作可以是下列中的 CD 。(填序号)
A.降温
B.升温
C.加甲固体
D.恒温蒸发溶剂
(4)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投入相同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CD 。(填序号)
A.t2℃时,50g的水最多溶解25g的固体甲
B.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C.图中a、b、c点所表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c>b>a
D.实验操作的温度t的范围可能是t1<t<t2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解答】解:(1)如图一所示N点的意义是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除去乙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由“b→c”过程中,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表示的实验操作可以是下列中的加甲固体、恒温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CD。
(4)A.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50g的水最多溶解25g的固体甲,该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小,该选项不正确。
C.图中a、b、c点所表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c>a=b,该选项不正确。
D.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投入相同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甲不能完全溶解,乙完全溶解,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实验操作的温度t的范围可能是0<t<t2,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C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1.(6分)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李同学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并对它进行了推理和判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氧化物,E是年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由两种元素组成,则D的化学式是 HCl ,D和E反应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若D由三种元素组成,则D的用途之一是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合理即可) 。
(2)若A和B的反应有明显现象,则B的化学式是 Ca(OH)2 ;若A和B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则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氧化物,E是年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则E是铁;铁能与D反应,D能转化为C;B能与A反应,能与D反应;铁能与酸或盐溶液反应,若D是酸,D由两种元素组成,是稀盐酸;D由三种元素组成,D为硫酸;A为二氧化碳,B为碱,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为盐;若D为盐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则B不可能是酸,A为二氧化碳,B为碱,碱和硫酸铜分别属于碱和盐,C不可能是酸,该情况不符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氧化物,E是年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则E是铁;铁能与D反应,D能转化为C;B能与A反应,能与D反应;铁能与酸或盐溶液反应,若D是酸,D由两种元素组成,是稀盐酸;D由三种元素组成,D为硫酸;A为二氧化碳,B为碱,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为盐;若D为盐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则B不可能是酸,A为二氧化碳,B为碱,碱和硫酸铜分别属于碱和盐,C不可能是酸,该情况不符合题意。
(1)若D由两种元素组成,则D的化学式是HCl;D和E反应,即铁和盐酸反应,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若D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硫酸,D的用途之一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合理即可)。
(2)若A和B的反应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B的化学式是Ca(OH)2;若A和B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则A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
(1)HCl;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合理即可);
(2)Ca(OH)2;CO2+2NaOH═Na2CO3+H2O。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2.(6分)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分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1)[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2)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d中的物质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
(3)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
(4)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③②④① 。
①打开K2,关闭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5)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c (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6)小聪认为,探究一的方案也可以测定产物的成分,同学们补充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 (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产物含Cu2O和Cu的结论。
【分析】如果暗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加入稀硫酸时,Cu2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根据盐酸易挥发,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被碱石灰吸收;正确的顺序是: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把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出,再打开K2,关闭K1,点燃酒精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c装置的质量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解答】解:(1)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故填: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
故填: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d中的物质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3)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偏高,会导致计算的Cu2O的质量偏高,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会偏高。
故填: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4)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把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排出,再打开K2,关闭K1,点燃酒精灯。
故填:③②④①。
(5)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差即为Cu2O中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Cu2O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产物中Cu2O的含量。
故填:c。
(6)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mg ng
n=,
所以当n=,可以说明产物是Cu2O和Cu的混合物;
故填:。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6分)某化工厂化验员用铁粉处理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回收铜粉和硫酸亚铁溶液,数据记录如下:
铁
铜
硫酸铜
硫酸亚铁
反应前
10g
0g
混合溶液90g
反应后
4.4g
未测
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求:
(1)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 6.4 g;
(2)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铁的质量的变化分析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反应中消耗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
(2)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反应后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解答】解:(1)反应中消耗铁的质量是10g﹣4.4g=5.6g;
设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CuSO4═FeSO4+Cu
56 152 64
5.6g y x
解得:x=6.4g,y=15.2g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90g+5.6g﹣6.4g=89.2g;
反应后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89.2g×20%=17.84g;
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17.84g﹣15.2g=2.64g;
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2.93%。
答: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2.93%。
故答案为:(1)6.4g。(2)2.93%。
【点评】此题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用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进一步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求解。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5 19:54:00;用户:东西湖区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九年级(上)元调模拟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一寄宿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