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文理分科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河南省郑州市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文理分科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内的核酸含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
B.新冠肺炎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一样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新冠肺炎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新冠肺炎病毒能在空气中大量增殖,戴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答案】C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DNA或RNA)组成,营寄生生活。
【详解】A、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含有4种核苷酸,4种碱基,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没有核糖体,B错误;
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新冠肺炎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
D、新冠肺炎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寄生生活,不能在空气中大量增殖,能在空气中传播,戴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D错误。
故选C。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核酸的单体都是核苷酸
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
C.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多聚体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一定是它的单体
【答案】D
【分析】单体是多聚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多糖的单体是单糖,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
【详解】A、核酸是大分子,其单体都是核苷酸,A正确;
B、蛋白质是大分子,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其单体都是葡萄糖,C正确;
D、多聚体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不一定是它的单体,如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五碳糖、磷酸和含氮碱基,D错误。
故选D。
3.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解后产生的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都会变成紫色
B.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C.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
【答案】A
【分析】1、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2、蛋白质鉴定使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因此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仍然具有肽键,因此双缩脲试剂鉴定均能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
B、过程③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过程④利用蛋白酶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因此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B错误;
C、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被结构破坏,但肽键并没有断裂,C错误;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其蛋白质已经变性,用③的方法不能使其再溶解,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详解】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5.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答案】B
【详解】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由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的,并不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就能进入,A项错误;
B、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脂溶性的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使细胞膜与磷脂制成的微球体融合,导致微球体内的药物更容易被人体细胞吸收,B项正确;
C、微球体不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C项错误;
D、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具有半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6.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C.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
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答案】B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细胞膜含有磷脂分子,其尾部疏水,所以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A正确;
B、细胞膜中含有水通道蛋白,可以允许水分子通过,B错误;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可以运输氨基酸,离子和核苷酸等物质,C正确;
D、细胞膜的静态模型不能解释细胞为什么长大等生长现象,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熟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理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7.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
【分析】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活细胞;
(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
(3)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所以放入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只质壁分离不复原,而放入甘油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可复原。
【详解】由于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所以甲乙两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又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所以放入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而放入甘油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故选B。
【点睛】
8.一种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等性质有关,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B.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
C.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答案】C
【分析】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胞吞或胞吐。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出细胞。
【详解】A、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从而使载体蛋白能重复运输同种物质,A错误;
B、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B错误;
C、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C正确;
D、大分子有机物一般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不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参与,但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酶参与催化反应后虽然其化学本质不变,但酶在生物体内也需要为断更新
D.酶促反应速率越快,说明酶的活性一定越高
【答案】C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起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内或体外发挥作用,A错误;
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酶的合成不需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一些本质为蛋白质的胞内酶也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错误;
C、酶参与催化反应,反应前后自身不变,即化学本质不变,但自身仍需要更新,任何酶都有一定的作用时间,C正确;
D、 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也有关,所以酶促反应速率越快,不一定能说明酶的活性一定越高,D错误。
故选C。
10.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应先通气再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B.温室大棚上面的玻璃,无色的要好于红色的
C.栽培农作物要中耕松土,作用是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D.瓜果蔬菜应在低氧而不是完全无氧的条件下储存
【答案】A
【分析】1、乳酸菌是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会抑制其无氧呼吸。
2、光合作用效率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内光合作用的强度,即光合速率,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矿质元素和水等。
3、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要尽量降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的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
(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菌,先通气乳酸菌会死亡,不利于乳酸菌发酵,A错误;
B、温室大棚上面的玻璃,用无色的玻璃日光中各种颜色的光均能透过,这样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光合效率高,用无色的要好于红色的,B正确;
C、栽培农作物要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促进对矿质营养的吸收,C正确;
D、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若完全无氧,无氧呼吸增强,有机物分解增多)和一定湿度,D正确。
故选A。
11.下列对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产生与否,来判断酵母菌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
B.在线粒体中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H]和氧气结合时释放的
C.用18O标记葡萄糖,可判断有氧呼吸中产生的CO2中的O全来自于葡萄糖
D.有氧呼吸的进行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而且消耗的底物也不一定是葡萄糖
【答案】D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由蓝变绿再变黄。
【详解】A、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进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产生与否,来判断酵母菌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线粒体基质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能产生ATP,[H]和氧气结合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错误;
C、有氧呼吸中产生的CO2中的O既来自于葡萄糖,还来自于原料水,C错误;
D、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其没有线粒体,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不一定是葡萄糖,如脂肪也可氧化分解供能,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图所示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不产生气泡,乙产生气泡
B.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
C.甲产生气泡,乙不产生气泡
D.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相同
【答案】B
【详解】据图可知,线粒体可利用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CO2生成;叶绿体在图中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有O2生成。因此,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发生的场所、条件和过程,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不难得出答案。
13.人体内的某个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B.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一定含有92条染色体
C.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一定含有46个核DNA分子
D.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的细胞质一定会均等分裂
【答案】A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详解】A、如果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如果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含有46个染色体,但是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92个染色体,B错误;
C、如果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含有46个核DNA分子,但是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92个核DNA分子,C错误;
D、如果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的细胞质会不均等分裂,D错误。
故选A。
14.下图甲是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体积变化情况,下图乙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不同阶段DNA和R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甲信息可知,间期细胞体积增大,在该时期染色体的复制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B.分析图乙信息可知,间期蛋白质合成较旺盛的时期为b阶段
C.间期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始终发挥作用
D.图乙中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DNA和RNA的相对含量变化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甲可知,图甲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生长过程,图乙中实线表示细胞分裂间期DNA含量的变化,虚线表示RNA含量的变化,b过程DNA分子复制使DNA分子加倍,为DNA合成期,a是DNA合成前期,c是DNA合成后期。
【详解】A、从图甲信息可知,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会导致核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不加倍,A错误;
B、分析图乙信息可知,a、c表示RNA合成旺盛的时期,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是蛋白质合成的运输工具,因此蛋白质合成较旺盛的时期是a、c,B错误;
C、DNA聚合酶参与DNA的复制过程,只在S期发挥作用;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主要在G1期(a)和G2期(c)发挥作用,C错误;
D、间期的G1期和G2期主要完成蛋白质合成,S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因此根据图乙可知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DNA和RNA的相对含量变化,D正确。
故选D。
15.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答案】C
【详解】A、⑤与⑥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所以基因型不变,但是蛋白质改变,A错误;
B、个别细胞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不会导致人体的衰老与死亡,B错误;
C、⑤⑥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只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C正确;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D错误。
故选C。
1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两个遗传规律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D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
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故选D。
【点睛】
17.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B.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C.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D.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染色体,所以双亲对子代遗传物质的贡献是一样的
【答案】D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
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都是体细胞的一半,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B正确;
C、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C正确;
D、受精卵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但细胞质DNA来自卵细胞,因此双亲对子代遗传物质的贡献是不一样的,D错误。
故选D。
18.某植物子叶黄(A)对绿(a)为显性,圆粒种子(B)对皱粒种子(b)为显性,现用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做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四种类型,其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让F1中的黄色圆粒相互授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
A.24:8:3:1 B.25:5:5:1
C.15:5:3:1 D.9:3:3:1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F1中的黄色圆粒包括1/3AaBB、2/3AaBb,令其相互授粉,其中子代黄色:绿色=3:1,子代出现皱粒的概率是1/3×1/3=1/9,即圆粒:皱粒=8:1,则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8:1)=24:8:3:1。
故选A。
19.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详解】A、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
D、根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
【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
21.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中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小
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答案】B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分析题意可知:n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即n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2种表现型,故n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A正确;
B、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比为(1∶1)n=1∶1∶1∶1……(共2n个1),即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错误;
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均为(1/2)n,C正确;
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纯合子的个体数是1/2n,杂合子的个体数为1-(1/2n),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正确。
故选B。
22.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答案】D
【详解】由于双链DNA碱基A数目等于T数目,G数目等于C数目,故(A+C)/(G+T)为恒值1,A错。A和T碱基对含2个氢键,C和G含3个氢键,故(A+T)/(G+C)中,(G+C)数目越多,氢键数越多,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B错。(A+T)/(G+C)与(A+C)/(G+T)两个比值相等,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是双链DNA,(A+C)/(G+T)=1,D正确。
【点睛】明确双链DNA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3.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和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A.可能有多种tRNA转运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B.起始密码子是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起点
C.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加工修饰
D.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
【答案】D
【详解】起始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原因是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甲硫氨酸或缬氨酸已经被剪切掉,D正确,
故选D。
24.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细胞中含有DNA 和RNA两种核酸,其中含有5种碱基(A、T、C、G、U)和8种核苷酸,A正确。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DNA中的遗传信息表现为RNA中的遗传密码,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用32P标记)的某个细胞,连续有丝分裂n次,形成2n个细胞;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中只有两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C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有多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对应多种tRNA,D正确。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及有丝分裂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5.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细胞内( )
A.tRNA不同 B.rRNA不同
C.mRNA不同 D.DNA上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C
【分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
【详解】A、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tRNA的种类相同,A错误;
B、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核糖体的结构相同,即具有相同的rRNA,B错误;
C、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两者所含mRNA的种类不同,C正确;
D、同一个人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两者DNA上的遗传信息相同,D错误。
故选C。
26.许多基因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D.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该位点结合结合
【答案】D
【分析】基因表达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是以基因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RNA。
【详解】A、在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不是通过氢键连接的,而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A错误;
B、胞嘧啶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转录过程,但对已经表达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影响,B错误;
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转录有关,而基因转录与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故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C错误;
D、根据胞嘧啶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转录可推知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基因前端的特殊碱基序列结合,D正确。
故选D。
27.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中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氨基酸参与
【答案】C
【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分析题意可知,M基因编码63个氨基酸,则转录的mRNA中含有63个密码子编码氨基酸,M基因至少含有189个碱基对。突变后,其mRNA中插入AAG序列含有64个密码子,则突变后的M基因含有192个碱基对。
【详解】A、M基因突变后,增加的是碱基对,由于DNA分子中A与T、G与C配对,因此增加的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的数量是一样的,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
B、在M基因转录时,合成的mRNA为单链,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M基因突变后,使mRNA增加了一个碱基序列AAG,若这三个碱基位于两个密码之间,则翻译形成的多肽链比原来多一氨基酸;若这三个碱基位于一个密码子中,则导致原密码子加上AAG形成两个新的密码子,编码的两个氨基酸可能与原来不同,C正确;
D、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为21种,D错误。
故选C。
28.下列与基因重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基因重组可能会使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果蝇的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同长度的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基因重组至少应涉及两对等位基因,而A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
B、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过程中两个DNA之间发生基因的交换,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B正确;
C、一般而言,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的前期或后期,DNA复制发生在间期,故果蝇的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同长度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B。
29.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相关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协同进化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不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
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
【答案】A
【分析】协同进化: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协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同一种群之间的生物的影响不是协同进化,A错误;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由于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遗传漂变,所以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不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
D、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D正确。
故选A。
30.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一定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C.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
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详解】A、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会相适应,生物对环境也会适应,因此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
B、适应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可能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成为有利变异,而不会过早死亡,也能留下后代,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也不一定能成功的生存和繁殖,B错误;
C、由于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故适应具有相对性,C正确;
D、适应特征的来源是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31.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着色;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
(3)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有些是分泌蛋白,如胃蛋白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______________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情况下,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碱 染色体 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
(2)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中心
(3)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4) 空间 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变的比较松散,所以易被蛋白酶水解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1)
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即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
(2)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中心。
(3)
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4)
结构决定功能,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由于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变的比较松散,所以易被蛋白酶水解。
32.草莓是盐敏感植物,盐胁迫会影响草莓产量。科研人员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利用盆栽法分别研究钙盐和钠盐对草莓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不同盐胁迫对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处理
叶绿素a(100mmoL/L)
叶绿素b(100mmoL/L)
对照组
1.276
0.678
NaCl
1.078
0.521
CaCl2
1.016
0.506
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
(1)草莓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_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________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条扩散的速率不同。
(2)表中结果显示,两种盐胁迫会使__________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减少。
(3)根据下图中显示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下降,导致___________的吸收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阶段。
(4)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盐胁迫影响了_____________,使光合作速率下降,进而影响草莓的产量。
【答案】(1) 类囊体薄膜(类囊体、基粒均可) 蓝紫光 层析液
(2) 叶绿素a和叶绿素b(或叶绿素) ATP和NADPH
(3) CO2 暗反应
(4)叶绿素含量和CO2吸收量
【分析】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两种盐胁迫会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碳(暗)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减少,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气孔导度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中CaCl2液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更大。
(1)
草莓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基粒)上,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扩散的速率不同。
(2)
表中结果显示,两种盐胁迫会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碳(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NADPH)少。
(3)
根据图中显示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分析,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小,导致CO2的固定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暗反应)阶段。其中CaCl2液的影响更大。
(4)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盐胁迫影响叶绿素含量和CO2的吸收量,使光合作速率下降,进而影响草莓的产量。
33.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Y染色体上没有题中的相关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F2中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______________。
【答案】(1) 3/16 紫眼基因(或p基因)
(2) 0 1/2
(3) 红眼灰体 9∶3∶3∶1 白眼与红眼 2∶1∶1
【分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1)
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drr,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DRR,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dRr,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dR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
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XS,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Xs和XS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Xs和直刚毛红眼雄果蝇XS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Xs),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Y的概率为1/2。
(3)
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XW-:红眼黑檀体ee XW-:白眼灰体E-XwY:白眼黑檀体ee XwY =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34.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基因型为Bb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下图。由图可推测,_______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会增加,此变化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
(3)在遗传学的和生物进化论的研究中,把_______称为一个物种。
【答案】(1) 20% 32%
(2) 有条纹 自然选择
(3)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1、通过基因型个数计算基因频率方法: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的个数/(此种基因的个数+其等位基因的个数)。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方法: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遗传平衡定律:一个群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群体中各个体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需满足的条件:(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中;(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这样,用数学方程式可表示为:(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运用此规律,已知基因型频率可求基因频率;反之,已知基因频率可求基因型频率。
(1)
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64%,由分析可知,b基因的频率是 80%,B基因的频率是100%-80%=20%,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所以一年后,B基因频率还是20%。基因型为Bb的个体概率为2×80%×20%=32%。
(2)
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推测,有条纹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增加,此变化是通过自然选择(鸟类长期的选择性捕食,使蜗牛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即有条纹的基因频率减少,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增加)实现的,在此过程中,蜗牛将发生进化,但是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所以没有形成新物种。
(3)
在遗传学的和生物进化论的研究中,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解题关键是识记物种的概念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会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地区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地区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